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莹 《时代经贸》2007,5(7Z):61-62
随着全球新一轮并购浪潮的来临,在华跨国并购也在加速,在吸引外资,技术的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民族品牌的消亡,以及行业外资垄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威胁等一系列问题的暴露是值得我们重视和警觉的,如何通过政策法规鼓励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开展并购活动,同时又避免上市公司的国有资产流失,防止跨国并购中产生的产业控制和垄断,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就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罗莹 《时代经贸》2007,5(7):61-62
随着全球新一轮并购浪潮的来临,在华跨国并购也在加速,在吸引外资,技术的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民族品牌的消亡,以及行业外资垄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威胁等一系列问题的暴露是值得我们重视和警觉的,如何通过政策法规鼓励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开展并购活动,同时又避免上市公司的国有资产流失,防止跨国并购中产生的产业控制和垄断,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就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严学军  颜军 《经济纵横》1993,(11):32-35
<正> 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一大潮流。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1989年全世界总投资额为8000亿美元,基中跨国公司就占了70%以上。目前,世界新技术开发投资的80%,进出口总额的1/3被各国跨国公司所垄断。有关资料表明:1990年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工业公司销售额为500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西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由此可见,90年代乃至下一世纪,将是跨国经营的全盛时代,许多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与投资活动几乎都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面对这种以跨国公司内部分工为特征的国际分工新格局,参与国际分工、推进跨国经营的紧迫性日益突出。因此,逐步推进我国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是适应国际经济新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和第三大油料作物,大豆产业发展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安全。近年来,跨国粮商的全产业链渗透与控制,以及国内大豆市场供求总量与结构失衡,使我国大豆产业面临发展困境和生存危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本文以大豆产业为例,提出政府应及时采取有力的破解对策,即制订转基因大豆安全管理政策、充分运用WTO规则加大大豆产业补贴和扶持力度,培育"全能型"的大型粮食企业,建立严格的跨国粮商准入制度,通过国际合作打破跨国粮商对大豆产业的垄断。  相似文献   

5.
外资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垄断问题,并且由于跨国并购垄断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还可能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因而已经成为我国外资政策所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已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目的就在于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持我国经济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王星 《经济师》2005,(8):77-78
在全球第五次跨国并购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在我国已悄然开始,并呈现现愈演愈烈之势。面对跨国并购这把“双刃剑”,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应辨正看待跨国并购所引发的问题,如垄断、技术升级陷阱和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建议政府综合运用竞争政策、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适当引导,并加快立法工作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温太璞 《经济师》2002,(4):41-42
大公司跨国兼并浪潮的此起彼伏导致了国际垄断程度的提高 ,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各国政府的法律和政策似乎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文章分析了国际垄断程度提高的经济学基础以及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化生产经营的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我国的反垄断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不久的将来,跨国公司并购内地企业将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这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其中垄断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首先就跨国并购造成的产业控制进行了分析,进而介绍了当今欧美等发达国家反垄断的政策,最后就如何规制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的并购活动,从而消减其垄断控制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不对称是促使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原因。跨国Cournot垄断竞争模型考虑产出协调和信息分享两方面。非对称信息下并购发生的可能性超过对称信息情形,外国企业总倾向于与一国内企业分享信息,并购的发生取决于需求波动程度及产品异质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跨国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活动,近几年在我国愈演愈烈,这种活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国家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双钻石模型,以2006~2009年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跨国并购对我国国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何耀宇 《经济师》2011,(9):29-30
国家风险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文章在准确阐释国家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国家风险因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阐述了如何积极规避与防范跨国并购中国家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无世界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公共品供给需要跨国集体行动,以国际合作的方式实现。然而,国际公共品收益的非排他性决定了"搭便车"动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导致跨国集体行动的困难。本文通过引入国家异质性及其各国在跨国集体行动实现过程中的策略互动,建立了一个分析国际公共品合作供给的动态博弈模型。结果表明,由于国家异质性的存在,决定了不同国家在跨国集体行动过程中可能充当领导者、跟随者或搭便车者的角色,从而使国际公共品供给成为可能。本文利用这一理论模型解释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得以成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里鹏 《经济师》2006,(6):77-7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消减关税壁垒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纷纷采取以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为代表的新的非关税壁垒政策来保护国内的垄断行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贸易自由与公平的障碍。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国际垄断势力的非关税壁垒政策对国内市场、民族产业的侵害,尤其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亟需研究对策打破国际垄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跨国发展政策的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企业跨国发展已成为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极其重要的战略环节 ,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鼓励本国企业进行跨国扩张。其中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跨国发展政策值得我们研究 ,以有益于我国企业的跨国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通过直接投资拉动的国际工程承包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作为国际工程承包的主力,中国跨国工程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成为国际商务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在分析中国跨国工程企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跨国企业的本土化管理实践入手,选取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最重要的地区——非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跨国工程企业本土化管理的动机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文清  曲鹏 《发展研究》1998,(10):35-36
(一) 跨国经营,顾名思义,是指在一个国家之外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生产或经营活动。在现代社会,跨国经营常被理解为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似乎只有成为跨国公司,才能谈跨国经营,但一个企业在被按国际通行标准认定为跨国公司之前,已经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大范围的跨国经营活动,因此,跨国经营是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早期联合体,是发展壮大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西方学界近来出现了一种所谓“全球化新阶段论”.该思潮认为,经济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的国籍正变得模糊,“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已初露雏形.然而,真相却是:跨国公司的国籍身份并没有消失,传统民族国家也远未消亡,一种具备“统一意志和利益”,“自在且自为”的“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则更没有成型.当前时期,我们仍需继续坚持基于“民族国家”与“竞争资本”分析范式之上的列宁“帝国主义论”,反对抽象且散发着机会主义气息的“超帝国主义论”及其当代最新演化形态——“全球化新阶段论”.  相似文献   

18.
垄断性国有企业及其背后的行政垄断已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制度瓶颈.由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力量庞大,垄断地位难以撼动.垄断性国企改革的难点在于国家这一主体的介入,使得它现阶段还不是一个单纯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国家要维护这些实力雄厚的垄断企业的利益,但是,继续维持这种垄断则不利于全局性的改革.制度经济学的“诺思悖论“,引入国家这一变量,有助于探讨垄断性国有企业难以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山寨 《技术经济》2011,30(11):121-126
在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有关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建立了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二元成本均衡分析理论模型。据此模型直观而定量地分析、解释了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与国际市场交易规模的均衡条件。结论如下:利用母公司拥有的无形中间产品的国际垄断优势在国际市场充分获利、借助外国资源禀赋优势为国内母公司供给大量的有形中间产品,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原因和方向;权衡两类相关成本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总相关成本、追求最大相关利润,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方式选择、国际直接投资均衡的动力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2007年开始,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粮食市场的争夺不断加强。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出台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然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跨国资本对中国粮油市场的控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加强。到2008年11月,海关总署更是发出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尤其跨国投资企业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研究员认为,海关总署预警的目的是“以大豆为鉴,在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产品上防备外资的大举进入。海关的预警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又给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