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前国际金融发展形势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是国际金融领域自70年代以来,动荡剧烈、影响最广、风险最为严重的一年。也是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负面影响最深的一年。1999年伊始,欧元启动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它将对国际支付、国际储备、资本市场、银行业,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诸方面产生影响;紧接着巴西雷亚尔大幅度贬值,经济金融陷入困境;2月以来,欧元对美元从坚稳走向疲软,日元对美元也是忽起忽落,九月份又大幅度上涨,亚洲经济金融危机已缓和并走向复苏,但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一、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发展的主要特点(一)经济全球化对金融联动作用加大1998年…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如何检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从2007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实施,而美国次债危机也正是在这一年爆发,这一历史性巧合使我们更加关注金融危机对新资本协议的影响以及未来银行业的走向。总体看,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助于国际银行业在监管理念上进一步达成共识,加速了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进程,同时也为新资本协议的改进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对亚洲金融危机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危机之后主要国家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以及危机之后的亚洲金融合作。经历了危机的主要国家在危机之后都普遍地进一步放松了对金融的管制,推进了金融领域的经济民主化进程,实施了金融稳定化措施,但监管得到了强化。研究发现,危机之后,各国放弃了反资本全球化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将对国外资本的开放视为促进国内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亚洲地区也在试图改变地缘经济与政治结构,加强金融合作,提高亚洲地区应对各种外部冲击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产业,银行业处于金融业的核心地位,因此,银行业的稳定运行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发展,还将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国家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运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各国政府逐渐对资本项目放松管制,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度流动性,以投机盈利等多种因素驱动的国际游资游走于国际金融市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程度的提高也加大了对金融稳定的冲击,扩大了银行不稳定的风险。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敲响了银行危机的警钟,许多国家的银行业经营陷入困境,美国更是发生了多家银行倒闭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使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从市场主导型转变成政府主导型。伴随着在东盟“10+3”框架下后危机金融合作计划的出台,涉及整个东亚国家的区域贸易协议也相继出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在货币金融领域和贸易领域经济合作运行的现状,进而研究区域贸易协议在东亚地区的有效性,剖析东亚区域合作方式的局限性,为相关决策研究者提供新的问题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大量口迷历史记录、个人访谈、文献研究及有关新加坡经济、社会的评论,研究了亚洲金融危机(以下简称危机)前后新加坡华人企业变化及其发展的持续性,表明危机前,这些大型企业由家族制管理变为专业化管理;危机后,其变化趋势有两种,一种由于面临着西方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在政府密切关注下,同时也因缺乏有能力、有管理家族企业意愿的后代,家族制度已松散;另一种由于没有政府的直接管制,在危机后消极的市场形势下,为谋求生存,任用有能力的家族后代充分发挥优势,维持着传统的家族制。本文分别从市场、制度(包括文化和政府)及一些主要大公司的领导者行为分析,推导一个路径清晰、条脉分明的管理变化模式,同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专业化管理家族企业的结构及政府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金融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构成,在保证经济发展活力以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金融产业以资本作为服务对象,因此使得其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导致华尔街在内的多家金融巨头破产,以美国为起点,逐渐形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次次贷危机也导致了实体经济受损严重,对美国和对我国都造成了巨大影响。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较为复杂,涉及到诸多领域以及经济部门,但是从结果来看,次贷危机的出现其与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章从背景原因着手分析,研究此次次贷危机凸显出来的金融监管法制缺陷,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由于各种因素诱发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在经济金融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异常动荡,各国经济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这次危机的侵袭。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经济均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呈下降趋势。本文主要是从分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股市、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出发,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齐心  刘岚芳 《首都经济》2008,(11):86-87
一、世界经济下行态势明显,但未来油价走势和次贷危机的影响程度依然不明朗 (一)次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居高不下。已经爆发了一年多来的次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远未结束: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银行业倒闭危机频现、金融机构资产大幅缩水、股市持续低迷.高度的信用风险出现在各国金融系统。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出手大力干预金融市场:美国政府接管“两房”,英国、日本等国纷纷巨额注资金融系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银行业发展策略必将从整体上改变,全能银行及银行业经营模式将重新盛行:银行将更加重视在传统优势领域竞争,金融产品的创新将更加审慎;银行业务将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回归,适应更加严格的监管以及承担更少风险、更具挑战的经营环境。国际金融危机重新定义了银行竞争和取胜的规则,使得金融服务格局发生了最为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东亚金融一体化:基于资本流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生后,为了避免对外国资金的过分依赖,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东亚各国(地区)陆续开放本国资本账户,加快区域间的资本流动以推进东亚金融一体化。本文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对东亚的金融一体化程度做出分析,研究发现东亚金融一体化程度并不高,但在金融危机之后有所加强,而其中东盟是东亚各子区域中金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英国《经济学家》2月12日】在令人沮丧的全球金融动荡中,有一点令人安慰。历史上不乏银行业危机,可资决策者借鉴,也可借以评判今天的救助计划。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1970年以来已发生124次“系统性”银行业危机,其问,国家经济中坏债猛增,银行业部门很多机构破产。  相似文献   

13.
李肖 《广东大经贸》2007,(12):40-40
在新加坡国民经济的资本构成中,政府资本控制着国家的大型企业,外资在制造业中居于主导地位,金融业和服务业中华人资本与外国资本大约各占二分之一。1996年国内市值最大的85家上市公司中,华人公司有54家,占总数的43%。当年度财产超过1亿美元的华人富豪有20位,财产合计达270亿美元,当中超过10亿美元的有七位。新加坡华商企业集团的经营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房地产、商业贸易、酒店等第三产业,其中在金融业领域表现突出,华商拥有的“大华银行集团、华侨银行集团、华联银行”是国内最大的三家私人银行。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实质就是信用危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级抵押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超乎想象的力度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并给全球金融带来了自二战以来最为重大的市场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预计,源于美违约率大幅上升,而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对这一问题“显然反应迟缓”,人们对于评级机构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来理解“迅速变化且结构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开始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印度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银行资产重组的政策和措施 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业由于经济衰退、金融管制放松和内部管理不善等原因产生了巨额不良资产,并因此陷入了19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困境。面对日益深化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和银行业采取了积极果断的措施,在6年左右的时问内成功地解决了不良资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硅谷银行危机凸显了美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引发银行业信任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主要银行的双方往来投资业务,对此次银行业危机进行推演,并考察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与我国必要的应对措施。研究发现:(1)美国主要银行及我国主要银行的双方往来业务,在此次流动性危机中受到波及的范围整体可控;(2)根据推演结果,此次危机外溢风险不断发酵,风险传染范围持续扩大。基于此,政府部门在做好风险预警的同时,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等多边主义优势,形成国家间金融利益共同体,全面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国家若干重大政策的出台实施,“危”与“机”逐步显现,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是摆在国内银行面前一项重大课题。因此,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此次金融危机教训,进一步防范我国银行业风险、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岳杨 《中国经贸》2010,(14):140-140
一.金融危机概况 1.此债危机概述 引起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这场次债危机也迅速形成了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并且很快从金融领域蔓延到了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金融自由化与经济虚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美国金融自由化政策与经济虚拟化的关系。美国经济虚拟化的核心是杠杆机制、金融创新机制,以及债务—美元体系下的国际资本自由流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金融去杠杆化的危机和美元危机,金融市场没有能力恢复对高杠杆机制的信心,美国经济和美元地位也就相对下降。政府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时,要注重对高杠杆金融活动的管制,对虚拟经济发展进行更系统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这对以出口型、加工型和中小企业为主要特征的鄞州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对此,鄞州区区长薛维海认为,历史往往在最危急的时刻发生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