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霞 《魅力中国》2014,(1):155-155
语文是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的教育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  相似文献   

2.
中职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是:匠心独运重导入;形式多样活教法;水乳交融活气氛;张弛有度控节奏。  相似文献   

3.
杜鹃 《魅力中国》2014,(16):225-225
课堂教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避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厦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应谊是有思考价值的,学生能够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学生对问题提出的假设检验通过集体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教师的导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施,学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高考资源网  相似文献   

4.
勾究兰 《魅力中国》2013,(8):155-15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我县倡导“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皆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主人意识”。让他们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并从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和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胡韶华 《魅力中国》2009,(16):128-12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说高中语文要为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学,但关键在导。下面就语文新课程的导与学问题谈谈自己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候雪玫 《魅力中国》2012,(35):112-112
人类社会已迈入新纪元,步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语文教育观念。在语文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当重要。“自主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为载体,以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7.
李四新 《魅力中国》2013,(19):242-242
新课程理念已经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纳。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探究的主旋律。有效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展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是推进主体学习的有效方式,更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马春平 《魅力中国》2010,(9X):54-55
<正>"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材史上的突破性飞跃。新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因此,探究怎样艺术而有效地开展好这类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自从新教材设计语文综合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头上;再加上受"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应试教育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学习组织的合作性、学习评价的多样性。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张巍苹 《魅力中国》2014,(7):212-214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自学学习能力养成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有效课堂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课前预习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调查和访谈,从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初中语文教师实施预习情况两个层面.分析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试从“以生为本,分层安排,奠定有效基石…‘以法为导,授之以渔。发展有效教学”“因文而异,触类旁通,开拓有效思维”等方面探究初中语文有效预习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金环 《魅力中国》2014,(5):241-241
高中语文新课程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既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还要是高中生掌握探究的方法,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学科资源整合、实践能力培养、语文知识积累、语言环境熏陶、地方资源挖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仓I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因此,我对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万兵 《魅力中国》2013,(10):255-255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要求,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乐于学习,获得相应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小组的自主管理在语文学习中,课前发挥指导、检查预习的作用;课中主要发挥合作探究的组织和课堂纪律的管理作用;课后发挥协助教师检查课堂作业、巩固复习、听写背诵、部分作业的初改和课堂举手统计等的作用。让学生在管理中学会,在学习中学会管理。  相似文献   

15.
郭艳明 《魅力中国》2013,(11):134-134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作为语文教师,其作用在于让学生亲近语文,了解语文,喜欢语文,从而主动地从事语文学习活动。基于这种精神,语文教师应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尤其是导入设计。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导人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行后面的学习意义重大。我根据多年的实践,结合若干课例,从三个方面谈谈课堂教学导人设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于玉芳 《开放潮》2008,(4):88-88
一、动手操作——导思 新教材的内容和编排具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而动手操作就是一种以“动”导“思”,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的有效形式。在课堂上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歌乐山学区的小学校运用“导学单”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目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状态,获取第一手资料,我们设计了《歌乐山片区小学语文高年级导学单使用调查问卷(高年级语文教师用)》和《歌乐山片区小学语文高年级导学单使用调查问卷(高年级学生用)》,希望找出阻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高的因素,为我们导学单的校本化设计与运用研究提供有力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石宗禄 《魅力中国》2010,(22):222-22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陛和主动性,突出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以思维为主体,以认知过程为主体,倡导“引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学过程出现了“新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和以网络为中心。教师由“教”学者转变为“导”学者,学员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这种以丰富学习资源、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依托,实现“教”变为“导”的过程,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提供了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