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企的竞争能力,而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外部运营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企业的外部运营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对国外国有企业的运营环境和国内民营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改善国有企业的外部运营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的执行力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决定着国有企业的永续经营,效能监察就是一个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效能监察与竞争力的辩证关系、提高竞争力的途径、推行问责制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要增强企业的文化竞争力,首先应该对企业文化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全面的认识。以评价企业文化竞争力为切入点,在充分考虑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的同时,初步构建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分析国际竞争格局的基础上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国有企业判断自己的文化相对竞争力提供有效的方法,为企业未来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远  姜岩 《时代经贸》2010,(6):142-143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掌控企业命运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多成绩,参与社会竞争力度增强,部分企业充满活力。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国有企业要得到深层次的改革,真正获得实质性的竞争力,还需要经过一段历程,其要摆脱困境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我们对国有企业的外在体制和内部体系进行多个角度、多种思路的分析,找出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加速企业新陈代谢,促进企业持续成长,使企业永葆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掌控企业命运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多成绩,参与社会竞争力度增强,部分企业充满活力.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国有企业要得到深层次的改革,真正获得实质性的竞争力,还需要经过一段历程,其要摆脱困境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我们对国有企业的外在体制和内部体系进行多个角度、多种思路的分析,找出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创新环境对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要求,国有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国有企业必须培育自身企业文化,突出个性,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凝聚力的、真正执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王云 《发展研究》2007,(8):65-6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探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促使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竞争并真正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是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这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从以企业为单元转向整体推进:从国有资产重组转向国有企业重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的下降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我国国家所有制与市场的矛盾方面分析 ,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产权变革与国有企业竞争力下降之间的矛盾 ;二是政府功能转移与国有企业竞争力下降之间的矛盾 ;三是企业制度创新与国有企业竞争力下降之间的矛盾 ;四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国有企业竞争力下降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3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国有企业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成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很难有最优的所有制结构和股权结构。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框架内通过制度建设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有企业不良负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90年代以来 ,随着金融市场化推进和宏观经济的波动 ,中国的银行系统出现了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国有企业使用全国银行 80 %以上的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 ,1 997)。国有企业不良负债数量较多 ,是造成金融风险增大及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对国有企业不良负债做出估测 ,对不良负债的形成原因提出经验证据 ,并对解决不良负债的政策效果作出分析。一、对国有企业不良负债的估测近年来关于国有企业不良负债的讨论很多。但是 ,不良负债程度到底如何 ,很不清楚。国有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贷款贷给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不良负债状况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00-2008年期间中国部分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的退出及其主要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非平衡面板企业数据,在计算企业效率和界定不同退出行为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多项选择Logit模型分析发现,企业效率是决定国有企业退出的重要变量。其中,效率较高的企业更愿意选择民营化退出,而效率低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破产清算或打散重组的方式,完全退出国有部门。然而,在2000-2008年的后期,效率对于企业退出的影响程度明显降低。国有企业退出行为的变化,表明了在其背后政府目标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央企业的成长特征与战略重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重组是企业成长永恒的主题。公司重组是破解成长难题、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2006年,中央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推行中央企业重组,解决中央企业做大做强问题。时至2009年,与世界优秀企业相比,中央企业不大不强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目标实现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有效解决。面对国际产业升级、产业融合的趋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进一步加大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力度,提升重组效率水平已成为现阶段中央企业改革的关键。本文在对中央企业成长特征和重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促进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实现中央企业做大做强目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背景下,相比于采用正向逻辑来研究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产能过剩的成因与化解机制异同,本文通过逆向逻辑构造反事实因果推断,即国有企业经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身份属性发生变更后产能过剩能否得到化解,来探究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制度性成因。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通过PSM—多期DID方法识别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其产能利用率的政策影响,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下国有企业规模对产能利用率影响的非线性关系,明晰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化解产能过剩的作用途径,探究了产能过剩的制度性根源与衍生因素之间的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有理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信贷约束的差异是理解中国经济失衡的关键,本文利用近年来公司金融文献中提出的现金一现金流敏感度的分析方法,以中国A股上市企业1990—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中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存在着的信贷约束差异。其基本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的信贷约束更强,而国有企业则不存在信贷约束。随后,采取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受到了信贷约束,而国有企业则没有受到信贷约束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
任何转轨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都要面临改革与开放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经济开放的背景下,着重突出跨国公司与转轨国家之间经济的紧密联系,建立跨国公司、转轨国家政府、国内企业三者之间的混合寡占博弈模型,并以市场开放、自由化、私有化等政策变量作为影响转轨进程的外生变量,分析开放程度和经济调控手段以及跨国企业的投资策略等对转轨国家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和转轨国家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转轨国家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对国有企业完全民营化并非是改革的最优方案,而对国有企业的部分民营化效果反而会更好,也符合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而税率、技术、转移价格等也是影响转轨国家社会福利和转轨国家企业产量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造成国有、私营企业绩效差异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二者生产效率的巨大差异。造成国有、私营企业生产效率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不能解雇工人的劳动用工制度。国有企业的目标多元化要求其必须对稳定社会就业承担责任,即不能解雇工人,但这给国有企业对工人的管理激励带来很大困难,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钢 《经济管理》2007,(2):10-15
本文研究了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等指标低下的原因。结论表明,设备陈旧等历史原因及退出壁垒过高是国有企业上述指标低的原因。如果国有企业能与非国有企业一样自由退出,国有企业的上述指标将不低于非国有企业。如果不考虑历史因素而仅考虑当期投入,目前国有企业效率已经高于非国有企业。因此.所谓的“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提法是不成立的。国有企业某些指标较低,是由于退出壁垒过高以及历史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20.
基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协同视角,本文系统地考察了中央企业重组对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央企业重组能够长期性地改善国有资本效益,并且这一结果在不同重组方式下存在差异。机制检验表明,中央企业重组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非加剧市场垄断来提高国有资本效益的。进一步检验表明,深化国企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能够对中央企业重组起到政策协同效应。最后,中央企业重组还能够通过退市清算、产权转让等形式促使国有资本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布局重要行业并聚焦主业。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及时回应了国企重组特别是央企重组效果及必要性的重要关切,而且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