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国美事件谈中国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国美电器前董事长黄光裕和现任董事长陈晓在争夺国美控制权的过程中,出演了一部业内罕见的商战片.争夺在创始人兼大股东黄光裕和职业经理人陈晓之间展开.文章针时在控制权争夺中所涉及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权利的分配、大股东在公司的地位以及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等有关公司治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家族企业和中国普遍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得出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公司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在公司所有者不参与日常管理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实现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使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对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图解释目前我国基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经理人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家族企业引入机构投资者是其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以往研究大多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能够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本文通过对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案例的分析,发现在股权制衡下,机构投资者为改善企业的治理状况而采用引入战略投资者、更换管理团队、驱逐创始人股东等手段,却因为无法获得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支持而无法有效发挥治理效应。本文认为,在我国家族企业中,股权制衡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与家族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容易引发控制权争夺;由于我国家族企业中存在的社会资本控制链,机构投资者发挥其治理效应仍存在困难;应注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4.
控制权、收购与反收购及其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辉 《上市公司》2003,(3):28-41
对于公司控制权来说,一般有两种“控制权”概念:一是“公司之间的控制权”中所指的“股东控制权”,它主要反映为不同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争夺。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使股东和管理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一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中,作为委托人的股东总是希望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能够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出发来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5.
股东和经理人之间代理问题形成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经理人和股东在目标函数、风险偏好、期限视野上的不一致导致经理人的行为偏离股东的最优目标。缓解代理问题的机制包括公司内部的经理人报酬设计、公司治理结构安排,外部机制包括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及产品市场的约束。文章还讨论了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在缓解代理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争夺代理权是公司控制权市场上一种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方式,它在促成管理者提高经营效率、增加股东财富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公司治理带来不利影响。当前,为充分发挥代理权争夺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创始经理人是否影响企业研发投资,是研究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以2013—2019年深市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创始经理人及其持股水平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职业经理人相比,创始经理人的研发投资决策具有风险偏好特征,有助于增加研发投入;创始经理人持股有利于改善企业研发投入状况,创始经理人根据自己持股状况相机决策,其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呈倒"U"型关系,创始经理人最优持股比例的经验值为29.46%.因此,提出了三点建议:重视创始经理人的创业情感财富,对其实施控制权激励;重视创始经理人的股权利益,对其实施股权激励;实施创始经理人股权激励宜适度.  相似文献   

8.
国美控制权争夺的实质及其对家族企业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离开国美电器董事会之后,为避免控制权失落而与职业经理人陈晓展开激烈的股权争夺。针对这场争夺凸显出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诸多缺陷及问题,文章将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探讨内部权力制衡和内外部综合治理制度等机制的设计,以期实现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秉祥  李娟 《会计之友》2013,(1):109-112
为了探讨我国转型期公司治理机制下股东控制权收益和经理管理防御对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文章以2006—2011年我国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和增发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考虑外部宏观环境、公司基本特征和经理人自身特征三个方面,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控制权收益动机和管理防御动机对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反映股东控制权收益的Z指数、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东自由现金流量与反映经理管理防御的现金股利支付率、每股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管理防御指数六个变量分别与是否发行可转债呈显著正相关,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管理费用与是否发行可转债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从国美控制权之争谈完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拴玲 《财会月刊》2011,(11):68-69
本文通过剖析国美控制权之争案例,阐述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其市场布局与市场竞争,高水平的公司治理是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董事会治理是民营公司治理的核心,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对促进公司发展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代理权争夺是控制权市场上的主要转移路径之一,是中小股东参与治理、保护自身利益的途径之一。本文对转移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其与公司并购、公司治理及我国实践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促进中国控制权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颖  唐德善 《财会通讯》2009,(6):136-138
代理权争夺是控制权市场上的主要转移路径之一,是中小股东参与治理、保护自身利益的途径之一。本文对转移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其与公司并购、公司治理及我国实践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促进中国控制权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股东收益是市场对控制权转移的反应导致公司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以及由于控制权转移引起的利益流动。2002年发生的丽珠集团控制权之争,两家上市公司争夺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这在我国二级市场上还是第一次。其控制权争夺过程中手段的多样化及操作上的市场化,开创了我国上市公司之间控制权之争的先河,也为我们分析现代公司控制权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实体企业南玻集团为例,介绍了南玻集团创始人股东与外来资本宝能系代表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之间控制权争夺的来龙去脉,研究得出:企业股权太分散、创始人持股比例过低,以及目前我国单一的同股同权股权制度是导致公司控制权争夺的主要原因,相应地从企业内部完善公司章程、签订一致行动协议、完善外部法律保护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企业创始人控制权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变,公司治理成为公司决胜的关键,职业经理人作为公司管理层的核心,在公司治理问题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功能。职业经理人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研究背景和内容进行了总结,发现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还分析了我国目前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大股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公司治理的核心已经转变为如何处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在全流通的情况下,如何能让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同甘共苦"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而"控制权私有收益"就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目前证券市场的"妖股"太原刚玉作为案例,来深入分析全流通下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引言企业是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公司治理就是处理这一系列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子公司经理人作为企业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本,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也直接影响股东财富价值的创造。然而,由于子公司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也必然造成子公司经理人与股东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根据詹森和威廉·麦克林的委托代理理论,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可能背离委托人的利益或不忠实委托人意图而采取机会  相似文献   

18.
在以"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公司制企业里,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股东总是期望经营者能够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从事经营和理财活动,但经理人往往却从自身利益出发而牺牲股东的利益,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而股东也常常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忽视企业相关者的利益,从而也会伤害到经理人的利益。二者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本文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宏盛科技短短数年里业绩从巅峰跌到谷底,以及上演争夺控制权的”婆媳大战”、公司易主、新老股东大战股东大会会场、“双头董事会”等事件的陈述,剖析上市公司大股东之争引发的公司治理问题.并分析其董事会制度不完善及其背后的根源,认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大股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公司治理的核心已经转变为如何处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在全流通的情况下,如何能让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同甘共苦"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而"控制权私有收益"就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目前证券市场的"妖股"太原刚玉作为案例,来深入分析全流通下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