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望迁都     
今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从未被遗忘的历史,再一次被记忆强化. 这段历史中,注定无法忽略一座叫“重庆”的城市. 重庆从当时的一座内陆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战时首都,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党各派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活动舞台. 这个曾经的古老军事要塞,也因迁都而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外交中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指挥中枢.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重庆是一座价值斐然的城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36号(原德安里大院)内的中共重庆市委机关大院的历史,就是这座城市的历史缩影。在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抗战岁月中,此地,  相似文献   

3.
重庆,是一座拥有英雄史诗的城市。2011年8月15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之时,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出版了第部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重庆保存较完好的抗战时期遗址遗迹的工具书——《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407处抗战遗址遗迹生动展示了重庆在抗战时期的那段辉煌岁月。  相似文献   

4.
重庆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文化的名城,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和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被列为中国第四大投资热点。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重庆正凭借自身优势,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5.
《今日重庆》2013,(2):52
2012年9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海外资料搜集考察团到美国搜集抗战大后方海外史料。这是2008年"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国交流活动,考察团在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罗斯福总统图书馆和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搜集到一批珍贵的抗战大后方档案史料,弥补了重庆抗战史研究中的多处空白  相似文献   

6.
重庆是一个内陆港口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开埠最早,城市化、近代化较其他西部城市更早、更快的城市。因为这个特点,重庆自1929年建市以来的人口密度一直较高,以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为例,其人口已达到47万余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037人。重庆又是一座半岛式的山城,面积狭小,拓展不易,山高地不平的地形特征,使得重庆的房屋建筑不仅相当困难,而且建筑成本高。两者结合在一起,让抗战前的重庆,就已呈现出人口众多、居住困难,整个重庆城"颇有人满之虞"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重庆最能代表中国内陆城市的发展活力,也是一座有故事的著名城市,我对重庆的钓鱼城、战时首都等历史充满了兴趣。"荷兰王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孔思哲,向本刊记者表达了他喜欢重庆的理由。任职1年来,孔思哲致力于促进重庆与荷兰在物流、贸易、农业、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8.
谭舒 《重庆与世界》2012,(10):30-39
重庆是一座建在大山大水之中的大城市,这座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大都市让世界瞩目。她的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形态独具特色魅力,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有融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变化,这座城市正在青春焕发,从以前的小有名气到现在的"非去不可"、"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这是重庆旅游业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也是重庆旅游业为这座山水之城奇迹崛起增添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变迁,一个极富魅力的重庆向世人吟唱出了西部的崛起之歌,重庆正以崭新的姿态喜迎四方宾客。  相似文献   

9.
70多年前,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结盟,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重庆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舞台,是与华盛顿、莫斯科、伦敦齐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名城. 重庆经历的抗战岁月凝聚了中国和世界的进步力量,奉献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汇聚成为全人类的财富.为了挖掘、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抗战文化,重庆自2008年启动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简称“重庆抗战工程”).  相似文献   

10.
《今日重庆》2005,(3):126-127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重庆主城西部缙云山下、嘉陵江畔,坐落着美丽的城市北碚,浓郁的文化氛围、著名的风景名胜、雄厚的科技实力、秀丽的花园城市使这座卫星城市名扬四方。作为重庆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碚区成为重庆市第一个山水园林城区,并被命名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在这座城市的建设发展史上,北碚区交通局书写了一页页精彩的华章。为此,北碚区交通局局长胡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11.
朱骏 《今日重庆》2013,(5):58-61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抗战岁月"展厅,陈列着一幅珍贵的签名轴,它承载着一段激动人心的抗日救国往事——1938年10月,中日双方经过100余天的激战,中国重要城市武汉失守。以郭沫若为厅长、主要负责抗战文化宣传工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2012,(11):12-15
去年,重庆作为中国唯一城市被美国著名旅行指南《Frommer's》评为"2012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Frommer's》认为重庆是长江三峡旅游的起点,有三峡博物馆、大足石刻、罗汉寺等旅游景点,特别是在史迪威将军博物馆还能了解到重庆作为二战时中国陪都的历史。这座山城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目的地。今年,在全球驴友中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旅游机构Lonely Planet,通过官网向旅行者介绍了全球10大不容忽视的旅行地,重庆作为中国唯一城市又名列其中。这一消息发布后,在微博中迅速传播,再次令全球旅游爱好者对重庆多了一分向往。Lonely Planet在其官网上如此评说不能忽视重庆的理由:拥有长江、热辣的美食、反差的城市景观、有穿城而过的轻轨和以担挑为生的"力哥"。Lonely Planet认为,这是"一座相貌很有特色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一座依山傍水的著名山城;重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有过浓墨重彩的篇章;重庆,在21世纪曙光升起、中国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之时,她又将“冲锋陷阵”,去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同时又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中国,重庆又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城市。一位欧洲人谈起他对中国的印象时说,在中国看过去到西安,看现在到北京,看发展到上海,看投资到重庆。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钟爱重庆,不仅因为这里的山水"颜值"高,还因为这里地域文化"气质"好,深厚的红色基因滋养着这座城市的灵魂。重庆,有红军的足迹,有革命将领的故里,军民鱼水情深。重庆,有众多抗战遗址,红岩精神代代相传。在这火红的十月,来重庆开启一场"红色之旅"吧!探访红色遗址,走进革命老区。  相似文献   

15.
<正>重庆,一座拥有"温泉梦"的城市。今年4月,"中国温泉之都"的桂冠花落重庆,这座拥有丰富温泉资源的城市终于"梦想成真"。重庆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自2004年始,我市就决定发展温泉旅游产业。2005年1月,打造"温泉之都"的构想就在《重庆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正式提出来了。从2006年开始,重庆就制定了一个长达15年的温泉开发战略,计划总投资上百亿元,开发"一圈两翼"地区的百余个温泉。目前,重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评价,重庆下半城是老重庆城市文明的发源地。这里地处两江交汇,历来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交通要道及军事要地,见证了一座城市的辉煌和荣耀。得长江水利之便,几个世纪前,这里往来商贾云集,会馆林立,无数老街老巷老房子如历史残片散落其间,占据了山城最显要的地理位置和拥有最久远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寒溪夜浣 《中国西部》2013,(14):150-157
城门里外:传说中的九开八闭十七门城门是重庆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世界城市史上也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所有拥有古老城墙城门的城市都足以为此而骄傲,因为它凝聚着筑城先民的精神,也浓缩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重庆城也是如此。整个重庆城历史上都是被长长的依山而建的城墙所保护着,这也注定了重庆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角色。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在中国历史上重庆不知道多少次成为了王朝更迭中最后的大城市堡垒,这也注定了城墙和城门在重庆城里的重要地位,顽强和不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重庆造’,重庆有非常漂亮的城市天际线,你们来重庆看看吧!"8月23日,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艾佩诗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她很乐意向亲朋好友推荐重庆。她说,重庆这座城市有无限的潜力等待人们去挖掘,"我希望能成为发现她潜力的一份子。"重庆的历史人文值得花时间去探索"重庆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城市,这不仅仅体现在人口、面积的数字方面,最重要的是她非常有活  相似文献   

19.
古老的山城重庆,给人感觉仿佛在“人来鸟不惊”的幽寂之地,不了解的人多以为重庆闭塞、落后。随着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加速,使得这座城市成为当今中国最火爆的城市。 重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三千多年悠久历史,使这座积淀了太多古老文化的山城开始充满悬念和矛盾的媾变之旅,摆脱似乎专为内陆城市准备的“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烙印。随着三峡截流、移民等以重庆为舞台上演的大事件吸引了世人的关注,便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接踵而来。漫步山城,就不难体验到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和撞击。  相似文献   

20.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抗战岁月"展厅,陈列着一幅珍贵的签名轴,它承载着一段激动人心的抗日救国往事—— 1938年10月,中日双方经过100余天的激战,中国重要城市武汉失守.以郭沫若为厅长、主要负责抗战文化宣传工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随国民政府迁至重庆. 在武汉的三厅工作人员大都是进步的文化艺术界人士,因不满蒋介石为推行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政策而强迫大家集体加入国民党的规定,大多数人都打算辞职而去,三厅也面临将被解散的局面.而对这一批文化人士的去留,国共双方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