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文德 《时代经贸》2007,5(10X):57-58
经营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营者的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工作努力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状况,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一直是激励问题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然而在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于是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了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设计科学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加以解决。因为几乎所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都与企业的业绩直接挂钩,同时,越来越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使得经营者追求良好的声誉而弄虚作假,虚报企业的业绩,本文正是对经营者虚报业绩时机选择的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制度应从“行政式管理”向“公司式治理”过渡。而“公司式治理”制度的构建,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使经营者(代理人)在合理的并由法律规范保障的约束条件下享有与现代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相适应的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尽职尽责地履行对出资者(委托人)的义务,为出资者谋取利益。为此,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所有者缺位问题;委托代理链条过长的问题;控制权的配制问题;对经营者(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问题;对经营者(代理人)的评价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兼并重组,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者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规模扩大后的资源型企业不可能直接管理和经营自己的公司,需要通过层层委托代理关系,来实现自身产权的管理和经营。在此情况下,下属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在资源型企业和子公司经营者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研究资源型企业对下属各子公司经营者的绩效考核,对我国资源型企业重组的深入和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资源型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企业是否选择对子公司经营者进行监督主要受监督成本、代理成本和惩罚成本的影响。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对博弈结果进行了检验,表明监督成本和惩罚成本与企业的监督倾向负相关,而代理成本与资源型企业的监督倾向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制度的扭曲。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资本的所有者与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关系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或称代理关系)。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以契约方式授权给代理入,其中包括某些决策权,代理入以委托人的名义并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层级代理关系,股东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者,因此公司的资本经营和重大决策往往是由公司管理者来实际控制的。事实上代理关系的存在导致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由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  相似文献   

5.
张华山 《经济论坛》2002,(17):28-29
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 现代公司制度是伴随古典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由于“两权分离”,就必须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套有效制衡的体制和机制,这就是公司治理。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股东)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管理,于是产生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经营者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追求自己效用目标最大化。经营者掌握着公司剩余控制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因而可能出现经营者为追求自身短期利益而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即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有者为了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就必须建立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激励的兼容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经营者和技术创新者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国际公司治理的重心已从过去调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转变为调整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也就是说,国际上新的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机制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股份制的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应运而生,由于这一机制自身的不完善,给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委托代理机制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一、委托代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所谓委托代理机制,就是指公司的所有者即股东(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委托给经营者(代理人)去经营和管理而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会计信息的提供者(经营者)与需求者(股东)相分离,这便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可能。1.委托代理机制引起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指…  相似文献   

7.
黄启春 《经济师》2006,(5):287-287
在股份制企业中,作为委托代理人,都是以经营者身份作为法定代表人受投资人委托而经营的,因此,在股份制企业中必然存在代理人的选拔、激励和约束问题。文章分析了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企业家激励和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8.
健全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委托代理关系及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代理一词的法律含义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在代理的权限范围内与第三人进行的直接对被代理者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法律效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国有企业经营的代理是上述代理的特例。它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的法律形式。在传统企业中,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责权利融为一体,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而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所有者完全控制企业经营活动越来越受自身精力、专业知识、时间、协调能力等的限制,当所有者不能在进行风险决策的同时又完美进行日常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9.
如何找到一种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实现形式,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现行的国有资产中介型委托-代理经营模式对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该模式效率低下的原因,认为根本出路在于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体制由中介型向市场型的转轨,建立激励兼容机制与有效的市场制衡机制,以解决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经营中各层次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征,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一套经济机制,具有更清晰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了使股份制企业更具竞争力,代理成本更小,往往建立有较为科学的外部和内部激励——约...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营者的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工作努力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状况,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一直是激励问题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然而在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于是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了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设计科学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加以解决.因为几乎所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都与企业的业绩直接挂钩,同时,越来越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使得经营者追求良好的声誉而弄虚作假,虚报企业的业绩,本文正是对经营者虚报业绩时机选择的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有医院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华 《经济师》2009,(2):57-58
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一切组织和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合理的产权安排有利于对代理者的激励和约束,实现委托者的目标。文章通过对国有医院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实现对国有医院经营者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国家卫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从委托代理关系看企业内部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洪霞 《当代财经》2001,(12):59-60
委托代理关系在给委托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信息不对策,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背离,代理成本增加等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投资人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应建立多层次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委托代理关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对国企中“委托—代理”关系失效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铂  杨剑 《市场经济研究》2001,(3):66-66,72
我国的公有制财产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要存在形式的,国家的财产由政府行使管理权,政府又委托给一些政府任命的董事、经理行使对企业的管理权,这便形成了政府与经营人员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代理体现了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府通过一定的委托代理协议,给予代理人各种各样的权力以及不同的激励政策,希望他们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通过他们的经营,使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事情的发展与政府的愿望往往差异很大,国有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效益越来越差,净资产越来越少,经营人员正逐步地以各种方式将公有财产私有化,,使得委托协议形如空文,“委托-代理”关系从而失效。  相似文献   

15.
合谋:公有经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一个特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委托代理理论(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是过去30年中企业组织理论最重要的发展。该理论把公司制企业里的股东和经理人员的关系解释为委托代理关系。根据此理论,股份公司里股东是委托人,他们把公司的经营决策权授予经理人员(即代理人)。这种委托关系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1.股东直接通过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激励与监督,使  相似文献   

16.
楼大政 《经济论坛》2003,(13):29-30
一、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必要性企业经营者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是稀缺资源。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源于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现代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同时伴随着技术和管理过程的复杂化,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专职管理人员,由此导致了现代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发生分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两者参与企业经营的程度不同,享有的信息不对称,这使经营者有可能为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而不惜牺牲股东利益,做出不符合企业价值取向甚至相反的决…  相似文献   

17.
在卖方市场中企业追求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目标,通过处于主导地位的财务资本"雇佣"劳动完成企业价值创造。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性的不断解放,以雇佣方式存在的企业财务资本结构难以满足"人性觉醒"的公司治理需要。在买方市场中企业追求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目标,崛起的企业人力资本促使企业财务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和谐"关系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人本资本结构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在无激励与有激励情况下,本文利用所界定的无委托代理成本与委托代理成本分析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条件,解释了企业人本资本结构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公司治理针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其目的是对经营者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内部控制针对经营者和次级员工(一般管理者和其它员工)的委托代理关系,其目的是对次级员工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层次的问题。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和资源与市场关系,揭示了超额利润市场形成以及组成人本资本的企业内生性人力资本与治理资本(组织资本、关系资本)是企业品的构成要素,并论证人本资本价值决定企业价值。根据无委托代理定义,以完全理性的委托代理为参照系,探索在有限理性人的假设下,探索企业的人本资本价值形成路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与经营者形成了一时“委托-代理”关系。固此,对于出资者来说,为了使自己的投资安全并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即如何选择经营者、激励经营者和约束经营者(所谓“经营者三大问题”)。其中前者是要解决什么样的机制能确保最有能力的人当经营者,后两者是要解决如何建立一种机制确保聘用的经营者能尽职尽力地为所有者利益工作,减少所有者和经营者在追求目标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