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琦 《糖烟酒周刊》2007,(16):30-30
近些年中国酒类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在传统名酒市场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锐品牌,他们十分活跃。无论是在产品研发方面.还是营销创新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其中许多品牌的市场销量已经超过了原有的传统名酒,并且他们也凭借优异的销售战绩。屡屡获得国家大奖或行业认证,如许多的二线白酒企业已经获中国驰名商标。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白酒企业,  相似文献   

2.
黄芩 《糖烟酒周刊》2007,(13):41-42
洋河,西凤、郎酒同属于国内白酒行业的老名酒。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发展的机会,没有进入中国名酒的第一阵营。在近几年,这三大名酒都通过自身的调整和创新出现了迅猛的复兴势头。  相似文献   

3.
自从1952年第一届名酒评选以来.“中国名酒”就成了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名酒到底有没有必要再评?如果再评,应该有什么新的评定标准?这些都需要行业及行业主管部门予以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小冲 《糖烟酒周刊》2004,(37):B033-B033
回溯中国白酒近年的发展历史,几多欢乐.几多伤感,特别是最近几年触击白酒行业的人士颇感焦虑、惊悸。而且在躁动、复杂和渴望的心情中一步一步地踽踽而行。在这段时间.曾被钦封的老字号,曾被人戏称为“老八路”的名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开始逐渐淡忘。而一个新的非酒类词汇“新四军”开始在中国白酒业传开.于是一些经销商带着惊诧、迷蒙、期盼、兴奋……寻觅萍踪。  相似文献   

5.
《糖烟酒周刊》2007,(13):24-24
“中产阶层”说的其实就是白酒行业的格局问题。这个词语本来是社会学范畴的专有词语。移用到白酒行业里的确是一件有意思而且更有意义的事情。它的意义首先在于让业内人士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个行业的格局.如果一味拘泥于行业说行业,我想迟早会让人厌烦的。其次.这种提法非常妥贴.读了文章后能一下子让人对行业格局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了中产阶层后,这个行业的分类就更简单了.即中产阶层和它的上下两个群体。这种分类方法较之于原来的名酒、二名酒甚至是地方名酒的分类方法更为简洁.它是从企业实力和销售规模角度做出的分类。是一种全新的分类方法。个人觉得,原来的那种以名酒为中心的分类方法并不能对行业力量做出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公布后.在白酒行业内引起了重大反响,有赞成者有反对者,目前商务部正对一些企业提出的异议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业内各方态度不一。有了第六届的“中国名酒”初选名单,我们就可以将白酒企业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人选企业:一类是落选企业。而在这两类企业当中.又可以分为两类:即是否是老名酒企业。这样就有了四类企业:一是原来是老名酒企业,现在重新获选的,  相似文献   

7.
川弘 《糖烟酒周刊》2007,(26):98-98
长期以来,在消费者眼中,“茅五剑”一直是中国高档名酒的代名词.代表的是中国白酒最高质量和至高荣誉。近20年来,无论是品牌资产.还是生产规模、上缴税金,五粮液、茅台、剑南春一直高居全国白酒行业前“三甲”。其中,五粮液无论在品牌资产和生产规模、上缴税金上均为首位,茅台在品牌资产上居第二位。剑南春在生产规模上居第二位,入库税金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8.
《商业科技》2013,(31):58-59
在中国北方的版图上,有一家响当当的白酒企业——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古井贡酒的生产者,这家企业在中国白酒行业占据着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9.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5,(33):16-17
白酒行业近期出现了许多的新观点,大部分集中在名酒的发展和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兴品牌的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10.
郎酒突破     
3年前,在整个白酒行业发展的一个迷惑期,剑南春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乔天明大胆地作出预测:名酒将迎来发展的春天。3年后,当我们感受目前的市场状态时,发现当前的白酒市场现状印证了乔老爷子的预言。几年来,在五粮液、茅台、剑南春稳步增长的同时,泸州老窖、郎酒、汾酒、洋河等老牌名酒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其各自的市场表现受到了行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9号,由中国食品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组织的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除了对白酒行业所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进行了表彰外,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科技部、部分白酒专家和协会负责人以及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同志等做了关于新形势下白酒相关问题的报告,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剑南春集团总工徐占成以及五粮液等知名企业的代表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表了讲话,会议于2004年1月10号在人民大会堂结束。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对白酒厂商来说,究竟这一年是赔是赚,相信大家心里都有谱而面对未来,2006年白酒业会有哪些新的动向,能给他们带来哪些机遇,无疑是商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为此,本刊近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从渠道模式的变化到市场发展重心的下沉,从老名酒的复兴崛起到高端酒的新趋向。一部2006年白酒行业的趋势图逐渐展现。  相似文献   

13.
《华糖商情》2003,(31):8-10
此阶段处于白酒行业进入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二名酒在这个阶段大量诞生和起飞,以两孔为代表的鲁酒气势如虹,在除了川贵以外的全国市场上攻城掠地。低度酒迅速发展,各种新型包装也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7,(3):78-78
轻工部银杯、国家金质奖、中国名酒、中国驰名商标、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认证、中国八大最具投资价值的白酒品牌、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创新品牌、中华文化名酒……,在宋河的发展历史中。这一系列的荣誉称号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些荣誉的取得源于宋河酒业对自身品质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糖烟酒周刊》2007,(20):115-115
作为老四大名酒之一,西凤的崛起和复兴已经成为行业热点。近几年,西凤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以40%的增速连创新高,2006年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大关,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西凤企业在中国白酒行业的位次由2004年的第36位上升到第11位,开创了西凤酒发展历史上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白酒涨价演变成了整个行业的风暴,最早的怕是还要追溯到十几年前。在1993年之前,中国八大名酒的价位相差无几。除了茅台之外,八大名酒之间几乎没有档次差别,都在十几元上下徘徊。1993年后,五粮液和茅台的价格猛然上涨到100多元,整个白酒市场由此分化为高端产品和中低端产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方丽华  车聿土 《糖烟酒周刊》2005,(10):B032-B033
稻花香是中国知名白酒品牌,湖北稻花香集团作为湖北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在湖北白酒行业,乃至在全国白酒行业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稻花香公司曾于1999年成功举办“首届湖北省名酒节”而蜚声行业内外。2004年,该公司成功举办“中国(三峡)白酒经济技术高层研讨会”,更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白酒竞争愈发激烈,老名酒受到新兴品牌挑战的特殊时期,研究汾酒这几年的快速增长对汾酒自身,对老名酒整体,以及对整个行业都皆具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在行业空间扩大的情况下,中国白酒企业仍难以扩展市场.对通路的思考和变革将决定他们接下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短信杂坛     
《糖烟酒周刊》2005,(41):6-6
白酒以后的发展将主要走两条路线,一是品牌路线,二是健康路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行业做大难,但是消亡也不可能。白酒行业竞争激烈,有来自内部的冲击,也有来自外部的冲击。白酒不是朝阳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它正向着品牌、名酒企业和原产地集中三个方向上走。——泸州老窖集团董事长 谢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