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久前,国内一些媒体报道了新加坡、香港销售的日本产食品因含有“甜菊糖甙”添加剂而被禁止销售的事件进行了报道,并称“甜菊糖甙”添加剂可致癌,这立刻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恐慌。由此引起的“甜菊糖甙”风波中,国内有诸多食品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日清中粮食品有限公司首当其冲。该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生产、销售方便面的日本日清食品株式会社在中国大陆投资的一家独资企业。目前该公司开发生产的“出前一丁”、“开杯乐”、“UFO飞碟炒面”、“迷你开杯乐”等8大系列、35种口味、高品质的国际知名品牌方便面,以它卓越的…  相似文献   

2.
入乡随俗     
如今提起“康师傅”,几乎成了方便面的代名词。要问“康师傅”成功的秘诀,有人归结为四个字:入乡随俗。1987年,台湾的“顶宏集团”进入天津经济开发区。在此之前,顶宏集团并不太熟悉食品业。受日本日清公司在日本经济腾飞时期开发方便面大获成功这一事例的启发,顶宏集团决定,利用大陆人生活节奏加快的时机,开发生产新口味的方便面,作为打开市场的拳头产品。名正才能言顺,给自己的产品起一个什么名字呢?几经周折,他们终于选中了“康师傅”作为方便面的品牌。原因是,“师傅”二字在大陆用的频度最高,大街上见了谁都可以叫师傅;顶宏集团过去生…  相似文献   

3.
入乡随俗     
如今提起“康师傅”,几乎成了方便面的代名词。要问“康师傅”成功的秘诀,有人归结为四个字:入乡随俗。1987年,台湾的“顶宏集团”进入天津经济开发区。在此之前,项宏集团并不太熟悉食品业。受日本日清公司在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腾飞时期,开发方便面大获成功这一事例的启发,项宏集团决定,利用大陆人生活节奏加快的契机,开发生产新口味的方便面,作为打开市场的拳头产品。名正才能言顺,给自己的产品起一个什么名字呢?几经周折,他们终于选中了“康师傅”作为方便面的品牌。原因是,“师傅”二字在大陆用的频度最高,大街上见了谁都…  相似文献   

4.
日清食品公司开发的方便面技术被称作是日本战后10大著名技术开发成果之一。如今,小小的方便面已经成了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的商品。仔细算起来,方便面的历史只有30多年,但目前食用方便面的人数已有数十亿人,而方便面产业技术的开发也作为食品开发的重大事件而载入了食品产业技术发展史。 方便面属于价值不高的商品,在日本消费市场上,充其量也只是属于“百元货”的范畴,然而它却敲开了食品消费市场的大门,并不断扩展渗透,赢得了  相似文献   

5.
日清食品公司开发的方便面技术被称作是日本战后10大著名技术开发成果之一。如今,小小的方便面已经成了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的商品。仔细算起来,方便面的历史只有30多年,但目前食用方便面的人数已有数十亿人,而方便面产业技术的开发也作为食品开发的重大事件而载入了食品产业技术发展史。方便面属于价值不高的商品,在日本消费市场上,充其量也只是属于"百元货"的范畴,然而它却敲开了食品消费市场的大门,并不断扩展渗透,赢得了众多的消费者,其总产值相当可观。自从1958年日清食品公司推出第一包方便面后,1971年  相似文献   

6.
时下,无论在大型商场、超市还是街头杂货铺,人们都可以看到品种繁多,包装精美的方便面。方便面由于吃起来方便、快捷,深受消费者欢迎。不过,方便面在给消费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难言的苦涩。方便面确实让人感到方便方便面又称“速食面”、“即食面”、“快速面”,堪称是当今世界最流行最方便的食品,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小孩,都十分喜爱。方便面之所以能迅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方便面产销领域,品牌繁多,可却令消费者真正动心的寥寥无几,在这“众口难调”、江河日下的情况下,日本的日清食品公司却成功地打入了美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相似文献   

8.
<正>“靓”“郎”联姻,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了华龙日清志在必得的虎虎生气,范现国希望在软饮料市场再掘一桶金。 2006年2月,曾经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的今麦郎进军饮料行业一事终于尘埃落定。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与统一企业合资的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往昔以方便面面孔出现的“今麦郎”将加入到饮品市场厮杀的  相似文献   

9.
入乡先问俗适市方俏销晓吾80年代末,台湾食品业的龙头老大“统一集团”,来到大陆生产经营方便面时,他们采取“以货试市”路线,先把岛内最畅销的鲜虾面端出来,想让大陆人尝尝“台湾风味”,过过现代快餐食品之瘾,谁知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大陆消费者对其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0.
提起“索尼”,几乎无人不晓,要问“东京电讯工程公司”,很可能要变成无人知晓了。其实,索尼公司原名就叫“东京电讯工程公司”。因为它读起来太拗口,在日本常被编写成“东电公司”。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在一次对美国的访问中发现,无论是原名还是缩写名,美国人都不会读;译成的英文名长达40个字母,更是累赘。于是,就决定为公司改名。按照“字母少、读音响亮、易于识别”的既定原则,盛田昭夫查了好几部字典,最后初步造出了一个拉丁词“Sonus”,意思是声音。他还发现,当时日本人很喜欢借用英语中的俚语给人起绰号,有人把机灵的年…  相似文献   

11.
菲利普·克劳士比,拥有39年作为企业质量管理执行官的经验,在马丁·玛瑞埃塔公司工作期间,他创造了“零缺陷”的概念,在担任ITT(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副总裁的14年里,他负责全球87个分部的质量工作。他因倡导“零缺陷”、“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声名显赫,其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哲学被认为改变了美国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是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在美国引起的一场风暴。这一危机从2007年春季,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引发,并在同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逐步波及中国。如“股神”巴菲特所说的那样,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业自己酿造的一杯毒酒。他们不仅要自己“品尝”,而且还让别人来“分享”。  相似文献   

13.
传统企业文化的人员流动观念在中国传统的企业文化里,“出走”不是个褒义词。公司有人出走,要么是公司的责任,管理不善,前景黯淡;要么是出走者的原因,缺乏忠诚,见异思迁。总之,人们大多把公司有人出走看成一个不正常的问题。而媒体一听到“出走”,本能的反应就是某某企业出毛病了。在国有企业中我们常能见到如下情形:尽管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发挥其特长,但为了维持高级人才的比例,企业领导往往千方百计设置障碍不给他们放行;再如由于某种需要,把并不喜欢管理的人提到经理岗位上来;还有给注重实际的人搞精神奖励,却对需要精…  相似文献   

14.
在基层工作过的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即:农民群众是实实在在的人,他们往往只认实实在在的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基层工作者总结出了“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在“点”上摸索出一整套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并吸取其中的教训,得出必要的数据,形成一个样板,真正做给农民看。然后,在“面”上推广,领着农民干。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适合基层工作,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是,在当前的基层工作中,却有一部分乡镇干部对其实行了偷梁换柱,把以点“带”面改为以点“代”面,注重在“点”上做文章,对“点”进行大量的投资,这在“点”的建设阶…  相似文献   

15.
《数据》2013,(7):5-5
年假休完还想请假,担心上司不准或者脸色难看?在美国的不少公司,你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只要大大方方花钱买假期即可。据美国雅虎新闻网6月9日报道,在美国的许多公司,老板们在员工休假问题上体现了充分的灵活性。有5%的公司允许员工花钱买假期。有些员工因为想长途旅行或者多留点时间照顾孩子,需要更长的假期。而有些员工不需要太多假期,这时,他们就可以把自己的假期拿出来,由公司统一调配,出售给需要的人。那些需要更多假期的员工每年最多可额外购买7天年假。在一些更为体贴的公  相似文献   

16.
菲利普·克劳士比,拥有39年作为企业质量管理执行官的经验,在马丁·玛瑞埃塔公司工作期间,他创造了“零缺陷”的概念,在担任ITT(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副总裁的14年里,他负责全球87个分部的质量工作。他因倡导“零缺陷”、“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声名显赫,其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哲学被认为改变了美国人做人做事的方式项有“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用第一次没做对而产生的额外费用  相似文献   

17.
“内企业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的创新形式。在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内,有不少酷爱发明创造、不畏风险的科技新秀。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自发地团结志同道合的人,组成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与推广的“地下科研小组”。之所以称它为“地下”,因它没有被公司领导承认,而且从事创新活动风险大,又要占用公司的物资、设备和工时,需要一定程度的“保密”。这些隐藏在组织内部的科技新秀并无自己的公司,也不脱离原工作单位去办企业,所以称为“内企业家”。由此引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让内企业家放手搞创新。内部创业适用于各类公司,但大公司尤其需要内部创业者,以此来保持公司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东子 《企业导报》2001,(8):62-62
<正> 麦当劳把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 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公司各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麦当劳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雷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划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他想出一个“奇招”,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开始很多人骂他是个疯子,不久大家开始悟出了他的一番“苦心”。他们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网河南频道消息称,河南省工商部门在对方便面食品的例行抽查中,今麦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简称今麦郎)生产的多款、多批次方便面被检测出酸价超标,今麦郎被查处的多款不合格方便面均为市面热销产品,包括"今野拉面"、"一元王香辣牛肉面"等,而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9日,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与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在京举行了合资签约仪式,正式宣布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两家方便面市场的竞争对手却在饮品市场找到契合点,因而被业内称为2006年“引发轰动的握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