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位于中南半岛的泰国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度,地理环境优越,历史上就是世界著名的粮仓之一,粮食生产曾一度是泰国主要收入来源。目前,泰国的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8%,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左右,农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二战结束后,泰国经济外向型程度不断加深,农业成为泰国重点创汇部门之一,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始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盐城地区从1970年到1981年的11年间,农业生产有较快的发展。粮食总产每年递增4.1%,由34.12亿斤上升到53.22亿斤;粮食亩产从637斤上升到1,067斤。棉花总产每年递增8%,由168.48万担上升到394.41万担;亩产由66斤上升到145斤。多种经营也发展得较快,其中生猪存栏量每年递增2.3%,由204.08万头增加到261.64万头。  相似文献   

3.
1.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 1.1 1979年至1986年,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出人意料。 1.2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6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3541亿元,比1978年的493亿元增长6.18倍,平均每年递增27.9%,远远超过同期农业产值年平均递增6.6%和城市工业  相似文献   

4.
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番禺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1992年以前因受计划经济调控,每年需负担国家公粮、定购粮任务达15万吨,连同自有人口用粮需求,每年常年种植面积必须在40万亩以上,占全市农业用地总面积的60%,而且年每亩产量必须达到0.8吨以上,否则粮食总需求量便会出现缺口。由于粮食价格长期受国家宏观调控,加之任务偏重,因此粮食生产成为番禺的一大负担。由此导致农业生产布局单一、农业经济结构比例失衡;农业产值升幅缓慢。农业总产值1989年已达10.9亿元,1990年仅增至11.7亿元,1991年也只增至12.5亿元,每年增长幅度徘徊在7%左右。在农业总产值中,以粮蔗为主体的种植业产值占了80%。  相似文献   

5.
我场工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快发展步伐,经济效益显著。1983年工业产值已达2,841万元,占全场工农业总产值的91%。1979年至1983年平均年递增42.5%,平均每年增加产值538万元。工业职工达3,100人,占全场职工总数的一半,1983年人平产值9,447元,人平利润3,334元,实现税利是1979年的四倍多。现有工厂20个,生产200多个不同型号的产品,拥有优质品7个(其  相似文献   

6.
郭军 《农村展望》1997,(1):26-27
近年来,鸡东县委、县政府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粮、牧、企三元并举,综合开发,把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全面实施兴牧富县的“四靠”战略。有效地推进了规模经营,加快了“两高一优”的产业化发展进程。1995年畜牧业产值实现12123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9.3%,占农业总收入的32.5%,比“七五”期末的1990年增长了17.8个百分点,年平均递增3.56个百分点;畜牧业人均收入674.6元,比上年增长了35.8%,占农业人均总收入的26.6%,比“七五”期末的1990年增长了20.5个百分点,年平均递增4.1个百分点他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力争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按这个发展速度要求,以八○年为基数工农业总产值年递增率应达到7.2%。为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应当由基层作起,就一个农业比重大的县,应当重点把农业速度抓上去。开原县近十年来工农业发展的情况是:总产值按一九七○年不变价格计算,七一年是13,387万元,八一年是26,983万元,年均递增7.3%,即十年翻一番多。其中工业产值由5,188万元增到12,460万元,年递增9.1%;农业产值由8,199万元增到14,523万元,年递增5.9%。十年平均工农业产值的比重是40.2:59.8,按这个比例实现翻番,农业保持5.9%递增,工业就得按9.3%递增。可见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缩小工农业发展速度的差距,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1979——1988年,共有6650万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其中在农村就地转移的5460万人,进入城镇的1190万人),年平均转移规模660万人,年均增长11.7%,农业劳动力的高速非农化,迅速降低农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使其由1978年的70.7%迅速下降到1988年的59.5%,提前到达世界银行对本世纪未实现“翻两番”条  相似文献   

9.
1986年以来,浙江省萧山市农村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已连续四年获得增产丰收。去年粮食产量达到46.6万吨,接近1984年特大丰收的水平,工业更是获得了新的发展。1989年工农业产值达到60.49亿元,三年平均递增24.3%,其中工业产值达到56.2亿元,国民收入达到26.2亿  相似文献   

10.
农牧业是江西省泰和县的主要产业,1994年泰和县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1%,农业产值中畜牧业产值占30%。畜牧业生产对于泰和经济和农民收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养猪业是泰和畜牧业的主要支柱,泰和“冠朝”猪品质优良,闻名省内外。1994年平均每户养猪8头,每人养猪2头,农民收入相当部分来自养猪业;每年征收屠宰税和增值税175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6%。1994年生猪饲养量达78万头,出栏55.66万头,其中64.68%被生猪贩运专业大户销往广东。泰和猪在广东市场上竞争力极强,汕头市场80%的鲜猪肉是泰和猪,贩运大户是泰和养猪业的龙头,他们对外联接、控制销售市场,对内牵动着全县养猪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甘南县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仅三年时间,农村经济出现了少有的好形势。据初步统计,1981年,农副业集体部分总收入6,330万元,比1978年增长30.8%,社员个体总收入3.240万元,比1978年增长两倍。农副业总产值(含社员个体收入)可达1.1亿元,比1978年增长96%,其中粮豆薯产值占总产值的36%,经济作物产值占总产值的41%,多种经营产值占总产值的23%。 多种经营的大发展,使全县农村经济出现了新变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创造了这个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世界粮食形势粮食问题,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几年来,特别是自1981年以来,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视农业,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加上较良好的气候,世界粮食总产量有所增长,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控制,粮食贸易和农业援助也有了增长,一些国家还建立了自己的粮食储备。粮食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1981年与1950年比较,三十一年来粮食生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作为主要粮食的谷物(不包括薯类和大豆),1981年总产就达33,033亿斤,比1950年的13,460亿斤增加近一倍半,平均每年递增2.9%。而同一时期,世界人口由1950年的25亿增至1981年的45亿,年平均增长率为1.89%,粮食增长率稍快于人口增长率。这种增长趋势使世界粮食问题得到一些缓和。  相似文献   

13.
国营君山农场地处洞庭湖滨,全场耕地8万亩,人口3.6万。近几年来,依靠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创汇农业。1990年,出口和替代进口产值3180万元,人均创汇883元,比上年增长1.6倍。创汇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6年的14%提高到21%。  相似文献   

14.
自50年代后期,韩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中等偏上收入的工业化国家。1960-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以上,出口值每年增长3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从42.2%下降到12.7%,农业就业份额从60.2%下降到23.6%,韩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政策特别是农业价格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决策有着普遍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滩营乡在完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完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农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农村改革模式,促进了全乡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4年,全乡农村经济收入达6753万元,比1988年增加5504万元,年平均递增73.4%;农民人均纯收入1016元,比1988年增加631元,年平均递增27%。  相似文献   

16.
一、南斯拉夫农业生产概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南斯拉夫,是当时欧洲经济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全国解放后,南斯拉夫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经历了较为曲折的道路。但是,总的说来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快的。1947——1982年,南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3%,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1946——1950年,南谷物年产量平均只有615万吨,肉类32.5万吨。1981——1983年,谷物年产量平均为1,664万吨,肉类为127万吨,与1946——1950年比,分别增长171%和291%。1948——1949年,南斯拉夫按人口计算的谷物产量仅为470公斤,肉类为29公斤。而在1982——1983年,按人口计算的谷物产量为773公斤,肉类为67公斤,与  相似文献   

17.
“六五”时期是农垦经济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产值利税率和投资效益情况如下: 一、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167.37亿元,比1980年的98亿元增长70.8%,年平均递增11.1%。其中农业产值78.19亿元,比1980年56亿元增长39.6%,年平均递增6.9%;工业产值89.18亿元,比1980年的42亿元增长112.3%,年平均递增16.3%。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1980年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有58个行政村,4万人口,近4万亩耕地。近几年来,村办、镇办企业迅速发展,198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2.56亿元,估计1986年可增收1亿元。宁海镇乡村工业的迅速崛起,使农业收入在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小。1985年的农业收入只占总收入的3%,工业10天的产值,就相当于农业全年的产值。工业变成了农村经济的主体,劳力就业的主  相似文献   

19.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改革、开放、搞活”总方针的指导下,全国农垦工业以较猛的发展势头占了农垦经济的主导地位,成为农垦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为: ——产值利润同步大幅度稳定增长。1981年农垦工业年产值仅42亿元,占当年农垦工农业总产值的48.4%。“六五”时期,农垦工业产值以年平均递增14.2%的速度发展,“七  相似文献   

20.
七年来农村资金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的资金状况起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1.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减少。1979-1984年的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共14.6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与前26年(1952~1978年)相比,其比重由占28.6%减少为13.1%,投资额由年平均递增11.5%,到年平均递减8.7%。1984年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22,270万元,仅占1979年38,320万元的58.11%。财政支农资金占农业生产投入的比重,亦由1978年的18.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