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立足湿地保护与低碳经济,结合具体案例,在阐明低碳经济概念基础上,对于湿地保护中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绿色生态旅游为主、低碳农业、森林固碳、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等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
湿地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其功能在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寒温带森林湿地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本区域森林湿地具有典型性、脆弱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对策。为全面分析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保护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区域经济和资源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加强区域湿地资源保护,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流域下游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动态     
正苏州首次通过立法保护西山岛暨太湖26个岛屿生态苏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25日审议通过了《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提出将太湖生态岛建设成为低碳、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示范岛。这是苏州首次以立法形式保护太湖岛屿的生态。《条例》旨在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太湖生态岛的地位,总结固化实践经验,以法治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促进太湖生态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适用范围为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区域范围内的西山岛等27个太湖岛屿和水域。  相似文献   

4.
陕西黄河湿地高效生态渔业结构模式及前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黄河湿地是我省渔业养殖的重要区域,2006~2007年度,我们在陕西黄河湿地所属的洽川湿地进行了高效生态渔业养殖实验,通过对不同的养殖模式的比对实验,基本摸索出了适合陕西黄河湿地发展的高效渔业生态结构,针对渔业发展和湿地保护两大问题,从养殖、管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而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使黄河湿地渔业环境保护和高效渔业相辅相成,既保护了陕西黄河湿地渔业资源又维护了湿地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浙江林业》2024,(2):14-15
<正>多年来,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始终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麂考察时的指示精神,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湿地保护原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形成了集科学示范、旅游休闲、生态养殖为一体的湿地保护新格局,为提升南麂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面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南麂篇章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198.93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8.94%,包含南麂岛、下马鞍岛等83个岛礁、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成为2010年“两会”的热点话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和浪费问题突出,低碳经济势在必行。新疆绿洲拥有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更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也成为必然,模式的探讨成为重点。随着低碳经济理论的深入,新建绿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有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唐山市湿地的凋查,估算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价值,更好的保护唐山市湿地环境以及整个唐山市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唐山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发展经济与保护、治理环境并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的愈发严重,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低碳经济视域下发展都市农业旅游,不仅要求有效、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还要注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循环利用。本文简单分析了低碳经济与都市农业旅游的现状,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模式及发展路径,望能为我国都市农业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湿地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众人关注的问题。那么,既要保护好湿地,又要合理开发湿地生态资源,就必须科学设计合理的湿地保护生态农业模式,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按照种植型、养殖型和综合型研究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六盘水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发展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地保护资源、美化环境,还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化发展。本文分析六盘水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特点,从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SWOT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湿地生态旅游产业研发、资源环境的保护以及社区参与度等方面,构建六盘水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低碳旅游扩大化的同时,低碳旅游发展的质量要能达到与之相适应的水平,在一定的区域条件下,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发展模式。对低碳旅游、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内涵、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对国内外研究低碳旅游发展的各种模式以及国内外对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旨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云南省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关系着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稳定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针对黄河流域下游山东段不同类型的湿地资源,借助Arc GIS和Fragstats等软件,从类型水平、景观水平和干扰度指标入手,分析1980—2015年不同经济类型区内湿地类型及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山东段湿地总面积先减少,2000年后逐渐增加,总体减少72.85平方千米;水库坑塘面积增长最多,增加143.92平方千米;滩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113.86平方千米;湿地转化为耕地的现象显著;鲁西南农业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的湿地面积减少幅度大,济南都市圈内湿地面积小幅度增加;研究区景观干扰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经济类型区的景观干扰度排序为济南都市圈>鲁西南农业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流域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湿地公园定义及效益分析入手,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中的保护及恢复措施。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隐蔽条件建设、生境岛营造、繁殖巢构建、建设生态廊道、野外投食以及建设生态围栏和警示牌等,达到保护湿地生物的目的;恢复措施主要包括基质恢复、植被恢复、水环境恢复以及岸坡恢复等。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实施可为我国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低碳高效现代农业是我国“三农”政策的重要导向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最终方向.近年来,安徽农业大省,结合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和区域产业布局特点,积极探索低碳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面临高耗能产业比重大、清洁能源不足、低碳产业发展滞后等的约束;从区域发展规划、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快推进低碳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现实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设、农业开垦等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湿地面积锐减、生态功能退化及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威胁到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区域尺度上的湿地恢复适宜性空间量化评估,有利于降低湿地恢复的复杂程度和恢复成本。本文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植被、水文、地形等自然影响因子和土地利用年限、利用强度等社会经济因子的分析,揭示影响湿地恢复适宜性的关键因素,并对湿地恢复适宜性进行评价,确定三江平原恢复可能性高的关键区,以指导三江平原退化湿地的恢复。对三江平原湿地的恢复优先性评价,将有效促进我国北方内陆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建立湿地恢复优化网络可为湿地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同时也为湿地恢复潜力评估和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基本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低碳农业的内涵、功能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进而基于低碳农业经济增长的模式,阐述推进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体制和科技上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强化低碳农业模式发展的措施,以推进该经济增长模式的稳固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丹麦堪称低碳经济的典范。而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研究和总结丹麦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地球环境保护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态系统,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长期以来的缺乏重视,我国湿地出现了面积锐减、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湿地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根据十八大提出"扩大湿地面积"的战略部署,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通过对世界重要发达国家湿地保护制度的经验借鉴,我国应当解决湿地资源管理主体的缺位问题,设立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并保证湿地管理保护的公众参与,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低碳理念为转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低碳经济追求低能耗、少污染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农业生产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非常契合。目前,我国的传统农业发展仍存在着环境污染、科技落后和产能无法释放等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应当采取走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低碳经济宣传和管理的力度、促进低碳环保成本的内在化以及加强制度与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探讨基于低碳经济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措施。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导致了高额的碳排放;(2)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转变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重新构建政绩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区域人居环境评价和公民福利指数评价体系;(3)现实中受强大的土地经济属性冲击,加之缺乏健全的产权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制约,土地的公共资源属性被全面抛弃。研究结论:建立以提高居民福祉、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的发展观念,强化土地资源的公共属性,实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指标评价,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