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模式进行全面回顾和演绎分析,然后深入研究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合约安排的实现形式,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解读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趋势已是越来越明显,对这一趋势的分析也被提到日程上来。因此,对我国企业家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趋势进行实证考察,尝试解释这种趋势的经济合理性,并展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深入,虽然研究内容各异,但都围绕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不完全合约中、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和哪些贡献最难估计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可以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达到最大程度的对应。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理论可以测算出非人力资本的贡献,而对人力资本的贡献却相对难以计量,加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无限性和监督的有限性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最重要和最难监督的人。  相似文献   

4.
知识型企业中知识资本的界定与度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从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本到知识资本企业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是将人力资本概念进行拓展,提出了知识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技能与知识。我们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人力资本代表了企业解决问题的个人能力。而人力资本所有者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以潜含的、未编码(tacit)的形式存在,因此人力资本附着于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人,个人拥有对自己的未编码知识的所有权。但是,一旦人力资本所有者将人力资本投入企业,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将自己的无形的、未编码的知识转化为有形的、编码的知识,或…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契约下的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行为受到契约的影响。在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敲竹杠行为频频发生;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敲竹杠行为相对弱化;人力资本所有者完全拥有企业所有权时,其敲竹杠行为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深入,虽然研究内容各异,但都围绕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不完全合约中,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和哪些贡献最难估计的投入要索的所有拥有企业所有权可以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达到最大程度的对应。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理论可以测算出非人力资本的贡献.而对人力资本的贡献却相对难以计量。加之人力资本所有创造的无限性和监督的有限性使人力资本所有成为最重要和最难监督的人。因此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要求人力资本所有应该拥有企业所有权,成为企业剩余索取和控制。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所有应分享企业的不同剩余。从而成为企业的风险承担。在国有企业中。企业家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受到了产权的限制.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也应该参与市场的调节和竞争,这样他们才有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要素所有者因将要素使用权让渡给企业而享有补偿权,因对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所有权而享有收益权”这一内在逻辑,并参照物质资本的一些特征,对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最终提出了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人力资本确认悖论,人力资本激励悖论,人力资本分享剩余模式悖论。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单一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中,企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同时又兼任企业的经营者。这种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合而为一的现象使所有者集企业控制权于一身。然而,在上市公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经营者日益分享着企业的控制权。所有权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金花 《财会通讯》2010,(9):32-34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的依据进行分析,肯定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同物力资本所有者一起分享企业的剩余,认为应增加值收益作为二者的分享对象,提出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分享剩余以及人力资本所有者内部分享剩余的方法,最终使所有的人力资本都参与企业的增加值收益分享。  相似文献   

10.
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具有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成员提供保险的能力,当企业发生亏损时,非人力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土地及企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抵押品还债,而成为企业风险承担者。并且,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承诺比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承诺更值得信赖,原因在于,如果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其他人可以将他的资本拿走,甚至以毁灭相威胁,因而非人力资本是一种抵押品,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对比之下,人力资本与其载体不可分离的特征意味着:人力资本可以随意退出企业以逃避风险,而不具有可抵御性。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单一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中,企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同时又兼任企业的经营者。这种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合而为一的现象使所有者集企业控制权于一身。然而,在上市公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经营者日益分享着企业的控制权。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企业理论的人们。在大型公众性公司,企业控制权日益沿着“股东——股东大会——董事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营者”是基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并与“经营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决策权越来越大程度地转移到经营者手中,经营者以单一独立的身份受托于所有者行使经营权,或者享有资本经营权,与所有者之间是委托受托关系,对外与企业所有者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进入权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的特征分析认为,即使委托人通过契约化的形式赋予代理人部分的企业所有权,仍然无法完全解决企业中代理人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不足的问题。然后,通过对“进入权”理论的阐述,认为非契约化的“进入权”的合理配置是一种新的有效激励代理人进行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机制。最后本文认为,在企业实践中,契约化的所有权安排和非契约化的“进入权”的配合使用能够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要素所有者因将要素使用权让渡给企业而享有补偿权,因对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所有权而享有收益权”这一内在逻辑,并参照物质资本的一些特征,对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最终提出了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人力资本确认悖论,人力资本激励悖论,人力资本分享剩余模式悖论。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认为,企业独立享有自主经营权并不意味着对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监督的排斥,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财务总监委派制就是从产权角度代表所有者利益对经营者行为.行使规范和约束等权力的监督制度。具体来说.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是指:在同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出财务总监。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追求其价值的保值增值是作为资本的内在属性要求,而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则具有环境依存性。本文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本的分类,研究了企业所有权在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不同人力资本之间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所有权状态依存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体现。企业所有权问题是企业产权问题的核心。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交易,影响了企业剩余的分配。公司治理结构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职业经理人与股东分享公司所有权、专业人员成为独立董事、普通员工持股。  相似文献   

18.
一、公司治理的契约性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安排。现代公司区别于古典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其制度功能旨在解决由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不是物质资产的简单聚合,而是由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供应商、顾客、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多边契约的集合体,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是一系列不完备契约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9.
一、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理论分析(一)新经济下的企业: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特别契约。按照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种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等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一种不完备合约的内在特征是企业所有权的存在,而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形成,最优的合约安排是参与之间不断弈的均衡解,有效率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是利益相关共享式多边合约安排,剩余索取和剩余控制权会由集中对称安排不断趋向分散对称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