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主导产业是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格局优化的核心。为有效识别城市主导产业,构建基于产业波及效应、产业增长潜力及区域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识别方法,并采用TOPSIS方法判断各主导产业主导性大小。针对识别出的主导产业,采用核密度及标准差椭圆方法对其产业集聚进行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识别出3个主导产业门类,按其主导性排序为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务服务业。进一步对主导性最强的工业展开分析,识别出5个工业细分行业主导产业,其排序为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集聚分析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务服务业主要在宁波市主城区范围内集聚分布;5个工业细分行业主导产业主要在宁波市中部主城区及北部余姚、慈溪两个县级市范围内集聚分布。  相似文献   

2.
台湾产业有空洞化之虞本刊讯根据台湾有关机构调查的结果显示,去年台湾500大服务业产值占岛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高达55.9%,远大于制造业的40.6%。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这是台湾500大服务业产值首次大于制造业,显见台湾产业发展结构,服务业重于...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就北京市目前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这一政策取向做相关的分析。贯穿全文的思想在于强调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选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应与大区的具体经济环境相适应。文章主要从产业结构发展的渐进性,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现条件,国际分工的角度来说明:完成工业化,建立完善、先进的制造业体系是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十五”规划中广东省各地市所选取的主导产业,依据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有关主导产业选择的四个基准条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九市主导产业进行相应指标测算和相关数据判断,发现产值比重较大、关联性强、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数量远少于规划中的产业数,在产业选择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并对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作进一步比较与分析,最后从主导产业入手,对优化广东省产业结构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发展与产业演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发展与产业演进的相互影响 1.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的内容 产业演进内容比较广泛,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考虑,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城市产业演进的核心.围绕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扩张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围绕主导产业提供生产服务的横向产业扩张,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向前、向后的纵向产业延伸.主导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演进,引起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方式、产业组织方式、产业增长方式等几个方面发生变化,构成产业演进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产值的变化 据台湾“经济部统计处”资料显示,2008年台湾制造业总产值为新台币13.11万亿元,较2007年衰退0.70%。制造业内分类产业中,占比重最高的电子零组件制造业产值达到3.11万亿元,较2007年衰退5.97%;其次的化学材料制造业,2008年产值则达到1.85万亿元,较2007年衰退2.85%;占比重排名第三的基本金属制造业,则较2007年增长6.96%,是前三大主力产业中,唯一呈现正成长的产业,产值达到1.74万亿元。另外,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受惠于2008年上半年油品价格高涨推升产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克莎 《开放导报》2004,(4):27-31,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我国制造业自去年以来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重工业化和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外贸外资作用稳定增长的趋势。针对各地都在大搞制造业基地所引发的产业结构同构化与区域内竞争加剧的现状,本文从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长期发展和优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对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优化战略模式、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组织调整、推行综合战略、有序推进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牛志伟  邹昭晞 《改革》2020,(2):71-88
通过对国内外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理论的梳理,创新性地将其概括为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三条途径与产业升级的四个维度,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从垂直结构升级考察,中国制造业呈现全方位崛起的态势,完成了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升级;从水平结构升级考察,依据进口中间品国内配套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国内集成配套能力较强,但依据进出口中间品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较低;从产业效率考察,中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世界领先;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显示,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产业效益考察,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低下,但作为增加值构成要素的税收占比很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占总产值比重在世界排序较低,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赵弘 《首都经济》2009,(9):28-29
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地方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保持一定比例的制造业,尤其是生产复杂资本品的制造业。对北京而言,保持适当比例的制造业,是增强北京经济实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需要;也是提供社会就业、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北京要用新理念、新模式、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去发展都市工业,要高度重视都市型工业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占领高端,做大做强都市型工业。  相似文献   

10.
《首都经济》2014,(5):92-92
2014年一季度,雁栖开发区经济运行开局平稳,产值小幅增长。1-3月,园区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52.8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都市产业累计实现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6%,占园区比重61%;汽车零部件产业同比增长6%,机电产业同比下降8%,生物医药产业同比增长45%,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65%,其他产业同比增长6%。  相似文献   

11.
杨继瑞  杨博维 《改革》2012,(6):65-71
在土地等资源要素需要节约利用、产业需要集群发展、企业需要集约经营的大背景下,都市核心区的楼宇经济应运而生,并赋予了城市蓬勃发展的时代特征,成为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能级提升、低碳经济的新引擎。都市的核心区,汇聚了都市大部分的商务机构。就具体对策而言,都市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楼宇经济的要素配置与协同配套,做大做强楼宇经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机械制造业的带动效应、增长潜力、就业功能、可持续发展性的比较研究 ,得出机械制造业应成为甘肃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强省”的主导产业 ;又从甘肃机械制造业的产权结构、资本结构、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振兴甘肃机械制造业应从技术创新、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引进外资、发展民营企业、重组产业组织结构、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及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等 7个方面入手 ,大力振兴甘肃省机械制造业  相似文献   

13.
区域内的产业集聚会为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比较优势。基于已有的产业集群研究和可获得的数据,以皖北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各产业区位商和区域的集群经济效应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皖北产业集群在专业化程度和经济效益成长潜力。发现皖北在牧业和渔业、采矿和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具有比较优势,皖北6市中亳州市、宿州市和阜阳市的集群经济效应较为显著,提出将强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开发区动态     
雁栖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现 2010年,雁栖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5.92%;销售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16.33%。其中,以食品饮料、包装印刷为代表的都市产业增长平稳,对园区经济支撑作用依然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猛,经济贡献比重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开发区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都市型农业的研究与推广,成为国际农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1992年,联合国开发署成立了都市农业扶持小组,1996年3月又成立了全球都市农业部,广泛开展都市农业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比重占整个农业的10%,产值已经达到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成为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半导体产业是台湾的主导产业,也是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2001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低迷,出现 32%的大幅度衰退。台湾的 IC业受其牵连, IC制造业产值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的衰退,衰退幅度高达 35.4%。  相似文献   

17.
杨红  谢林株 《北方经济》2012,(14):99-101
本文借助世界粮农组织数据库资料,测算市场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指标,研究了1961~2010年世界马匹存栏数量、马肉产量和马肉产值三方面的变化。研究发现,1961~2010年,世界育马产业规模略有降低,从存栏数量和马肉产量角度分析,世界各国育马产业分布越来越集中,但从马肉产值角度分析,育马产业集中度是下降的,育马产业呈现出分化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定量分析,采用对比研究,从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增长速度、产业绩效等方面,全面研究长三角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内部(两省一市)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上升期,但长三角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位趋于下降;长三角两省一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在产业规模、经营绩效、综合竞争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分省市看,江苏和上海存在产业同构,而浙江与两地都不存在产业同构。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占有长三角两省一市一半产值左右,在江苏制造业产值中超过四成,在经营过程中,每家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最高,自有资金水平及流动资产水平也较高,实现利润率水平最高,体现了最强的竞争力。浙江的装备制造业产值占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值的1/4,在浙江制造业产值中接近四成,在经营中,从业人员人均资产规模最高,人均产值也最高,实现了最高的产值税收贡献率,在两省一市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处于中间位置。上海装备制造业在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值中占1/4,在上海制造业中占近六成的产值,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高,产值销售率也最高,但是利润水平最低。分子行业利润水平看,上海的仪器仪表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低碳主导产业的内涵,结合广州工业产业发展特点,提出了产业效率、产业关联、产业潜力、比较优势、低碳5项选择低碳工业主导产业应遵循的基准,构造了一套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个广州低碳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并运用熵值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汽车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广州市低碳工业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0.
都市工业是适应大都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并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制造业。发展都市工业是调整工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特色经济、完善城市产业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就业、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结合国内主要城市发展都市工业的经验,分析了深圳的优势,提出深圳发展都市工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