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了累积创新环境下许可证形式的内生决定机制。我们考察的是成本降低型的过程创新,其中后续创新者的类型是其私人信息。如果发生专利诉讼,法院判决后续创新者是否对先期创新者构成侵权,侵权概率依赖于专利保护宽度的大小。根据专利保护宽度和后续创新者的类型分布,我们给出了相应的贝叶斯精炼均衡。我们发现如下重要结果:第一,对先期创新者而言,事前许可证的重要性在于维护效率,即防止L类型创新的退出,而事后许可证的重要性则在于掠夺租金。如果不存在退出问题,则市场结果和社会福利都与是否存在事前许可证无关。第二,诉讼可以出现在博弈的均衡路径上。诉讼行为和是否存在事前许可证无关,而发生诉讼时先期创新者获胜的概率随专利保护宽度先减后增。第三,如果存在退出问题,则事前许可证对社会福利至关重要;专利保护宽度同时影响市场总利润和利润分配。此时,若仅有事后许可证,先期创新者的利润可能随专利保护宽度的增加而下降。第四,给定存在事前许可证,则依赖于诉讼的成本和反垄断效应,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专利保护宽度可能对应于内解,也可能对应于边角解。  相似文献   

2.
首先 ,本文确定了由专利知识被低效使用而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 ,并说明它随创新知识的生产性的增加而增加。其次 ,最优的专利总保护度由创新知识的生产性所决定 ,并随之递减。第三 ,尽管我们的专利政策包括法定期限T和保护宽度B两个维度 ,但厂商利润和社会福利仅和专利总保护度Φ直接有关 ,由此 ,最优专利政策对应于 (T,B)空间中的一条曲线 ,而在现有文献中却对应于一个点。  相似文献   

3.
网络性产品同时因“外部性”和“自然垄断”导致的两种市场失灵,结果是社会最优消费者总数和消费者最优消费水平都低于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具体的模型推导,比较了网络性产品在各种市场结构和经营模式中实现的均衡状态。我们发现,要纠正或至少是缓解外部性和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免费或低价提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固定成本结合垄断竞争式的市场结构,是一个效果较优的模式。最后,我们运用韩国宽带市场的案例从实践角度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与住宅开发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世界经济情况》2006,(2):27-29,13
住宅开发市场上存在多个博弈主体,其中地方政府与住宅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决定了包括附属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在内的实际土地出让价格。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模型表明:不同的市场结构,不同的社会经济约束条件分别对应斗鸡博弈均衡、囚徒困境均衡、智猪博弈均衡。如果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存在正式或非正式沟通机制,那么两者之间的合作博弈有可能发生。但不论是非合作博弈还是合作博弈,在引入了消费者集团之后,住房消费者往往成为最终的受损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Waterman( 1989-1990)的分析框架下采用产业组织理论最新进展的Spokes模型研究了我国电视产业的最优市场结构问题.我们首先建立了单频道模型,然后将原模型扩展为多频道模型,分析了电视台集团化的市场效应,并得到了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市场均衡状态.最后,我们将各种市场结构下的均衡状态分别与社会最优的理想状态进行比较.本文的结论说明:(1)电视台集团化会提高节目的多样化程度,但对节目投资水平的影响取决于电视模式和质量偏好弹性.(2)无论是免费电视模式还是付费电视模式,社会最优的理想状态是难以达到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是次优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一个两期实物期权模型探讨了沉睡专利出现的原因,在第一期厂商决定是否投资进行研究和申请专利,第二期厂商决定是否投资来开发专利。Dixit和Pindyck(1994)的一个基本结果是,在实物期权模型下多期投资最终可等价于一个单期投资,从而不可能出现沉睡专利的情况。本文的贡献是将专利保护的排他性特性引入实物期权模型由于专利保护的排他性,从厂商的角度看,在申请专利之前,其所持资产的价值服从混合扩散过程和泊松跳跃过程,但申请专利之后他将市场圈定了,从而其资产价值仅仅服从几何布朗运动。我们发现,如果创新竞争比较激烈(泊松过程的到来率参数比较大),则厂商进行研究和专利申请投资的阈值可能低于进行专利开发的阈值,即有可能出现沉睡专利。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一个非合作两寡头的静态两期博弈模型,讨论了广告的份额争夺和市场开发效应,分析了这两个效应对应参数对企业广告决策的影响。本文证明,仅考虑广告短期的份额争夺效应时,只要广告成本不是太大,企业将会进入均做广告的无效率均衡。将讨论扩展到两期时,由于同时考虑了广告的份额争夺效应和市场开发效应,企业将可能同时拥有两个均衡,并且两企业也可以进入扩大市场规模的良性竞争均衡,达到集体最优。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场逐渐逼近潜在的最大规模,若广告扩大消费者规模的作用逐步下降,则广告份额争夺的特点会使得非合作的企业无法停止广告竞争,广告宣传会逐渐成为集体非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罗薇 《产权导刊》2012,(3):73-75
正51、过剩生产能力(Excessca pacity)过剩生产能力是指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垄断竞争理论有一个著名的且颇有争论的结论,它认为这种市场结构之下的厂商往往会在还有过剩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生产。52、扩张路径(Expansionpath)扩张路径是指与各种产量相对应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  相似文献   

9.
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竞争治理体系是解决中国互联网平台垄断,促进互联网平台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虽然网络平台企业依靠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创新在特定领域内取得垄断地位并逐渐强大,但这种地位并不稳定。因此,反垄断法在对网络平台领域进行反垄断规制时应该坚持这样一种态度:在不干预市场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反垄断治理机制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合理威慑和监管现有或潜在的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10.
企业生命周期中商业模式是不断变动的,本文借用实物期权博弈模型,解决不确定条件下商业模式创新或模仿策略选择问题。由于商业模式创新很难实现专利保护,模仿将难以避免。两期二叉树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和模仿的价值只和企业市场份额α和基期基准倍数I(基期基准现金流与商业模式创新投入比值,表示项目初期的收益率)有关,当基期基准倍数很高且企业份额相差不大时,两个企业都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是最优选择;当基期基准倍数中等且企业份额相差不大时,有可能出现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大企业模仿的均衡策略组合;当基期基准倍数不低且企业份额相差较大时,则会出现大企业创新,小企业模仿的"智猪博弈";当基期基准倍数较小时,大、小企业都不会有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机。所以,理论上回答了商业模式创新或模仿的理性选择依据,指出商业模式创新与否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格局和项目初期收益率进行综合考量;拓展了实物期权博弈模型在商业模式创新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对企业从事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