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0月5日,证监会宣布将于近期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重启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发行工作。业界普遍认为,这两项新的举措旨在扩大股市资金来源,完善股市价格机制,当可视作9月18日“救市三策”后新的利好。  相似文献   

2.
李斌 《新财经》2008,(6):80-83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也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股市也由此而突生变数无穷。然而,被冷落的股市并没有被地震的影响而变得无法控制,大家都用各自的方式,呵护着受灾的人们,也呵护着股市的局面。阵痛过后,重建信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政府的“救市”政策是否还要继续出台,大家也在期盼着。  相似文献   

3.
面对股市跌跌不休,中央汇金公司10月10日宣布,当天起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并且继续进行相关市场操作。 类似举措汇金此前两度采用,起始日期分别为2008年9月18日与2009年10月9日。作为结果,包括这次增持在内,股市均在第一时问正面响应反转上行,因此至少短期来看,这类“救市”基本达到提振信心、修复股价等目的。  相似文献   

4.
面对不断下跌的中国股市,管理层坐不住了。18日,上证指数跌破3100点,沪深两市第一权重股,A股上市不到半年的中石油(Petro China)跌破发行价。20日晚,中国证监会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在持续了数周的争论、猜测和恐慌性下跌之后,管理层终于伸出了“救市”之手。  相似文献   

5.
谷惠 《产权导刊》2008,(4):19-20
发行新基金救市几乎成了今年1月底以来管理层救市的“常用药”。然而,出乎市场意料的是,发行新基金救市竟然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相似文献   

6.
股市监管的问题已经充分暴露了不公平和低效率是由这儿引发的。要从改革入手,也要从改革救市。  相似文献   

7.
广东终于出手救楼市了13月3日,广东突然公布了《广东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粤十五条”).被业内誉为“最彻底”的救市方案。以往被称赞由市场调节的广东为何在此阶段出手救市?由此前纷纷扬扬的“重庆买房退税”到最近广东省发布的的“粤十五条”,地方政府拉开救市大幕的动机是什么?而这些所谓的救市措施又将对房地产市场起到多大的刺激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平准基金的救市猜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西部论丛》2008,(8):52-53
中国股市自去年10月以来波动幅度日益加大,相比于去年10月的最高点6124点,目前股票市场的最大跌幅接近60%,90%以上的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2/3以上的流通股股东的损失超过大盘的下跌幅度。面对中国股市如此大的波动,救市方案再次被市场热议。而在多个方案之中,建立强有力的平准基金成为市场的最新热点。  相似文献   

9.
以保增长之名,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救市举措:“缓调最低工资标准”、“允许困难企业缓缴半年社保”,今年年初广东省更是出台“对企业高管慎用拘留逮捕”、“涉嫌一般犯罪可不拘捕”等10条意见。  相似文献   

10.
政府救市的“有为”与“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中国股市历来就素有“政策市”的绰号,政府救市“十次九灵”。不久前国务院加快落实“国九条”的消息让市场为之大振,足以说明这一切。我们在高兴之余,不免还有诸多的疑虑:今天市场的反弹是不是像过去历次政府救市一样,总是昙花一现? 上述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投资者经历过太多的痛,2002年停止国有股减持的政策,无疑是政府最大的一次救市。当时引发的“6.24”井喷行情,至今令不少投资者还历历在目。然而,好景不长,当市场刚刚为国有股停止减持欢呼的时候,投资者一  相似文献   

11.
受国内紧缩政策和美国次贷危机一再扩散的影响,我国房地产业在2007年10月份以后,呈现逐波走低、由繁荣进入调整的变化走势,许多地区商品房交易呈现“价量齐跌”的局面,由于商品房大量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房地产开放商感觉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始于2003年的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与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房地产业是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衰落对整体经济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正是基于此种考虑,许多人提出中国政府应对房地产业予以“救市”扶助,更有人提出,美国政府面对金融和房地产业危机连续几次、多方位出台救市政策,“救市”资金多达一万多亿美元,中国政府不能对国内房地产业的低潮无动于衷。对此,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对房地产业不宜轻言“救市”。本文作者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对房地产业不宜轻言“救市”。  相似文献   

12.
李斌 《新财经》2009,(5):42-45
时下,股市、房价、GDP、CPI、就业、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普通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每个人都在切身感受着金融危机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2008年9月雷曼破产以来,各国政府想尽一切办法,用足了救市措施。如今,七个月时间过去了,特别是对刚刚结束的一季度的经济走势被寄予了高度关注。那么,各国的经济形势是否有回暧的迹象?各国的救市措施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我们该反思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亮 《环球财经》2008,(5):62-63
监管者总是希望股市完美,希望股市“慢牛”,因此中国股市在熊市的时候,政府要想办法救市,“快牛”的时候同样要予以打击,其结果往往达不到稳定股市的目的,反而是加剧了股市的振荡。  相似文献   

14.
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第一个判断是,大小非问题的解决已经没有可能。在2008年初,我在中国证券界最早提出了大小非是中国股市最主要威胁的观点,并且认为大小非会导致中国股市暴跌并进入漫漫熊市。当时,我的这种观点几乎没人赞同,但现在,实践已经证明我的判断完全正确。把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一古脑地推给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王清辉  赵越 《新财经》2010,(5):83-83
历史证明,股市的健康发展不能靠频繁调整印花税来“救市”和“挤泡沫”,如果政府不希望股市大起大落,就应该从制度建设上着手  相似文献   

16.
政府救市房地产是一种短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宪容 《西部论丛》2008,(11):24-28
政府要不要救房地产市场? 最近,政府“救市”房地产之议论充满各种媒体。先是不少地方政府出台种种救市政策,希望通过这些政策托起近几个月来销售量快速下降的房地产市场.后有媒体报道政府权威人士说,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在近一两个月也会出台。但是,无论从最近总理的讲话,还是从十七大三中全会公报及国务院17次常务会议的精神来看都没有透露出多少政府对房地产的救市信息。  相似文献   

17.
马全胜 《沪港经济》2008,(12):28-28
A股救市 A面 事件回顾: 今年以来,暴跌已经成为A股常态。与此同时,市场上的舆论引导者们掀起了一轮“要不要救市”的争论。主张救市者认为,维护股市的稳定,监管部门义不容辞,而且股市暴跌的很大原因,是由于监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存在巨大漏洞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香港《经济导报周刊》5月5日】救市没用 市场有规律 对于中国股市从6000多点降到3000点,下跌一半,成思危认为,6000点是不正常的,没有大起就不会有大落,暴涨之后必有暴跌,这是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天津经济》2008,(10):16-16
在美国政府出手拯救“两房”之时,英国政府的“救市”行动也陆续推出,但“救市”行动的效果有限。英国8月份房屋销售数据依然惨淡,创下30年来的新低。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协会(RICS)近日公布,英国房屋销售量连续3个月出现下跌,房价持续走低,2008年8月英国房屋销售量更跌至30年来最低水平。过去三个月里,平均每个房地产经纪人仅售出12.7套房屋,比2007年同期下降47.4%。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多来,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政府为避免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由于各国所受危机影响程度及在危机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不同,各国的救市措施同中存异。本文以美国及欧洲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救市计划为例,总结了这些救市措施的共同点及差异,分析了救市措施的前景及局限性。救市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危机的发展蔓延,但也可能产生道德风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