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陆兵 《广西经济》2006,(1):8-11
一、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2.
郑金沐 《开放潮》2004,(12):49-50
“十一五”时期是厦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必须对“十一五”规划几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民族工作,对于实现“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民族工作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时期是滨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赶超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十五”成绩,科学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系统九州”,加快构建和谐滨州,实现赶超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目标的需要,是建设市强民富、碧水绿荫的生态园林型现代滨州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规划强调,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强国经济、创新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战略决策。笔认为,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民待遇”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为此,必须在法律法规、市场准入、技术创新、信用融资和资产重组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博 《辽宁经济》2006,(7):14-15
“十一五”规划指出,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大力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本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基本阐述,论述实行产业化经营对实现朝阳市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朝阳市农业经济的实际,提出朝阳市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兼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目标的发展道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此相对应,确立“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必须立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文将基于这一认识,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思路、目标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芹 《今日重庆》2006,(1):32-35
重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规划,开启了和谐重庆的壮丽图卷,是重庆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头戏。实现“十一五”目标,对于重庆顺利实现富民兴渝目标、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以更新的姿态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解读“十一五”规划,盛世重庆的和谐景象跃然眼前。未来五年,一个经济发达、繁荣富足的和谐城市呼之欲出。与“十五”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蕴含更多变革,体现更多精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全市提出的加快产业发展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时期。金牛区要继续保持领头羊,综合实力全市第一的局面,就要务必研究好“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战略,认真指导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全面落实,要在城乡一体化总体战略指导下,认真理清全区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全区产业发展,为全区“十一五”总体规划目标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创新的辉煌。现就全区“十一五”总体规划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综述概括,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2006年重庆市工业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摘编。黄副市长回顾总结了重庆“十五”工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提出了“十一五”及2006年椎进重庆工业快速发展的措施,对重庆“十一五”时期及今年如何抓好工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本刊特予刊出,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李波 《新财经》2011,(2):20-23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界处,中国经济问过去,问未来。辉煌成就来之不易,“十一五”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十五”时期,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但是,越是形势好,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确保“十一五”期间又快又好地发展的关键年,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蕴藏着发展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3.
去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恕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克服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增长快、运行稳、效益好的态势.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工业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开放合作成效明显.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区围绕“京东发展门户、山水宜居新城、清洁制造中心、精细果蔬基地、生态休闲绿谷”的区域功能定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和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国家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十五”计划纲要,今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再次把这一专题列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同一专题连续进入国家重大决策,一方面体现了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充分说明这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快  相似文献   

16.
预防通缩     
尽管通缩之风渐强,但在我们管理层宏观调控的大智慧面前。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局的2006年,一定能够成为“调整起步年”。中国经济会逐渐调整到位.实现真正的“软着陆”.2007年将开始又一波强劲的增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了主要目标。同时建议从制度、政策、技术路线等方面采取若干对策,并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思源 《天津经济》2006,(6):45-47
进入“十一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新起点,把握新形势,从津能公司的实际出发,对实现新发展应采取的新举措思考如下: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河南考察工作时,就如何确定“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四个准确认识”(即准确认识同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发展阶段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的要求。这网个准确认识可谓高屋建瓴,不仅可以使我们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达成共识,明确主线,而且可以使我们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纲举目张。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能耗水平已不再可能像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那样快速地下降,而是进入了低速下降、甚至小幅增长的阶段。因此,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十一五”期间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实现难度将是非常大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