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建瓯市林权制度改革核心是将农村土地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延伸到林地,确立了村民的经营主体地位,调整了林业生产关系,极大地释放农村生产力的潜能。林权制度改革是建瓯市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结合福建省建瓯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开展情况,就如何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思路。  相似文献   

3.
2003年建瓯市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对林业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村股份林场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激活了农村经济,同时也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3年建瓯市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对林业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村股份林场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激活了农村经济,同时也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完善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伟大创举。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研究和分析了财政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做法、基本原则和要求,同时,提出了财政进一步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完善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伟大创举。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重点研究和分析了财政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做法、基本原则和要求,同时,提出了财政进一步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四川集体林权改革中的补偿与经营制度障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森 《农村经济》2012,(4):47-49
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主体改革,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配套改革部分,积极探索林权流转和林业经营的新型模式.然而,在此过程中原有的诸多制度性障碍仍然制约着林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将从补偿与经营制度障碍的层面,着重分析集体林改后农户最切身相关的林业补偿和经营问题,尤其关注林改后国家公益林建设、林业经营产业和规模化、森林资源保护等问题,并提出推进四川集体林权改革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在补偿与经营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径依赖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在解决制度选择的多样性和制度演进的非绩效路径时应用到制度变强分析之的.本文首先对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简要评述、继而论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模式,然后分析了林权改革中存在路径依赖的原因,最后提出破解路径"闭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伊春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结合伊春林区实际,论证了“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落实处置权”的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分析了“远封近分、三林流转、大力发展民有林”的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模式和民有民营、股份合作经营、国有民营的民有林发展模式的利弊,并就改革坚持的原则、需突破的政策障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湖南省浏阳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浏阳市作为湖南省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之一,在权属确定、放活经营、林权处置和利益保证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诸多改革措施的出台,明显地加速了林地向规模经营转变。在此基础上,对浏阳市在林权制度改革中所反映出的分户经营与规模经营、谁造谁有与限额采伐、基层政府促改与束改以及改革主体的热与经营主体的冷之间矛盾等问题,从理论上和具体措施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依据财产权利的一般原理,提出并讨论了林农林权资本化经营增值均衡机制,认为这种机制是实现林兴民富2者统一的根本途径,其产权制度再创新的根本要求是将集体林权塑造成为林农的经营资本.结合对辽宁集体林权改革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保证林农集体林权资本化经营的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神树经营林场林权制度改革的调研,从承包模式、经营模式、管护模式和政府角色转换四个方面,总结了神树经营林场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指出了神树经营林场林权制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实施政府主导的林下经济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模式;多渠道解决林改户资金压力大和融资难问题;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就集体林产权安排、林农增收之间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西武宁县的问卷调研数据,借助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林权承包到户对林农自愿经营有正向影响,林农自愿经营对收入增长也存在着正向影响,林权制度对林农收入增长有间接影响;林农自愿经营在林权制度与林农收入增长中起着明显的中介效应;政策的稳定性、林农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对林农经营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因此,林权制度改革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针对不同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林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他们的林业经营意愿,从而促进林农的收入增长,使林权制度改革在最大程度上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70年集体林权制度的变迁历程与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中国70年来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文本及历史实践,运用产权和市场交易制度的演进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对集体林权制度的源起、变迁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权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大致经历了林权初始设置、集体林权的形成与发展、集体林权"分与统"的两难抉择、集体林权制度的基本确定与深化改革4个阶段,过程虽然曲折但总体是成功的。由于森林功能多样性及经营长周期性的特点,林权制度变迁选择与农地制度变迁不同的路径。改革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信念和认知的力量能够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政府主导、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是改革成功的基因;面临不确定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在生态文明全面深化时期,解决林业问题,制度是重要的,改革是不可间断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现有山林面积1753.74万亩,其中集体山林面积1536.86万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2007年12月,浙江省率先提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在2001年就开始了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自此林地经营模式结构发生了变化,由此也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山东省30个村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基本完成了林权的初次分配,集体经营的林地面积显著减少,单户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的变化使得农户的林业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林权作为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经营,林业经营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然而,林业部门还要加强平原林业中林粮间种的管理问题,探索防护林参与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式,规范林权流转市场行为以及完善林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参与式农村社会调查法,对江西省三个典型案例村(永丰村、上芫村、龙归村)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符合农户意愿,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体现为农户收入增加,林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规范林权流转行为、完善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等,已经成为当前巩固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自2008年开始全面进行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今年已进入到了攻坚阶段.围绕着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出现的新一轮利益分配、林权纠纷、林地面积的丈量,以及林木产权明晰化以后的合法经营等问题给初次参加林改的同志确实增加了一些困惑.笔者就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应把握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如下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研究,对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成效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作出整体性评价与判断,认为集体林权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冲突是林权改革后的某些制度建设未能赶上林权改革的发展速度,出现了某些制度的滞后与缺失,最后为完善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林权证的发放,以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形式为主的林业投融资迅速发展起来。2005年8月福建省建瓯市制定了《建瓯市林业投融资改革与金融创新实施意见》,全市利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5180万元,余额4394万元,这些金融资金、民间资本的注入,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