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一、幼鳖养殖以当年的早期鳖苗经过7~9月份的常温养殖,加上10~11月份的塑料温棚养殖,经自然冬眠后,到第二年5月下旬可达150g/只左右,作为鳖种再放入成鳖池中养殖。应从不同地区引进正宗中华鳖苗种或不同性别的亲本,进行不同地域的杂交繁殖。当年孵化的早  相似文献   

2.
<正> 其技术特点: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成活率高(可达90%以上),管理简单,风险小,效益好,一般50克~100克的鳖经过半年的饲养,鳖均重达450克以上;每平方米可产鳖3Kg,现将室外露天养鳖技术作如下详细介绍:一、鳖的生态习性鳖性喜温,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在天然条件下,适于鳖摄食和生长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27℃~33℃,鳖没有调节体温的机能,其  相似文献   

3.
<正>网箱养殖鳖、鳜鱼、乌鳢等名特优稀水产品种,它是集池塘养殖特种水产品和传统网箱养殖常规鱼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淡  相似文献   

4.
<正> 鳖俗称甲鱼,是传统的滋补佳品。鳖的人工养殖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有许多单位、个人也因此而走上了致富之路,但随着鳖的大量养殖,技术的快速提高、生长周期的缩短,尤其是大棚室内加温养殖的大力推广,市场逐渐呈现饱和状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养鳖业也出现了大滑坡,甲鱼养殖业处在步伐艰难的境界。在目前市场行情下,  相似文献   

5.
<正>网箱养鱼是利用大水面优越的自然条件,结合小水体密放精养措施实现高产高效的,具有机动、灵活、简便、水域适应广、方法简单等优点。在同一水域环境中,同时进行多品种单养或混养,它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开挖鱼池的土地,充分利用江河湖泊等大中型水体资源,而且能适应机械化操作和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发展。网箱养殖鳖、鳜鱼、乌鳢等名特优稀水产品种,它是集池塘养殖特种水产品和传统网箱养殖常规鱼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淡水渔业生产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农民致富的生产门路之一。现将鳖、鳜、乌鳢网箱单养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农家之友》2003,(8):18-19
广西宾阳县大桥镇坝村黄玉山巧妙地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摸索出一条独特的仿自然生态养鳖的好路子。最近几年,他靠养鳖每年的纯收入都在5万元左右。黄玉山家附近有一条红花江,江上游有丰足的地下水涌出,江水清澈纯净,且流经他家后院。1997年开春,他在后院有些石块的4分荒地上开挖鳖池,因地制宜,借红花江新鲜流水,构造了鳖池。1997年5月份,他到玉林市要回了规格为40-60克/尾的鳖种140尾,200~400克/尾的鳖种60尾,开始试养。刚开始养殖时他仅仅投喂中华鳖专用饲料,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用配合饲料饲养的鳖生长速度很快,但成本较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在浙江一些地区,渔民朋友采用水库网箱养殖鲤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笔者利用工作之便,采访并整理了水库网箱养殖鲤鱼技术,希望能对其他养殖户有所帮助。一、网箱养鲤的水域条件1.水域条件。水域面积应在100亩以上,水质指标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养殖水域  相似文献   

8.
程宁 《农家之友》2009,(13):53-53,54
鳖,又名甲鱼、水鱼,经济价值及营养价值都很高,被视为席上佳肴。近年来土池生态养殖的“生态鳖“(仿生态鳖)由于其色泽,肥满度,食用口感均十分接近天然。更深受市场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在福建省建瓯市郊山区进行土池养鳖实验。共养殖土池养鳖8亩,投放15-20g幼鳖1200只。经过4年养殖,平均体重达0.5kg。  相似文献   

9.
<正> 由于鳖有自相残食的习性,养殖中按不同大小规格分级饲养十分必要,同一池中鳖的规格要基本一致,以免弱肉强食。养鳖生产一般可分为稚鳖、二龄幼鳖、三龄幼鳖、成鳖和亲鳖五个阶段饲养。稚鳖阶段体质嫩弱,活动能力差,抗病力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易受敌害生物的侵袭而造成大批死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人工养鳖发展迅猛,但是在品质、口感等方面不尽人意,为此,根据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模拟自然界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以投喂鲜活饲料为主,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养殖,从而使养殖鳖具有与自然野生鳖相似的体色,肉质较紧密,口感良好。该养殖技术适应在沿海和其他低值鱼资源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
<正>水库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高产、高效的养殖方式,近几年来迅速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大,水库网箱养殖鱼类病害发生日趋严重,能否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蔓延和流行,关系到水库网箱养鱼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我县,水库网箱养殖草鱼是当家品种,约占总产量的80%。现就水库网箱养殖草鱼的常见病和防治措施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鳖养殖周期一般都在二年以上,稚、幼鳖当年生长期短、个体小,其越冬一般都在保温棚内完成。由于棚内水泥池面积小、水温高、空气池水交换量少、水质易变,而苗体幼小、抗应激弱等不利因素影响稚、幼鳖的生长,甚至引起疾病频发,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温棚内池塘水质管理至关重要。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鳖养殖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较完善的水质调控技术,供稚、幼鳖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水库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高产、高效的养殖方式,近几年来迅速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大,水库网箱养殖鱼类病害发生日趋严重,能否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蔓延和流行,关系到水库网箱养鱼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就水库网箱养鱼目前存在的主要常见疾病和防治措施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甲鱼的价格经过大起大落,现在已逐渐稳定在每公斤60元左右,甲鱼已经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甲鱼根据养殖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外塘养殖、温室养殖和外塘与温室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即甲鱼幼苗时在温室培育,成长期在外塘养殖)。只要养鳖户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无论使用何种模式养殖的甲鱼都可以说是无公害甲鱼,只是外塘养殖时间较长,甲鱼肌肉组织较紧密,温室养殖时间短,肌肉组织较疏松,但这两种养殖的甲鱼营养价值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正> “稳”是提高加温养鳖成活率的关键——这是笔者从事多年养鳖所体会出来的真谛。 一、温度稳。 众所周知,从九十年代开始掀起的快速养鳖热,最根本的措施是采用了加温方法,取消了鳖的冬眠期,从而长年恒温生长,达到了15个月、12个月,甚至两年三期的快速目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县80%的养鳖户是在自家庭院内进行亲鳖繁殖,出售稚鳖而获利。但随着1996年下半年稚鳖价格下滑,养鳖户的经济效益急剧下降,尤其是受暴利驱动于1996年上半年投产的养殖户,更是血本无归,严重影响了农民养鳖的积极性,针对这种形势,为帮助广大养鳖户拓宽养殖思路,早日摆脱困境,我们于1997年9月到1998年12月,在本县黎城镇蔬菜村四组陈姓户庭院内进行快速高产低耗养鳖技术试验,取得1998年生产商品鳖331.75kg,利润24507.0元,实现了庭院养鳖模式的新突破。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一般50-250g的鳖称之为幼鳖,它是承接稚鳖养殖和育成商品鳖的重要环节,其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如下。1.消毒池塘:在幼鳖放养前7-10天,应将鳖池干塘曝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鳖池进行消毒。在放种前3-4天再往池中注入清新的河水,池内水深保持在60cm左右。2.注意运输:幼鳖种苗运输可采用木箱或塑料箱或布袋包装运输。箱子四周应打孔,内铺湿润的水草,装好幼鳖苗后用盖子  相似文献   

18.
我是贵州省黄平县纸房乡向心村人,名叫郭强健。我从事甲鱼养殖10年,现将个人摸索的一点经验介绍出来,目的一是求得行家指点,二是与养鳖户共同探讨,求得更好的效益。一、怎样建造鳖池鳖池可建在房前屋后,最好是背北向南、阳光强的地方。池深不得低于1m,在北面的池底挖一条冬眠沟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各种鳖价大幅下降,使“养鳖热”骤然降温,不少养鳖者血本无归,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养鳖才有利可图?我们认为,只有给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实现综合利用,才是健康养鳖的发展之路。目前各地进行的稻田养鳖育鱼种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现将其配套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野生鳖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可是近年来,随着野生鳖资源的不断减少,仿野生鳖越来越受到青睐,2008年我市鳖场探索实施了仿野生鳖的养殖实验,收到不错的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