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释发债筹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抛弃了以前用以向世人夸耀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幼稚主张,着手运用政府债券这一政策工具,筹集资金,发展经济。1979年开始向国外举债,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到1998年底,累计发行国债11542.21亿元。特别是本次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以来,国债发行规模逐年大增,从1994年~1998年,累计发行国债10028亿元,约占全部发行国债的87%。其中,1997年和1998年两年共发国债5640.8亿元,占近18年总发行额的48.9%。1999年的发行规模超过了4000亿元,2000年的发行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已经引  相似文献   

2.
1999年 ,我国共发行了 4 10 5.0 3亿元新国债 ,创历史之最 ,比 1998年增加了 2 0 7亿元 ,其中向社会发行凭证式国债 152 9亿元 ,向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机构发行定向国债 6 0 .0 3亿元 ,发行可流通记账式国债 2 4 2 6亿元。如此巨大规模的国债发行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呢 ?国债发行有什么作用呢 ?承销商积极配合。上市国债的顺利发行 ,与国债市场的参与者和推销者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全国各家银行的营业网点和财政系统的国债服务部 ,为了做好国债发行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 ,以方便城乡居民个人认购为出发点 ,积极采取延长营…  相似文献   

3.
杨代南 《市场研究》2003,(11):19-21
<正>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截至1997年年底,我国共发行国债9057.81亿元,累计还本付息额5128.94亿元。国债的恢复发行,不仅有力地弥补了我国财政收入的不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满足了全社会不同投资者的多种需要,同时对于推动我国债券市场乃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历史 自1981年我国首次发行国库券以来,又陆续发行了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国债、保值公债等品种。1981年第一期发行国库券30多亿,以后逐步增加,截止1994年底累计发行各种国债3300多亿元,其中已进入交易市场的约500亿元。至1994年底,年末国债余额达2300亿元,占整个债券市场的52%,占整个证券市场的46%。1994年国债交易额近2万亿  相似文献   

5.
邵琳 《新商刊》2000,(2):24-25
国债.就是以国家财政(中央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信用行为。我国自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这种可流通国债奠定了溉通市场的格局.为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市场基础。1998年开放国债二级市场为起点的国债市场化改革.可以说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就起步于二级流通市场。经过10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同意,由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交由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运作。此消息传出之后,市场一片哗然,人们普遍担心特别国债可能对市场流动性造成特别的影响。不久,财政部明确,“旧债不是直接向人民银行发行,而是采取一定方式,增加人民银行持后的国债”。这一方面意味着财政部不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国债,  相似文献   

7.
武力  谢峰 《三联竞争力》2004,(2):46-46,53
2003年9月,财政部发布通知,原定于9月18日进行招投标的2003年记账式(九期)国债停止发行。该期国债原为固定利率附息债,计划发行面值总额为26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为2.4%。市场人士分析记账式(八期)国债在交易所市场招标时的流标,以及近日国债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是九期国债停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11日起发行记账式附息(五期)国债260亿元。财政部10日发布公告,决定自3月11日起开始发行今年第五期记账式附息国债,计划发行260亿元,实际发行面值金额为260亿元,经招标确定的票面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国债规模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不断扩大。从1994年开始,由于国家预算法禁止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国债规模更是迅猛上升。当前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从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居民应债力四个方面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不断扩大。从1994年开始,由于国家预算法禁止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国债规模更是迅猛上升。当前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从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居民应债力四个方面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国债承购包销的意义承购包销是多数国家发行国债的一种主要方式。它是由金融机构组织的承销团,直接向国债发行的主体(财政部)承揽国债的发行任务,然后利用自身的分销渠道或关系网络向社会上的投资者发售的一种方法。承购包销规范化的作法,一般是由财政部提出或公布国债的发行品种、数量、期限等招标条件,供有条件参加承购包销的金融机构进行投标。承销国债  相似文献   

12.
王菱  雷家骕 《商业研究》2004,(14):109-112
从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策以来,我国的国债规模迅速扩大,进而,一系列关于用好国债资金、发挥国债资金效益、国债资金偿还以及国债规模可持续性的问题逐渐为经济学所关注。我国已明确不允许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方式来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因此,发行国债成为政府最直接的融资方式,但是国债的发行规模过大会导致国债风险。分析我国国债状况,国债风险确实存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淡出要取决于国家经济状况及政策目标是否实现,不能单看国债规模是否达到警戒位置。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以来,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政府增加发行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如何保证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发行和流通,成为宏观经济管理中重要的课题。银行间债券市场对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和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商》2014,(10):16-16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0日讯(记者华青剑)今日,2014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开始发行,两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总额400亿元。第一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5%,最大发行额240亿元;第二期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5.41%,最大发行额160亿元。  相似文献   

15.
数字     
《销售与管理》2007,(7):13-13
1.55万亿元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对于特别国债是对央行发行还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问题,有关人士近日表示,更可能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目前不确定的是具体发行时间及发行节奏。对于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是否在年内发完,上述人士表示,虽然特别国债纳入当年国债余额管理,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年内发行完毕。  相似文献   

16.
王文正 《浙商》2009,(8):106-106
横店集团从2005年开始发行短期融资券以来,已经通过这一方式获得了累计40亿元的融资。短期融资券可以滚动发行的特点,有利于解决企业长期发展资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债发行方式改革和市场化探索赵叶龙刘海浩1996年我国国债发行总量达2,200多亿元(含短期国库券),创16年来国债发行的最高纪录,取得了多品种、多批量、滚动发行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回顾的是发行1800多亿元可流通债券,财政部全面试行了公开招标方...  相似文献   

18.
数字     
《商业文化》2007,(21):16-16
1.55万亿元 财政部拟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一事.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标志着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朝正式运作的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议案同时提出.发行的特别国债为1O年期以上可流通记账式国债.票面利率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决定。  相似文献   

19.
国债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债的发行方式也根据发债目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外的国债发行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主要取决于具体国情和传统。此外,在中国的国债发行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缺陷,本文旨对中外的国债的发行方式和中国国债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增加国债发行规模是1998年下半年以来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最主要的工具,国债资金已经成为政府可支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弥补国内需求不足,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持续了4年的超高速增长,国债规模问题也日益显示出来,特别是在考虑政府隐性负债与或然负债情况下,国债规模更加凸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忧虑。我们还能够象前几年那样继续保持国债发行规模的高速增长吗?如果已经出现了国债规模的潜在风险,我们又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