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孙世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被历代所称道。“贞观之治”的出现固然有许多因素促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唐太宗实行的人才政策是形成贞观时期繁荣强盛局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邢秀玲 《财会月刊》2010,(10):I0021-I0021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唐太宗见眼前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备好。  相似文献   

3.
刘后滨 《秘书工作》2013,(10):63-63
在古代的君臣关系中,一个坚持原则但性格张扬的人,一个总喜欢给皇帝提意见的人,一旦被别人揪住了小辫子,就可能陷入政治上的危机。贞观元年年底的一天,魏征就遇到了一件可能给自己带来危机的尴尬事。有人向唐太宗告发魏征,说他帮助过的某个人是他的亲戚。言外之意是说他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唐太宗虽说在政治上信任魏征,在意气上却并不完全服他。这是一个机会,可以乘机敲打他一番,压压他的势头。唐太宗命御史大夫温彦博去调查此事,结果是告者所言不实。  相似文献   

4.
天下的镜子     
《冶金企业文化》2006,(3):40-40
魏征是唐初政治家。魏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曾先后向唐太宗提了200多条意见,因此,唐太宗既喜欢他又害怕他。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佳鹞,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魏征来了,唐太宗急忙把鹞子藏在怀中,倾听魏征奏事。由于时间太长,那只心爱的鹞子竟然闷死在唐太宗的怀里。有时,唐太宗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如果遇上魏征,不等他开口就马上停下来,或者连忙承认不该做。魏征死后,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说:“魏征逝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天下的镜子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一统天下后,鉴于隋朝因吏治腐败而亡,十分担心自己的官吏中也有贪赃枉法之徒,于是秘密派遣亲信去试探,假装贿赂他们。结果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没有经受住考验,受贿一匹绢。唐太宗大怒,要将他处决。对此,不少官员虽觉不甚妥当,但也不敢多言,唯有民部尚书裴矩劝阻道:“为官收受贿赂,按罪的确应当处死。  相似文献   

6.
李梅 《上海房地》2014,(8):64-64
在西安碑林中,见一块奇特的石碑——《圣教序》碑,据说碑文内容是唐太宗为去西天取经的玄奘和尚撰写的,字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文美字秀,游客们赞不绝口。可我就纳闷了,别说是李世民了,就是从唐朝开国的618年算起,也比王羲之去世时晚了二百多年,唐太宗的文章怎么能由王羲之挥毫抄录镌刻于此呢?  相似文献   

7.
条子钉子胆子脑子□郑雄《资治通鉴》载:贞观十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文德皇后葬于昭陵。将军宇文士及和段志玄奉命驻守在萧章门(宫内)。一天晚上,唐太宗差宦官到两将军驻地,宇文士及开门迎见,而段志玄却“闭门不纳”。何故?理由是“军门不可夜开”。宦官说...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在犯颜敢谏的宰相魏征去世后,十分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此后,唐太宗的“三镜”之说便不胫而走,流传至今。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对于古今为官者来说,从其走上仕途、卸任调动、告老退休直至离世,在客观上也有三面镜子,  相似文献   

9.
贞观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可是到了贞观中期,随着国家的兴盛,唐太宗的理政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在纳谏从言、戒奢以俭方面有所懈怠,骄纵享乐念头逐渐滋生。谏官良臣恪尽职守,纷纷进谏警醒太宗。魏徵四次上《论时政疏》,规谏唐太宗善思善行。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公元627~649年,被史学誉称"贞观之治",它创造了君主时代最和谐的君臣关系和最文明的政治环境.说到"贞观之治",不能不提魏征,因为正是魏征敢于直谏的胆略和善于协调的智慧,帮助唐太宗理顺了唐朝初期朝庭内外各种复杂的关系,才使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方略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吴仕逵 《英才》2007,(8):128-128
一个人自己伟大并不难,难的是自己的接班人也伟大。唐太宗、汉武帝、明太祖自己伟大,就是不知道如何培养伟大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李名志 《人力资源》2007,(9S):33-33
在选拔人才时,必须注意人才的搭配问题,否则,1+1非但不能大于1,反而会小于1。唐太宗李世民可称得上这方面的高手。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贞观”是他在位时的年号。由于隋末政权的复亡,给了唐太宗及其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鉴戒,“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以自励,“俭以息人”使“百姓安乐”以警醒。继续推行均田制,选拔人才,发展科举等项制度,出现一个民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的局面。史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4.
取经的马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相似文献   

15.
明达 《秘书工作》2002,(8):30-31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第二代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己纳谏,重用名臣魏征,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郑雄 《陕西审计》1997,(1):35-35
《资浩通鉴》载:贞观十年十一月,唐太宗季世民的妻子文德皇后葬于昭陵。将军宇文士及和段志玄奉命驻守在萧章门(宫内),一天晚上,唐太宗差宦官列两将军驻地,宇文士及开门迎见,而段志玄却“闭门不纳”。何故?理由是“军门不可夜开”。宦官说:“我有皇上的亲笔昭令。”段志玄仍然据理陈词:“夜中不辨真伪。”于是,宦官只好待到天明才进宫击。李世民得知此事后,非但不耍圣威,反而称赞段志玄是“真将军也!”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在他采取的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治国方针中,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简政省官,举贤任能。据《贞观政要》记载,公元627年初,唐太宗即位不久,就明确提出了‘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思想,他认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具不善,纵多亦奚为?’为了保证简政省官的方针得以贯彻执行,唐太宗则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登基后,朝内因开国不久,整个朝廷的结构都在建设与调整之中,把手下的有才之人分别放在什么位置上才能够成为一个最合理、最有效的组织结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连超锋 《秘书》2014,(4):25-25
上官仪生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其父上官弘为隋江都宫副监,被宇文化及的党羽陈棱所杀。七官仪年幼,藏匿得免。唐太宗贞观元年,上官仪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杨仁恭举荐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被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至秘书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