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研究中国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具有特定的理论起点、历史起点和现实起点;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制度安排;在发展战略上根据中国的实际形成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推动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主导思想,借用一个音乐术语来表达,叫做主旋律。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民群众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创造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最中心的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为落实十四大提出的“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号召,为完成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任务,提供了最好的教…  相似文献   

4.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2007,(12):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新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之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央党校教授秦刚说,根据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两大任务——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别形成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胡锦涛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怀美娜 《魅力中国》2010,(33):216-2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7.
林森 《魅力中国》2011,(4):220-2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江总书记“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一、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调。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处理好这些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做一浅述。一、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思想武器,它包含了众多方面的指导性理论,其中有很多关于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l、关于法制建设。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2.
从“民主革命”到“民主执政”,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和探索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奋斗了90年,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举措,而邓小平关于经济特区的理论,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发挥着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并以自己宝贵经验为丰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出了贡献。”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从其提出,发展到获得普遍的指导意义,无不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全过程。当前,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进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浙江工商》2007,(10):5-6
王建沂(富通集团董事长):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是很大的飞跃;从经济、政治、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增加为社会、经济、政治、文明四位一体的提法,是很大的突破;从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转变为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待“两手抓”的战略方针,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①由此可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的呼唤。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对加速现代化建设,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大会通过的赵紫阳同志的报告是指引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纲领性文件。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紫阳同志的报告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光辉文献。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集中反映了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科学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深刻地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去回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去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它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为我们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一部教材,对于我国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莉  梁宏 《黑河学刊》2002,(4):10-11
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和毛泽东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针。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条件和历史使命,吸收了当代世界精神文明成果,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作出了全新的理论诠释。突出体现在:一、江泽民关于“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的论述,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大加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使其更具有中国特色;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