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恢复西部原有良好生态环境,进行西部生态环境重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投资模式的评价指标,并将层次分析法(AHP)运用到西部生态重建投资模式评估中,通过实际应用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在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投资模式选择中的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屏障,为全国提供着生态公共产品,但由于西部地区生态固有的脆弱性,再加上人地矛盾的突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阐述了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以生态环境的重建,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以西部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互动。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我国十分重要.矿产和水电资源大开发给西部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要防止西部矿产和水电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关键在于政府能切实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职责.  相似文献   

4.
生态视角下的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的客观基础.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对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在生态视角下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用科学发展观规划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是前提,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经济是根本,选择适合西部地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是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增强农民自创能力是保障.  相似文献   

5.
论西部大开发与西部生态建设的十大同步性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的根本目的,是要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但是,对于西部开发人们最大的担忧是西部的生态环境会不会随着经济开发而进一步恶化.大家知道,西部生态环境本来就十分脆弱.据调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高达35.2万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达16亿吨.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平均森林覆盖率仅为1.95%.每年损失巨大的洪涝灾害,其根本原因就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所至.因此,在西部开发中怎样加大西部生态建设的力度,做到西部生态建设与西部经济开发的协调同步推进,是西部开发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理论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理论.本文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生态环境,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必然选择,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事关本地区可持续发展,并对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地区的环境权在质和量上都存在缺失,加之特殊的人文地理条件和欠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这一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诸多的特殊性,必须在进行对策设计时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事实和证据表明,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生态贫困已经成为西部地区贫困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基于西部地区生态贫困现状,在分析西部地区贫困分布区域和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剖析了生态贫困的形成机理,最终提出解决西部地区生态贫困的可行方案--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9.
西部经济和生态环境互动模式:产业互动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西部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强化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发展.产业互动是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互动的思路是按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发展西部特色产业作为依托点,以建立生态工业园作为产业互动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生态区位极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