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地区低保标准比较的参照基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各地区陆续实行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但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以及消费习惯等原因,保障金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低保”标准合理性作比较时,往往缺乏一个较为客观的参照基准。根据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月支出水平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创建了最低生活保障参照基准LSBi和最低生活保障参照系数LSCi,并对选定的一批样本城市的实际低保水平作了验证与比较,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四川物价》2007,(4):24-24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7年春节前夕,在福州召开的全国农村低保工作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提出了全国农村低保建制日程表,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完成农村低保建制”,去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李立国此次进一步提出日程表的主要考虑是。中央已提出全国建制的要求和中央财政将予以补助这一条件。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省份已达25个,全国农村低保对象已达1509万人,比2005年底增加684万人,增长82%;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补助金41.6亿元,比2005年增加16.3亿元,增长64%。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负责人表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商》2015,(1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界定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分析了现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城市贫困者视"低保户"为一种合法的弱者身份,把"低保证"当作"绿卡",并因此而展开了针对低保审查的种种行动。分析"绿卡效应"产生的深层原因有助于反思制度的缺陷,推动城市低保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探索城市“低保”工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文敏 《商业研究》2005,(21):97-99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也为探索城市“低保”工作的新思路提供了分析的基础。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城市“低保”工作要完成由单一的资金救助向就业保障转变;由生活保障为主向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转变;由单纯发钱分物向多层次扶助转变。  相似文献   

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旨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水平基本制度,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其具体实践中却产生了诸如拼保、轮保、人情保等异化现象,严重背离了制定这一制度的初衷和价值取向。通过以河南省虞城县为例,发现该地在农村低保实施中存在不公平现象,低保金没有及时发放,低保工作管理欠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低保对象界定执行模糊且不能灵活调整等问题。完善河南省虞城县农村低保的对策:采用投票方式确定低保享受对象,将农村低保实施绩效纳入基层管理者绩效考核,进一步优化农村低保功能。  相似文献   

7.
《商》2015,(27)
我国自2007年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低保的水平不断提高,低保制度受益群体越来越多;但是在我国的农村低保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公平化问题不断突显出来,本文从制度不公、过程不公、结果不公平三方面对低保制度的公平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目前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低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低保人员家庭收入难以核实等问题。中央应加大对地方低保资金的投入力度,健全低保工作机制,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李辉 《商场现代化》2007,(30):390-391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稳定、充实的资金来源是农村低保制度得以维续的基础。我国中央财政是否有能力负担农村低保支出,目前乃至不久的将来,这部分支出到底需要多少资金,笔者在本文中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认为,为了确保农村低保资金的稳定来源以及让这部分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建立规范的资金管理及使用制度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在保障贫困者的最低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民族地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我国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建设起步晚,实践经验不足,存在着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现象。发达国家先进的低保制度立法理念及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各地区陆续实行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但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以及消费习惯等原因,保障金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低保"标准合理性作比较时,往往缺乏一个较为客观的参照基准.根据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月支出水平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创建了最低生活保障参照基准LSBi和最低生活保障参照系数LSCi,并对选定的一批样本城市的实际低保水平作了验证与比较,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6)
农村低保边缘救助,是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个补充。低保边缘不同于低保,低保边缘的资金、医疗救助享受者为大病患者本人,家庭其他成员并不能享受。低保边缘救助需要申请人本人患有规定的13种大病中的一种,并且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以内。由于农村低保边缘救助对象的界定加入了更多的元素,给农村低保边缘救助的审批也带来了更多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供销商情》2007,(2):46-46
农村低保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建立。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将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前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长金人庆表示.明年中央财政将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在更多地区推广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意味着.中央财政将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证低保家庭的基本生存需求,缓解城市贫困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收入为本"的消极救助理念对于脱贫的意义却不大,陷入了与制度初衷相悖离的贫困陷阱中。因此,试图找寻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社会投资理论的视角下寻找化解的路径,最终达到完善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商》2016,(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也是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有力保证。但是,农村低保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完善,以此来适应当地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最困难群众建立最合理、最到位、最有效、最全面的新型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上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就目前上海居民基本生活需要而言,一些低保家庭不愿放弃低保带来的丰厚附带福利,从而削弱了就业的经济动机,建议政府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同时,采取鼓励低保人群积极参加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随后两项制度衔接工作逐步在各省展开。而在贫困人口较多的贵州省,政府出台了《贵州省城乡低保减量提标方案》,指出通过城乡低保减量提标,确保城乡低保标准、保障范围与扶贫攻坚进程相适应;提出到2020年,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文章通过调查针对黔西南州在执行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旨在探索解决"两线合一"问题的有效路径,为其他地区的政府部门开展衔接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承担着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的任务,是现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存在着缺乏制度保障、来源渠道单一、投入比例不合理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提高.本文在对目前我国农村低保资金筹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完善我国农村低保资金筹集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一博 《商》2013,(6Z):64-64
低保资金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物质基础,政府对农村低保的运行与发展负有直接的财政责任,因而政府财政投入是农村低保资金筹措的基本来源和可靠保证。本文从农村低保资金筹措角度入手,结合我国的财政制度和政策,分析现阶段农村低保来源上突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云南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人口在去年扩大到300万人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增加30万人,使农村低保覆盖面扩大到330万人。自2007年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以来,云南就将全省22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平均每人享受每月30元的生活补助;去年以来,云南先后两次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平均每人每月补助提高到5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