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基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三美论”原则,结合有关昭君题材诗词英译的实例分析,发现“三美论”视域下的昭君题材诗词英译均注重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而且译者在英译昭君题材诗词时还特别注重塑造昭君的形象美。“三美论”原则不仅能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提供理论参考和美学标准,也能指导和帮助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饮食审美主体在理性认识延展的审美感层面是凭借自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积累所形成的对于不同饮食美感受的基础类别划分.古典性与时代性是反映饮食审美主体对于饮食美时间展开的基本类别感受的范畴,只有将古典与时代完美结合,人类饮食文化才能源远流长.而国际化与本土化是反映饮食审美主体对于饮食美发展趋势的基本类别感受的范畴,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魅力的女性形象,是空灵卓绝的一代才女。古典诗词熔铸了她的风神秀骨,她的自创诗更显示出其卓越的诗才和傲世的性灵。然而才高命薄,难容于世。本文以林黛玉自创诗为着力点,展示了她那孤标傲世、冰清玉洁、至真至情、宁为玉碎、虚无宿命的悲美风格,对林黛玉令人仰止的才情和冰清玉洁的品性,给予了高度的赞美。“才如江海命如丝”是对这一悲关形象的艺术概括。  相似文献   

4.
从时间角度来看,设计美可分为古典、新奇和动感等类型。古典之美强调的是回到古代的经典样式或重现古代设计的精神,新奇强调的是超越时代的限制从未来获得灵感,这两者都体现出对当前的常见生活形态的一种否定,都有自觉的时间跨越性与对日常平均状态的超越性。而动感则更多地是直面当代的日常生活体验,是对此时此刻的人生的正面肯定,它源于机械之美,最终又超越了机械之美,而成为人之美的外在显现。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诗词的最高美学层次。高职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既要引导学生探求作品的意境,更要追求一种教学意境,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构建诗词教学美学的新体系。教学意境应具有抒情性、情景性、审美性等特征。为达到“圆美流转如弹丸”的教学意境,可从挖掘作品深层意蕴,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激活教师教育功能三方面尝试努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典传统诗歌讲究声律之美,注重音韵和谐之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诗歌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和艺术技巧美的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隋唐五代和两宋,尤其是"盛唐之音"之韵律"诗乐"的全面成熟及繁荣兴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也为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文章旨在论述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首先,对美与丑的关照问题,分析外丑内美、外美内丑、美丑转换等三类例子,说明美丑形象仅是表层意象而作者深层关照的是读者从中悟出的“道”。其次对变形艺术的虚和实进行分析,使读者得到审美的享受。还有,例举具体篇目,对作者作品中的自然、平易、淡括中所蕴含的冲淡美给予发掘。总之,本文试用中国古典文论的理论浅析《聊斋志异》部分篇目阅读中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典诗歌以其深远的意境、严谨的韵律和独特的形式卓然独立于世界诗坛,要想把这一艺术奇葩翻译成与汉语差异很大的英语文字绝非易事。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这一角度,结合具体实例,浅谈翻译古诗的技巧及许渊冲先生的形美。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第五回里,贾宝玉梦中神游至太虚幻境,看见十四首带画的诗词,即为金陵判词。十四首诗词实为十四个谜语,谜底即为小说中最为重要的十五名女子。其中,运用了隐喻、双关、典故、字谜等修辞手段,来明表暗示人物的特征、命运与结局。本文将从格式塔视角出发,通过对霍克斯和杨宪益两种译本中修辞翻译的对比分析,发现译文的美当。  相似文献   

10.
"诗词旅游"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结晶,其中充满了大量的地理旅游信息。试图从中国古典诗词的角度出发,构建一种新的旅游吸引,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以此开辟出文化旅游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