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港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港口节能减排不仅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而且国际影响深远。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港口节能减排在很多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发展还不够平衡。据统计,我国港口企业的能耗成本约占总成本的近30%,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国港口节能减排的新发展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赞赏。进入2008年,中国港口在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一定要把港口节能减排继续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国际一流的高水平高标准,求真务实地着力抓好港口节能减排,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港口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我国港口在国际物流产业链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盛 《特区经济》2006,210(7):24-25
国际中转港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大航商的选择、港口的经济腹地、港口的水深与设施条件、港口的自由度、港口的地理位置、港口的作业成本与效率等,都是依次影响国际中转港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大航商的选择本身也与这几个因素,特别是港口的腹地、港口的自由度和港口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同时,国际中转港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它可能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邓宁提出的国际直接投资经典理论,梳理港口业海外投资的动因,检讨中国港口业海外投资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港口企业走出去策略提供建议,包括循序渐进,以非投资形式先行积累海外经验;适当运用跨国并购,获取所缺的海外投资必备优势;与当地港口运营商和大船公司等结盟;格外关注区位选择及其风险防范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步伐的加快,随着现代城市“地球村”定位意识的强化,港口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成为现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青岛市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大型城市,作为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城市,其特定的地理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发达的物流产业、完善的交通体系等,决定了青岛拥有丰富的、多种形态的港口资源。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定位客观地要求城市必须在现有基础之上,加快提升港口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提升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品牌影响力的现实基础 (一)宁波的港口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孙涛 《新财经》2004,(12):62-63
上海港无疑是中国港口业的龙头。上海港集装箱背靠大股东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上海港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集装箱港口的龙头企业。上海要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并将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无疑给上港集箱今后的增长提供了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7.
刘莉 《宁波经济》2008,(2):25-25,36
港口作为国际物流活动的主要载体,随着港口功能进一步的完善,已经成为全球生产、销售等整个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和我国生产成本具有比较低廉的特点,国际资本流入的速度明显加快。在这种巨大的市场前景形势下,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2006,(9):80-83
前言 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共同撰写的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报告现已问世。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国际地位有一个总体认识,本文选择海洋油气、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渔业四大产业,进行了国际比较.中国海洋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问题是,油气开发过度集中于近海,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和集装箱港口建设存在过剩风险,远洋渔业外部环境严峻.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探索建立有利于海洋工程装备业高端化的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港口资源优化的操作机制,实施大渔业战略.  相似文献   

10.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是宁波的城市发展定位及重要追求目标之一。文章首先对国际强港内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然后分析了宁波建设国际强港的战略重点,最后从构建高效的管理机制、构建高效的港城互动机制、构建港口产业的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港口物流的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港航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宁波建设国际强港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非洲国家港口存在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薄弱、集疏运系统落后等问题,对地区对外贸易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在此背景下,日本面向非洲印度洋沿岸三大港口——蒙巴萨港、纳卡拉港、图阿马西纳港进行了重点开发,体现了囊括政府、政府背景机构、企业等各类主体,官民并举、共同参与的开发特征。日本对非洲印度洋沿岸港口的开发在追逐经济收益之外,体现了明显的外溢性,试图将其作为构筑完整的印太港口开发链条,实现印太战略经济层面目标的重要抓手。当前,在非洲印度洋沿岸港口开发方面,尽管日本受在非经济影响力下降、开发广度与深度有限、日企国际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制约,但非洲港口开发市场的巨大需求、日本与非洲东道国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仍为日本政府及企业长期参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近年日本港口设施老化的现状1.日本港口的设施老化据统计,在日本现有的1064个港口中,主体港口设施约有4.4万个,分别为水域设施、外围设施、相关设施、临港交通设施等。1950年前,日本港口主体设施为数不多。此后60多年来,日本港口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1960~2010年年均港口设施建设约增200个。  相似文献   

13.
赵芳 《特区经济》2009,(11):64-65
临港产业集群是依托于港口的开放式产业集群,是在全球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背景下,相同或相关产业企业在港口地区的高度集中。曹妃甸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具有区位、港口、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国际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促进曹妃甸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4.
陈维琦 《浙江经济》1999,(10):31-32
根据国外专家对国际港口城市产业结构划分的标准,港口业可分为:(1)港口直接产业,主要指以港口装卸运输功能为主的装卸主业;(2)港口共生产业,指与港口装卸主业有着紧密联系的部门,如海运、仓储等;(3)港口依存产业,指凭借港口综合条件而形成的拆造修船、石化加工、机械加工等;(4)港口关联产业,指与直接产业、共生产业、依存产业相关的金融、保险、旅游、商业、娱乐等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15.
司思 《中国经贸》2006,(11):86-87
2006年10月26日、27日,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物流合作洽谈交易会”。会议以“横向联合、广结精英、国际对接、创造效益”为立足点.就国际贸易企业与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合作洽谈、国内物流公司与国际物流公司的合作洽谈、国内物流公司之间的合作洽谈、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研讨、国际物流商联的成立等几项重要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加强中国与南美国家的农业合作,对维护全球和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积极推动南美粮食物流新通道建设,着力改进和建立仓储、物流、港口、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基础设施,是加强中南农业战略合作的新思路。通过新的粮食物流通道建设,挖掘通道覆盖区域的粮食生产能力,开发新的耕地,既可为当地扩大生产,又可为国际粮食市场增添供给,也可为中国粮食安全建立必要的补充基地。  相似文献   

17.
张文宏 《港口经济》2010,(11):45-47
一、概况 按照天津港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将形成四大支柱产业,即港口装卸业、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业和港口综合服务业,实现天津港由“四大货类”向“四大产业”的历史性转变。港口地产业是通过对土地和岸线等资源的掌控,为港口装卸业和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产业,将对天津港的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以及正面临的能源短缺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本文深入考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基于中国与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相似之处,文章剖析并比较两国经济发展共同点之后深刻的体制根源,对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84岁高龄的日本国际农业问题专家高濑国雄曾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日本国际开发中心等机构任职,他最早与中国农业接触是在1996年,当时他参加了日本政府对华的一个援助项目,到吉林等地进行过综合开发计划的调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部港口面临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港口的竞争,东南沿海地区的港口面临东南亚各国港口的竞争,我国中部港口则面临上述两地区港口的夹击,而一些港口却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搞恶性竞争。当今世界现代港口的发展呈现出深水化、网络化、物流化、港城一体化、信息化和民营化的趋势,为适应这一趋势,我国应合理规划和建设第三代港口,来提高我国港口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