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高良 《魅力中国》2013,(34):77-77
戏曲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戏剧文学在戏曲中并不占据中心地位。戏曲只所以是戏曲,就是因为戏曲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戏剧文学和戏曲的关系,对于繁荣戏曲艺术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厚的文化蕴涵,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思想。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精髓在于所承载传递的人类文明,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更加丰富。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设计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艺术设计的实践证明,艺术设计只有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扎根于本民族肥沃的土壤,在世界文化范围内才具有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李晓艳 《魅力中国》2011,(10):338-338
中国著名戏剧导演金山评价我国戏曲时说:“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提炼,高度的提炼夸张.强调的是夸张节奏,鲜明的节奏。”戏曲之所以具有三个这样鲜明的特征,正是因为程式首先具有三个如此鲜明的特征。作为戏曲艺术的一种单位形式.程式是戏曲赖以实现自身审美价值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它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是具有严谨的规范性,强烈的节奏性、鲜明的夸张性、高度的技巧性、审美的装饰性的意象化、格律化的戏曲语汇。  相似文献   

4.
王巧平 《魅力中国》2013,(13):88-88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关于它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现在一般认为,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因而,意境也是我国传统古典戏曲独具民族特色的一个基本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古典戏曲理论区别于西方戏剧理论的重要标志,与以西方戏剧为正宗的重冲突的戏剧观念有很大不同。意境作为戏曲赏评的综合标准和最高要求,居于戏曲赏评的核心地位。中国传统戏曲不仅是案头之作,而且是搬演之曲。中国传统戏曲的意境美,不仅散发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更是展露在舞台上美轮美奂的表演当中。  相似文献   

5.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在新的时代里,最繁重的任务是戏曲音乐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王好文 《魅力中国》2013,(14):80-80
传统戏曲做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其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色彩缤纷的地方风味汇成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然而。戏剧的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民间戏剧还是文人戏剧,它是我们这个时代、大众传媒时代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科学发展戏曲电视化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红艳 《魅力中国》2013,(10):69-69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l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d,多姿多彩,出神八化。在新的时代里,最繁重的任务是戏曲音乐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张贞 《魅力中国》2010,(8X):298-298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更要不断地吸取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戏曲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我国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很多作曲家已经有意识地去将戏曲元素运用到他们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去,本文欲对中国钢琴音乐中运用戏曲元素的作品进行技术上的分析。阐述钢琴与戏曲音乐结合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燕玲 《魅力中国》2013,(16):96-96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并且曾经是最“大宗”、最普及、文化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曾经走过辉煌的历程。可现在的戏曲路子却越走越窄,日渐衰落,甚至有人觉得该进博物馆了,面对这样的现状,不由得让人深思。一、戏曲这些年是在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综述起来,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高建英 《魅力中国》2010,(11):112-113
传统戏曲如何才能在现代生活中赢得市场?已成为戏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一直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戏曲乃中华民族之传统文化,应始终保持其传统艺术形式。做到“原汁原味”。才能保证原有的戏曲观众不再流失,实现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认为戏曲已是陈旧艺术,与当代生活节奏、欣赏需求格格不入,必须全面彻底进行变革,向其它现代艺术靠拢或另辟路径,才能调动现代观众的情趣与爱好。  相似文献   

11.
方小珂 《魅力中国》2013,(14):103-103
豫剧滋生于黄河两岸,根植于中原腹地,蔓延于神州大地。它承载了厚重的河南文化元素,以鲜明的个性在中国剧坛独领风骚。豫剧声腔中倾吐着中原儿女的心声,凝结了河南的风土人情,其唱念做舞皆有力的展现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它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戏曲服装文化是戏曲文化与服装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是戏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舞台艺术中的一项重要的创作。人物造型,  相似文献   

12.
向鹏 《魅力中国》2014,(7):122-124
可表演性是戏剧翻译中颇具争议的话题,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看法。从中国古典戏曲经典化、案头化,中西戏曲文化传统差异以及戏曲文本与戏曲演出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古典戏曲外译的过程中,译者翻译的重心是解决语言和文化隔闽,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戏曲文化,而不是考虑让中国古典戏曲如何用外语在舞台演出,故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可表演性。  相似文献   

13.
陈海涛 《魅力中国》2010,(6):296-296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美学思想,它深植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根基,自然是中国传统的最高审美理想。在古代悠久的文明传承中,儒、道、释三家对立互补,共同塑造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气质,同时也构成了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艺术精髓。道家关于虚实结合、得意忘言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重传神、重写意的艺术特征。道家关于不设不施之自然美,情景交融之融合美,有限无限之超越美形成了中国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王丹 《魅力中国》2014,(26):80-80
我国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坚固的艺术地位,戏曲艺术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审美方向和欣赏价值,其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具有中国浓郁色彩的演唱风格特点和演唱形式,戏曲的唱腔是整个戏曲音乐用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而民族声乐,是对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唱法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唱法的总称。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民族特色语言为基础,以科学发声为根源的中国式歌唱艺术。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又各自展示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观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雷红薇 《魅力中国》2010,(16):103-104
豫剧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播特征。在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中,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平台,进行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和创新,对于促进现代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保护及传承中华民族戏曲文化的精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鼎 《魅力中国》2013,(26):95-95
没有继承艺术就没有发展。戏剧对戏曲艺术的继承从内在意义到外在形式都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科学融合。本文研究了中国戏剧对戏曲艺术精神的继承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王春雨 《魅力中国》2014,(11):270-270
戏曲艺术历史久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有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审美取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古老典雅的艺术情韵,承载了传播传统文化和正统价值观念的重任,历经积累和沉淀从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久以来,戏曲将艺术和文化巧妙融合,使之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融表演、文学、音乐、美术、舞蹈、雕塑、服饰、道具等于一炉,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丰富了观众的视野,活跃了百姓生活,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文明之一,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亦独具风采。然而,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在一些音乐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的重要举措。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刘小景 《魅力中国》2014,(20):116-116
戏曲是中华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变迁,许昌戏曲的生存危机问题被不断地提出。如今,河南提出要建立文化强省。许昌的戏曲文艺工作者已迅速卷入振兴戏曲的浪潮之中。戏曲的创新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衰与存续,许昌戏曲要创新,就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或者说。就是要追求许昌戏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磊 《魅力中国》2013,(14):91-91
戏曲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努力,从剧本创作到整个舞台艺术呈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反映生活的方式和给人的审美感受上都有别于其他艺术。尽管戏剧的发展在当下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冲击,但戏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而且,今天我们自觉遵循“顺时应势”的客观规律,积极进行戏曲艺术的创新,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