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一个零部件的缺失,整个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都将按下暂停键。从湖北武汉扇起的"蝴蝶翅膀",正传导到全球汽车产业链上。近期现代、雷诺三星、日产、菲亚特克莱斯勒(FCA)等跨国车企,已经相继停产的消息,很大程度上在于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断。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中断是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开始被企业界认识,之后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又不断强化此概念。本文构建了企业评价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决策矩阵,6类供应链中断风险考虑6个评价指标,以TOPSIS方法得出最终评估结果,再辅以单因素敏感性风险对排序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本研究为供应链管理人员提供了评价供应链中断风险的方法,帮助其选择应优先消除的供应链中断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同年10月27日,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美国通用宣布在华投资2.55亿美元,建立两个新能源研究中心。在此前的东京车展、法兰克福车展、上海必比登挑战赛上,新能源车更是占尽风骚。而近几年来,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围绕新能源车一直在暗中角逐,试图拼抢新能源车这块诱人的“蛋糕”。  相似文献   

4.
记者有话说     
《中国汽车市场》2010,(19):F0002-F0002
随着《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的颁布,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主要生产国中第一个在政府层面明确新能源车发展方向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童承亮 《现代商业》2014,(4):139-139
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汽车零部件采购的方式发生了巨变,全球采购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供应链核心理念和规则。文章分析了开展全球采购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一个热门行业,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作为全球主要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规模、经营等方面整体实现了弯道超车,我国的新能源车企已经具备了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不断激烈,如何开拓和扩展国际市场,成为了摆在众多车企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早已受到关注,但一直发展缓慢。早在20世纪末,由于气候及油价原因,新能源汽车就已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技术问题难以克服、开发成本过高等因素,一直发展迟缓。直至2013年初,特斯拉的问世再次掀起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热潮,Tesla ModelS荣登一季度北美豪车销售榜首位,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最成功的新能源汽车。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家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对于产销量、补贴政策、示范城市及区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显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界,新能源车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业内人士却又总是希望在新能源车上发掘一些新鲜事。毕竟,在如此经济环境下,国际汽车巨头在传统能源领域纷纷难以自保,将关注重点再次转向新能源领域也在情理之中,奥巴马政府已经明确表态要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会继续加强宣传,让消费者了解我们的新能源车,让消费者接受我们的新能源车。”  相似文献   

10.
事件/政策     
新能源车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业发展之重中国汽车业十二五规划初稿已定,年内将正式出台。新能源车被列为中国汽车行业今后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汽车业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将以汽车电动化和动力混合化两大技术结合为标志,进行产品换代与产业升级。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指出,5年后,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占到GDP比重的8%。而10年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国家工信部最近宣布,中国未来10年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供应链系统需求中断频发,为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构建一个由生鲜供应商和电子商务销售商组成的两级生鲜供应链系统,建立集中系统和分散系统的需求中断模型,研究供应链成员的决策行为,探讨建立需求中断风险的协调控制机制十分重要。研究表明:供应链成员根据需求中断风险的不同程度调整最优订货量和销售价格能获得最大利益;基于成本分摊的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实现需求中断发生时生鲜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10年的时候,沃尔沃汽车就提出了2020年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愿景的发展战略,并以此许下了对汽车社会的承诺。时过境迁,伴随着沃尔沃S60L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在今年北京车展的全球首秀,沃尔沃汽车的这个愿景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首款量产插电混动豪华车”的名字虽然动听,但目前汽车市场对于新能源车有限的接受程度将是沃尔沃中国营销团队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对此,沃尔沃汽车销售中国撕亍副总裁柳燕并不担心,因为沃尔沃在创新科技上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选择,都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是在全球能源危机和全球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形下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发展在低碳经济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正呈现强劲增长的趋势,给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良好的发展机遇。基于此,综述了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现状,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扩大整体规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早期参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零部件开发和国家政策扶持四个方面探讨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金少策 《浙商》2009,(10):70-7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上充满了未知。从目前来看,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国内车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是新能源汽车之路依然漫长。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的生命周期过程,阐述小世界网络研究方法,并分析了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的小世界网络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特征路径长度、集聚系数、顶点度和知识交流频率等统计参量对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进行分析,得出在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的不同阶段对小世界网络的统计参量要求是不同的结论,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验证了统计参量分析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补贴可以分为对制造商、运营商和消费者的补贴。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来研究价格补贴问题,通过模型化的方法分析价格补贴给内需和供应链带来的影响,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关系视为由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讨论了不同补贴影响系数下,补贴对象的不同所增加的销售量和供应链利润有何不同,并给出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7.
考虑由新能源汽车租赁企业和配送企业组成的供应链,在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的运营成本不确定和运力影响下,文章运用NAC容度期望效用和博弈论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租赁量、租赁价和配送价格决策,比较了有无成本分担与收益共享两种契约结果,揭示配送企业对运营成本的乐观度和运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成本分担与收益共享能提高新能源汽车租赁量,降低配送价格,提升配送需求。随着配送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运营成本乐观度的提高(下降)或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运力提升(下降),新能源汽车租赁量均提高,但租赁价和配送价格不一定下降,受契约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供应商和分销商是围绕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一个供应链。在供应链网络,存在着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等交换和流通。对于不同产业的供应链,由于行业本身的特殊性、长期或短期的利益和风险等原因,企业间可能存在不同深度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是供应链协同的初级形式。由于产品的复杂程度和应用的技术范围,汽车供应链相比一般工业供应链要复杂得多,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都是为整车厂提供服务,供应链节点间的企业如果没有高度的协同,是很难有效地运作。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多核心结构,比起传统汽车供应链更复杂,需要更高的协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市场》2004,(10):45-45
金秋10月的上海,由一级方程式赛车引起的热浪刚刚散去,全球规模最大的必比登环保汽车挑战赛烽烟又起。10月12日至14日,通用汽车将摆出新能源动力汽车的全明星阵容,率旗下线传操控Hy-wire燃料电池车、“氢动三号”(Hydrogen3)燃料电池车和GMC Sierra平行式混合动力皮卡,在新落成的上海国际赛车场上一展“未来汽车”的雄姿。借此机会,通用汽车将向中国公众全面展示其在新能源新动力利用方面、在推动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中、远期目标以及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石油储量的日渐减少、国际油价的日益高升,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使用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研究机构的关注。国家近期将出台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的支持政策,特别是针对消费者推广成熟的代用燃料汽车的相关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激励政策。新能源车产业化在即,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做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