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全球政府绿色采购浪潮方兴未艾.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日本等国开始实施政府绿色采购以来,先后有50多个国家将政府绿色采购作为保护环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手段予以实施.随着日本《绿色采购法》,欧盟"政府绿色采购手册"的颁布,标志着政府绿色采购已成为西方国家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核心政策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途径,而可持续消费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推动力,西方国家推广政府绿色采购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提供了政策路径.因此,全面推广政府绿色采购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全面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5年,这5年中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良性发展,在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多方面都取得了成效,且逐渐与国际接轨.“十二五”时期,政府绿色采购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这预示着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必将站在新的高度,迎来更快更好地发展.法律政策作为政府绿色采购最重要的基础,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识别对于政府绿色采购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当前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形势进行审视,其次从法律法规、宏观政策、产品政策、技术政策和管理政策五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相关的法律政策,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发展建议,以进一步规范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促进其实现更好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绿色采购在理念、制度以及方法 3个维度都有丰富的内涵。政府绿色采购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美、日、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完善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体系。通过比较借鉴,明确主管机关及其责任、制定科学的绿色采购标准、完备绿色采购清单以及开放绿色采购信息是各国制度经验所在,对于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市场低碳意识与绿色投资理念的逐渐清晰,募集资金投向环境友好行业、带有政府"绿色信用"背书、符合低碳环保发展趋势的绿色债券自2013年来呈爆发式增长。在资源能源短缺、污染严重的背景下,我国应借鉴国际市场绿色债券发展经验,协调监管,统一绿色项目界定范畴,加快推进绿色认证与信息披露制度,出台激励政策,提升绿色债券吸引力,完善绿色金融制度,积极推进绿色债券发展以助推我国经济结构改革、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和可持续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现可持续消费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环境和健康,供应商也更加看重绿色产品市场,我国迎来了发展可持续消费和壮大绿色产品市场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研究和分析当前我国可持续消费的现状,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消费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可持续消费的背景,然后对天津市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供应的调查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从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绿色认证和监督管理等角度对政府、供应商和消费者提出完善我国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供应的建议,以达到充分促进可持续消费发展的目的,加快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形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2009,(7)
政府绿色采购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须具可行性、可操作性.完善绿色采购相关法律、制度及配套措施,如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或者出台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对绿色采购的主体、范围、责任、执行标准等进行细化和完善.为推行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陈婉 《环境经济》2021,(6):44-45
"我国政府绿色采购还存在诸如法律保障力度不够、缺乏政策实施的具体条件和可操作性等问题。"为此,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要完善政策制度,量化政府绿色采购目标指标,开发系统工具方法,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技术体系,包括着手搭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技术标准体系,形成涵盖术语、原则、方法、评价、过程、对象的际准体系要求,以及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和绿色转型发展创新领域,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技术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及专项标准。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步入制度化阶段,并形成了"1+6"的制度体系。在旅游大众化趋势不断提高,旅游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应正确理解可持续旅游的含义,并充分认识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文章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相关制度安排,从制定可持续旅游发展条例,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并推动立法研究,探索建立旅游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可持续旅游发展账户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要求政府从事采购活动时,应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的条件下,依照法律优先购买对环境影响较少的环境标志产品,从而促进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能够促进资源的减量使用、再利用和回收,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具有深远意义。它体现了环境正义、保护环境权和促进政府履行环保职能三方面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在党中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背景下,本文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文明城市建设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文明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当地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相比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助推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文明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政府规制的“倒逼”效应和政府支持的“补偿”效应。随着地区制度质量、企业资本储备和高管素质的提高,文明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得到增强。经济后果方面,文明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社会绩效,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结论从微观层面补充了文明城市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溢出效应,拓展了文明城市政策的经济后果研究,从理论层面为利用政策工具完善我国绿色创新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绿色消费研究进展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消费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积极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学者和居民的关注。在阐述绿色消费的概念和内涵基础上,文章归纳、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绿色消费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而介绍我国在推进绿色消费上采取的典型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消费者行为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推进绿色消费在我国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日益加深,逐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绿色消费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了出来。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并把绿色消费作为《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需要构建的三大体系之一,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绿色消费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是对绿色消费内涵的理解和实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对绿色消费的背景、内涵和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针对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从绿色消费立法、宣传教育、政府引导、企业完善绿色产品营销战略等方面促进北京市绿色消费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绿色消费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消费模式,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和家庭消费在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上仍存在很大差距和问题,文章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鼓励研究开发绿色产品、强化绿色生态标志认证和管理等措施,并就绿色消费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资源的逐渐短缺以及人类对于身体健康的更加关注,绿色营销应运而生。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和出口大国,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意义重大。本文运用绿色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中国农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性,认为它既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顺应绿色消费的世界潮流。然后给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基本对策和建议,提出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完善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观念以及实施绿色营销组合策略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偏相关-基尼系数法构建了能综合反映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环境的地市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博弈论思想,在基于AHP法得到的主观权重和基于余弦夹角法得到的客观权重之间寻找一致或妥协,通过极小化主、客观权重之间的偏差,求解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进而计算地市绿色产业评价得分。对2014年陕西省10地市的绿色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的绿色产业发展呈"关中→陕南→陕北"递减的特征;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紧密相关;绿色环境是制约西安绿色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绿色生产是制约咸阳和宝鸡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绿色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政府的监督支持不力,企业缺乏实施绿色营销的内在动力,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不足,等。因此,消费者要增强绿色意识,主动购买绿色产品,企业应优化绿色营销策略,政府要加强行政监管,惟有如此,才能合力走出绿色营销的困境,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行动指引,要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提升绿色竞争力,与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契合。论文建立了生态文明目标行动导向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逻辑分析框架,提出了实践路径。具体来说,就是以生态安全为底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目标,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特征,以生态与产业融合、制造业转型升级、清洁能源体系、绿色消费模式为核心内容,以绿色金融、考核评估和绿色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  相似文献   

18.
尽管绿色技术一直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些技术在企业间的扩散率却很低。企业在非绿色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上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基于199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研究发现,相较于非绿色技术,绿色技术的前向引用次数更多,且产生了更大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整个社会后续创新具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力。此外,由于高能耗行业存在转化成本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随着能耗水平提升,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的正向影响力逐渐减弱。相较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对政府设计绿色与非绿色创新“双赢策略”,促进企业从“厚此薄彼”转向绿色与非绿色技术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形式和形象概括,与可持续发展观一脉相承。与传统经济发展相比较,绿色经济发展有与众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是作为绿色经济发展载体的绿色产业、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等,要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还是运用科技创新等手段,最终都要落实到发展载体上来。进行绿色经济发展载体的分析,对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丰富绿色经济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针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提出了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的载体优化方式。  相似文献   

20.
To analyze China industr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eatured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CO2 emiss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put and output panel data of China’s 38 sub-industries, estimates their productivity and carries out the green growth accounting based on translog production function.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as a whole, China industry has achiev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xtensive to intensive growth, with the productivity to be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that is necessar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run. In addition to technical progress, energy and capital have also been driving the industrial growth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while labor and emission made less even negative contribution to it. Some heavy industries, however, are still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ve growth and must improve their energy-save and emission-abate technology to fav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verall Chinese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