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五点一线”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大连、营口、锦州、丹东与其周边城市的金融互动提出了要求,他要求国内银行提供跨区域金融服务、提供货币业务和进行直接融资等以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其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导致了资金流动困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银政壁垒和地方保护等问题,从而制约了“五点一线”区域的经济发展,降低了其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特别是在中央四万亿投资保增长扩内需的时下,辽宁应高度关注“五点一线”金融互动问题,加大对“五点一线”的投资.增强莫抵抗金融启.机的能力.从而带动辽宁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本文基于2010—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探究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通过对Malmquist指数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显著。研究发现,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增长的。本文有助于厘清内蒙古自治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DEA的方法对2019—2021年全国31个省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进行测度,主要进行BCC静态测算和Malmquist指数动态测算,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和禀赋特征,探求效率水平及其分解项,同时构建Tobit回归模型从“金融—实体经济”结构匹配视角分析两者发展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为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声音     
《商业科技》2014,(10):13-13
人民财评:“金融活水论”是经济增长重要源泉 “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水”和“树”妙喻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也道出了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商》2016,(2)
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持久而又艰巨的任务,有赖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纵观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依托实体经济发展而成的金融中心才更具生命力,而科技金融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剂,对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广州区域金融中心总体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以科技金融发展的视角提出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对策,以期能促进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模式,以技术输出为核心,快速改变着我国金融服务形态,极大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和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在大力倡导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我国区域金融的结构也在优化调整。本文以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作为切入点,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地区间差异,进而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区域金融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世界政治局势持续动荡,经济环境日渐复杂,同时各行各业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为实体企业发展带来经营挑战和考验。“大变局”背景下,复杂的经济环境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点、“大变局”背景下实体企业的困境、“大变局”背景下企业金融化对实体企业经营的影响以及正确对待企业金融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实体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出现资金缺口,因此大量企业选择进入金融领域,使得拥有更充足的资金。然而一些传统金融企业为扩大客户群体和获得更多的资金收益,开始逐渐向实体产业领域扩张。产融结合作为一种融资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本文着重论述电子商务企业的产融结合问题,以阿里金融和善融商务作为企业案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产到融”和“融到产”的异同点,提出对我国产融结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到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主力是民营经济。由于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中介和股票市场发展,所以本文选取了金融深度指标和股票筹资额作为解释变量,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计量分析。本文的结论是股票市场与金融中介都对实体经济有显著影响,但是股票市场的影响较小,金融中介仍然是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仍然是发展金融中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到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主力是民营经济。由于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中介和股票市场发展,所以本文选取了金融深度指标和股票筹资额作为解释变量,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计量分析。本文的结论是股票市场与金融中介都对实体经济有显著影响,但是股票市场的影响较小,金融中介仍然是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仍然是发展金融中介。  相似文献   

11.
金少策  鲁统磊摄 《浙商》2013,(20):64-67
作为银行,要服务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主要是契合市场需要,助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积极为浙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王婷 《商展经济》2024,(6):163-166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一个单独部分,再次强调了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明确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凸显了金融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问题凸显,对我国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区域经济的环境治理尤为关键和重要。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生态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应当将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手段。据此,本文进一步探析了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旨在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力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作为规划中的重要环节,“碳达峰”“碳中和”是实体企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目标。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应以发展绿色金融为抓手,助力企业投融资活动,大力推动绿色债券发行。从制度路线、管理路线、业务发展路线三个方面分析证券公司在“碳中和”进程中的发展战略,并综合国际与国内的温室企业排放体系,寻找较为合适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在辅助实体企业进行“碳中和”规划和“碳足迹”披露的基础上,建立自身的绿色金融发展计划,发挥证券公司在国家实现“碳中和”进程中的金融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4.
薛金宇 《现代商业》2023,(11):145-148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增速缓慢,而金融业却高速发展,很多实体企业出现金融化的行为。同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十分迅速。基于此,本文选取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深入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和实体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推动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经营风险会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推动作用;而企业资金约束程度越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推动效果越明显。本文对于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我国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睿思 《现代商业》2023,(18):135-138
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一直存在着融资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较之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具有业务成本低、服务范围广、支付效率高等特点,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然而,由于对金融与互联网行业协同监管不足,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影响问题进行探讨,针对互联网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危机与地方实体经济、政府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肆虐一时,造成了欧洲、日本、中国等经济区域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相较1929年的经济危机相比,其特殊性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乃至干涉。因此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阐述当代经济危机对于我国地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政府在其间的定位和职能。  相似文献   

17.
人口论、人力资本积累论、技术扩散放缓论、全球贸易摩擦论、金融危机持久伤害论以及统计幻象提供了“全要素生产率之谜”部分解释。然而,“全要素生产率之谜”的剖析不能忽视经济金融化转型的典型事实,实体经济金融化导致金融资本对实体资本的“挤出”而产生负面冲击,引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停滞。这种“挤出”存在资本运动、产业结构和企业金融化的三层次作用机制,表现为金融资本趋强而产业资本趋弱、核心经济由实体部门向虚拟部门的转变、“收入差距”扩大伴随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企业主营业务的“金融化”行为。进一步利用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金融化是“全要素生产率之谜”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我国高质量发展要关注全要素生产率中的金融化因素,需要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坚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核心的地位,促使金融业回归资金融通服务中介的本质,提升金融服务新兴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杨颖 《致富时代》2010,(9):24-25
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金融合作作为基础和核心,是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只有实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运用SWOT分析法,客观、全面地对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纷纷发展行政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打破“行政区经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统一协调发展,必须从地方政府行为出发,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地方政府行为的刚性约束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确立科学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实体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包容性和金融普适度,改善了社会整体的金融服务环境,特别是改善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行业氛围,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技术壁垒、数字鸿沟、监管短板、风险管理短板等方面的挑战。要想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有关机构需要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科技创新、补齐监管和风险管理短板方面入手,以更好地应对数字普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积极把握其中的机遇,从而促使数字普惠金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