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营销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例如互联网媒体、数字网络电视、移动终端等,当前不同的新媒体构成现时代的新媒体环境,而在新媒体的带动下,企业营销方式也有了突破和转变,同时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生活与之紧密结合,改变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企业营销创新提供了出路,利用新媒体宣传与营销为我国中小企业打破现有发展桎梏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主要以微信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微信营销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郭树勋 《中国报业》2023,(1):180-181
新时代背景下,媒体行业应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在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上做出对应的改变。本篇文章对新闻记者应该在新媒体时代做出的改变进行分析,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普及,我国已经迈入了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创新意识决定着在融媒体时代能否站稳脚跟,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是新闻记者的必备技能,新闻记者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融合——新媒体时代电视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方式进行了时代性的变革。受到网络等新兴媒介的不断冲击下的传统电视媒体,需要与时俱进做出改变。如何恰到好处的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受众之间的互动平台,正是处于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行业应该思考及探索的发展之路。本文拟从传播学的宏观视野入手,借鉴新闻学、受众心理学、媒介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理论,分析在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电视栏目面对的危机与挑战,通过对新媒体技术与电视栏目的融合性营销课题的深入研究,为电视媒体在全媒体竞争市场中如何生存、发展以及如何构建一种融合性营销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技术的日益成熟,新媒体时代也就应运而生。新媒体时代不仅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也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的营销策略也随之而变,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营销策略也受到企业重视。网络营销给传统的营销模式注入了新活力,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网络营销策略的创新是企业等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于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营销创新进行探讨,希望对于网络营销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成功营销》2012,(3):40-141
自2006年封面文章开始,"《成功营销》中国创新100人"已经走过六个年头。在这六年里,我们同营销界前瞻者们一起,展望下一年度的风向变化。在这六年中,中国营销界发生巨变。改变最大的就是新媒体的产生对于营销的影响。受众、环境、方式方法乃至营销人的思维都因此改变。新媒体从"新"到细分、再到数字媒体、户外、移动媒体等更新的名词的出现,见证着网络成  相似文献   

6.
李亢  安国山 《中国市场》2014,(52):20-21
近二十年间,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引发了一场新的媒体革命,新媒体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环境给中国电影营销带来巨大发展契机。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基于数据分析基础上的针对性营销模式越来越重要,对于电影工业同样如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传统的电影营销模式,应该如何改变并结合新兴社会资源做到成功转型,使电影营销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试着通过对《后会无期》营销模式的解读,归纳在大数据分析下如何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电影推广及营销。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也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出现了微营销的特点,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营销创新分析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营销的背景和定义,其次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营销的特点,认为新媒体环境企业的微营销具有低成本性、平等性、时效性和广泛性等几个特点,最后对于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营销创新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微信、微博、微电影和微视频的营销使用上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成功营销》2010,(12):68-75
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传播环境、媒体平台、传播手段的革命性改变,企业营销策略、营销手段、营销工具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11月23日,由《成功营销》杂志主办的"2010中国创新营销峰会暨成功营销领袖年会"即以"营销轻时代的战略创新"为主题,为国内外营销学界、企业广告主、媒体平台的领袖们搭建一个新媒体营销话题讨论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受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新媒体类型与数量日益增多,对传统交通广播媒体发展形成较大的冲击。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交通广播媒体传播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对其在新媒体时代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以促进交通广播媒体传播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式。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影响并改变了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了高校现有理论课的教育模式。借助新媒体环境,可以让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进行师生双向交流。对知识和技能并重的高校旅游教学而言,在新媒体视阈下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旅游企业新媒体营销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创造了虚拟的社群环境,使喜欢旅游或者共同旅游体验的群体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旅游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能有效地扩大品牌或产品的影响范围。本文从新媒体影响旅游者决策的机理、旅游网站部署新媒体应用、基于新媒体平台开展新媒体营销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了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9,(11)
新媒体时代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现了新的传播模式,延伸传统营销,利用社会化媒体打破营销瓶颈,通过新媒体时代感知受众需求,优化策略,达到品牌运营的目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度探析。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下,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新媒体作为新时代催生的产物,已经被应用在很多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利用新媒体进行企业市场营销将给企业营销理念、营销成本与营销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应当积极转变营销理念、创新营销手段、丰富营销内容,将新媒体的优势与企业营销的手段结合起来,打造及时、便捷、高效的营销网络,增加企业知名度,吸引消费者,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媒体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面对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电视媒体意识到大势所趋,希望通过改革创新,制定最佳的营销策略以应对竞争,加强在媒体行业中的地位。本文通过使用SWOT分析法,对电视媒体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制定出处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的电视媒体所适合的营销策略,以更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刘西光 《中国报业》2023,(10):152-153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传统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了解当前新时代的主要挑战、传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优势和不足,找准融媒体时代下媒体的发展特色,对传统的媒体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新媒体时代下报纸新闻采编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了解纸质媒体转型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6.
郭庆华 《中国报业》2014,(24):33-34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当前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作为传统媒体,体育报纸在文化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时效性劣势已显露出来。体育报纸需要正确认识在媒体时代如何进行创新发展。本文旨在对新媒体时代下体育报纸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众旅游与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为工业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新媒体营销对工业旅游的影响与日俱增。目前,沈阳工业旅游新媒体营销整体发展呈碎片化,内容少,形式单一,渠道不畅,急需强化相关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统一的工业旅游品牌形象,增强品牌"表达力",加强包括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网络社区、在线旅游代理商及移动媒体,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旅游APP等营销渠道集成。  相似文献   

18.
赵芳媛 《中国报业》2023,(19):120-121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悄然到来,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工作造成巨大影响。为保证县级融媒体编辑工作的开展,应当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创新路径。本文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研究对象,就新媒体环境下编辑记者的创新之路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华老字号传承民族工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的更迭,很多品牌逐渐走向衰微,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老字号企业传统的零售营销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本研究提出新媒体背景下老字号营销创新的五种对策,包括品牌创新、销售渠道创新、产品创新、营销方式创新、人才创新,同时对葫芦岛市老字号企业给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微博、微信、知乎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各种全新的品牌营销形式相继出现,在此背景下,传统企业品牌营销的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创新,使得企业营销活动可以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基本特征。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嬗变特征进行系统化论述的基础上,从实现企业品牌长远发展、加强情感性微博营销、适时调整市场营销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企业品牌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