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绝大部分的中国企业.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从营销层面来看,成功光靠广告是不够的。20年前,因为市场噪音很少,产品短缺,所以,只要拍一条广告,并且敢于投放,就会让产品大卖。但今天。几乎所有产品都进八了过剩时代,广告的威力不那么大了,企业和广告公司都很认可的广告.对消费者却没那么大的销售拉动力。 相似文献
2.
未来中国的广告要想在国际上取得一定位置,一定要走集团化的道路。形成几个有独特优势的,从资金、人才市场等各个方面都有竞争力的传媒集团,只有这样才能与国际化大公司相抗衡。否则就会沦落到被收购、被排挤的命运结局。 相似文献
3.
正从21世纪第二个10年开端至今,短短几年间,中国本土大型传播集团开始涌现,在资本市场里也是左右逢源,风光无限,在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整体暗淡的大环境里营造出一派传媒风景独好的景象。然而这个问题也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一方面,大体量上市公司的出现,有利于行业的集中度提高;但另一方面也要求这些公司在不断扩容的同时,提升其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放弃过去粗放草莽的发展模式。广告公司的业务是完全基于B2B的营销关系展开的,相比起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以来,跨国广告公司与本土广告公司的竞争一直是广告业界讨论的焦点。如果从纯粹市场的角度考虑,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跨国广告公司与本土广告公司同为市场角逐的实体,优胜劣汰,你死我活,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同本土广告公司一样,跨国广告公司也是在中国注册的合法的中国的广告公司,这两者之间的竞争,就是两个中国的广告公司之间的竞争,似乎并没有什么必要进行兴师动众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缘起于对“广告公司自身形象塑造与传播”话题的关注,从“改革开放以来广告公司自身广告传播”切入,将1981—2007年刊登在《中国广告》、《国际广告》、《现代广告》的2266条广告公司自身广告作为样本对象,进行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分析和研究。随着分析视角的逐一展开,发现广告公司的自身广告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27年来在中国的本土或者外资广告公司的众生百态。 相似文献
6.
任何市场行为,要解决的都是卖和买的矛盾。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同时,在任何市场,能制定出正确策略的大前提就是:还要特别关注该市场矛盾的特殊性。不注重矛盾的特殊性,不注重事物的特殊本质,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就只能是表面的、模糊的、似是而非的。就不可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策略。其实,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也并非完全相同,也是根据其所在地市场的特点得出的, 相似文献
7.
除了最熟悉的Philip Kotler,可能M.E.Porter是另一位最有影响力的市场营销理论的鼻祖了。他的竞争优势理论时至今日仍然是经典的必修课。并且引导者无数企业和营销人员。 相似文献
8.
18年来,哈尔滨海润广告传播集团和每一个优秀的本土广告公司一样在实践中成长。一路走过之后,回首望去感触颇多,作为东北地区的广告公司对东北区域的消费市场和消费者状态相对关注得更多,这些年积累的感悟和经验借此与朋友们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9.
从探索与实践整体策划和全面代理的广告之路,到中国式的整合传播与整合营销相结合的传播之路,再到中国广告公司上市之路,一路走来,无论是省广,还是丁邦清,都成为了广告界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早春午后,记者走进了以“实效传播塑品牌”著称的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前五强——南京银都广告商务有限公司。不同于别家广告公司急于拓展全国布局的是,银都成立十多年来始终“立足江苏地区,打造全国品牌”。谈到这一企业定位,总经理张丽表示:第一,银都广告虽然不处于“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但是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告企业,完全能够利用地理优势发散到全省周边地区;第二,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有一些强势的或者潜在的品牌急于打开全国市场,比如海澜之家、HG名爵,都正处于以江苏为原点向全国扩张的状态,这样的市场环境也成为银都发展的契机,因为银都更了解江苏本土品牌的发展需求,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他们更好的全国化。 相似文献
11.
12.
2010年,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生产经营再创新高:全年共开工船舶14艘,下水船舶13艘,交船12艘,共计60万载重吨,超额完成了交船任务:目前手持订单32艘,共计190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媒体中,户外广告似乎是最为传统的媒体。然而,在即将投入运营的“新国门”——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中,其户外广告却首开先河,令人耳目一新。由九九广告采购网推出的长达7米的双屏灯箱,创造出“桥视觉”效果,并且可按照“接力跑”、“8型环”、“整包”等多种方式进行投放。令传统户外广告焕发出崭新生机:展示绩效较传统方式增长数十倍,“新国门”的奥运眼球效应也得以迅速放大。 相似文献
14.
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糖精钠和机械闹钟提起的反倾销控诉是我国商品所受的第一起反倾销控诉,从此中国商品就频繁遭受欧共体及后来的欧盟的反倾销制裁。截至到2001年9月,欧盟一共对我国商品提出92起反倾销指控,占我国所受反倾销指控总数的21%,成为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立案最多的地区。其中所涉及的商品包罗万象;从初级产品到轻纺、机电等制成品及钢铁产品,近来更将矛头指向彩电、微波炉等产品,几乎任何具有竞争力的输欧产品都获此“殊荣”。至今仍有34种商品受其所限,近20年来所造成的损失高达30亿美元。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元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中国重汽经销商、改装厂和用户代表共聚一堂,庆祝中国重汽走过了五十年辉煌的发展路程,憧憬着今后更快发展的美好未来。中国重汽成立五十年来共生产各种汽车45万辆;中国重汽重组五年来产销重型汽车13.38万辆。如今,中国重汽又站在新的起点,明确提出“树中国重汽品牌,打造百年基业”的宏伟目标。在众多经销商代表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来自中东、俄罗斯等国家的经销商代表。这些中国重汽产品国外经销商代表首次出席中国重汽的年度商务大会,显示出中国重汽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09,(13):21-21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EU)on June 23 filed complaints with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over China's restrictions on.exports of some industrial raw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8.
José L. González-Pernía I?aki Pe?a-Legazkue Ferran Vendrell-Herrero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2,39(3):561-574
The capability to generate new knowledge and to create new firms differs across regions. Our study is an attempt to test the extent to which differences in such capabil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Using data from Spanish NUTS2 regions for the period 2000?C2004, our results show that a higher capacity of a region to simultaneously generate new knowledge and start-up firms is positively linked to its level of competitiveness. This finding supports the belief that innovation per se is a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proposes and tests an integrative model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 among service quality, value, image,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in China. Analysis of survey data from 118 customers of a Chine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mpany reveals that service qua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both perceived value and image perceptions, that value and image influence satisfaction, that corporate image influences value, and that both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value are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of loyalty. Thus, value has both a direct and indirect (through satisfaction) impact on customer loyalty. Other variables mediate the impact of both service quality and corporate image on customer loyalty.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