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晓东 《董事会》2007,(11):16-16
如今,日益兴起的中国经济促进着全球发展,中国经济能否保持住它的步伐,这一点至关重要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过去30年中的中国这样迅猛发展。从1978年起,中国经济就以几乎每年10%的速度增长——甚至超过了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经济起飞时期的同期速度。如今,中国对全球GDP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统计数据从总量规模比较、国际商品市场、直接投资流动以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角度分析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问题,得出的结论主要是:中国对全球经济起到平稳作用、中国在世界商品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产业结构上对国际原材料和制成品市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在投资渠道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限以及中国经济在亚洲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虚拟经济理论对整个经济系统的理解是价值系统出发,将虚拟经济的理论推广到国际经济领域.说明传统国际经济理论的缺陷,指出需要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构国际经济理论。其内涵即从价值系统和资金流系统来重构国际经济关系理论。这对中国今后的改革有两点重要启示:一是中国今后的发展要保持制造业与虚拟经济同步发展;二是要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经济》,原名《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4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创办。不几年后,更名为《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权威学术月刊。后来,工业经济研究所内部刊物《工业经济管理丛刊》并入。从1995年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经济》工業經濟,原名《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4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创办。不几年后,更名为《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权威学术月刊。后来,工业经济研究所内部刊物《工业经济管理丛刊》并入。从1995年起,去掉"研究"二字,沿用《中国工业经济》刊名至今。著名经济  相似文献   

6.
2012年,各项数据都说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下滑,2013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是目前各行业关注的焦点。要看清2013年中国的经济走势,首先要分析影响2012年经济增长的因素。从三驾马车看经济走向影响2012年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两大原因,首先是全球宏观经济。去年世界经济总体上复苏缓慢,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幅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去年4月份,中国的出口增长是4.9%,而前年4月份是25.9%。前年年初我们设定的目标是进出口贸易增长10%,但是实际上去年我们仅仅做到6.2%。这也说明我国是一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从计划经济跨越到市场经济。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极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发展受到了各种制约,其中经济外部性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日渐突出,本文着重讲经济外部性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加快房地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概念.从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入手,论述了低碳经济同生态文明、绿色经济、无碳经济等概念的关系,认为低碳不等于无碳、不等于绿色,结合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2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经济》,原名《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4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创办。不几年后,更名为《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权威学术月刊。后来,工业经济研究所内部刊物《工业经济管理丛刊》并入。从1995年起,去掉"研究"二字。沿用《中国工业经济》刊名至今。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周叔莲、张卓元、陈佳贵、吕政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姚景源 《董事会》2007,(2):22-24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由经济学界部分有识之士在京共同发起设立的学术沙龙。“中国经济50人论坛”聚集了具有国内一流学术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吴敬琏、樊纲、林毅夫、胡鞍钢、周小川、李剑阁、刘鹤、楼继伟、龙永图、张维迎等著名经济学家。从本期开始,本刊与“中国经济50人论坛”合作,开辟《长安讲坛》专栏,刊发他们对中国经济问题及政策建议研究的新成果和思想,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钟声 《化工管理》2012,(10):13-13
<正>今年以来,每有中国经济数据出台不及预期,都会引起一些分析人士神经过敏,认为中国经济前景黯淡,预言中国经济将"硬着陆",甚至发出中国将把世界经济拖入衰退的妄谈。将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或数据进行简单罗列,就得出有关中国经济的悲观结论,如果不是因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缺乏了解,就是在为本国经济一时难以摆脱困境寻找托辞了。中国经济连续30年保持了平均11%的高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史上的奇迹。任何一个经济体,在长期的高速增长后,都会面临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经济》2012,(2):F0002-F0002
《中国工业经济》,原名《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4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创办。不几年后,更名为《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权威学术月刊。后来,工业经济研究所内部刊物《工业经济管理丛刊》并入。从1995年起,去掉“研究”二字,沿用《CNT业经济》刊名至今。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周叔莲、张卓元、陈佳贵、吕政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研究员。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安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从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安全运行体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重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维护中国经济安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资本输出与变动中的世界经济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峰 《化工管理》2007,(10):14-17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成长,中国的经济实力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政府、舆论乃至大众都开始呼吁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为庞大的外汇储备寻找出路。中国面临着从资本单向净流入开始转向资本流入与对外输出并存的状态,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声音日益响亮。这种角色定位的转换可以从客观基础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回归和结构计量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变迁、二元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详细分析出各种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证明了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不仅在于渐进式经济制度改革,而且得益于转轨的“后发优势”;二元经济转型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无论从增长质量的改善上还是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上都高于经济制度变迁;简单的资本非国有化改革在过去有弱化我国规模经济以及资本产出效率的作用,未来经济改革的核心应当从过去的所有制改革、市场化和开放化转向以二元经济转型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之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机电工业》2012,(8):12-13
+7.6% 国家统计局:我们不过多地纠结于8% 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6%,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应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经济形势,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平稳的。他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金砖五国中,二季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7.
工业经济学科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邓荣霖一、学科发展现状、主要成就和进展工业经济学是50年代初期从苏联引进的部门经济学科。由于我国学者的研究和探索,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中国工业经济学的体系,对当时的学科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应有的历史作...  相似文献   

18.
段俊平 《化工管理》2013,(3):110-111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也经历了快速成长的大好时期,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世界经济的衰退,中国企业必须要从快速成长转变到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来,但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其实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由于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经济每年以超过两位数的增长率增长,创造了经济学中的奇迹,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许多所谓的幸运企业,这些企业不是靠自身的科学管理和科学经营通过有序的市场竞争取得成功,而是抓住了某些机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机电工业》2003,(1):41-43
12月9日,国家信息中心与<上海证券报>联合推出<2003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这份预测报告从宏观经济总体、金融、财政、外贸、投资、消费、证券市场、产业、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等十个方面,对2003年我国经济的基本发展态势进行预测.报告认为,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扩大内需政策的累积效应正逐步释放,当前中国经济开始呈现政府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报告认为,2003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2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增长8%左右,全年波幅可望控制在1个百分点以内.这份约8万字的权威预测报告,主要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势,并据此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20.
各抒己见     
《董事会》2007,(2):16-16
美国财政部长亨利&#183;保尔森(Henry Paulson):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相当庞大,经济结构高度分散,且经济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不能再通过行政手段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中国需要加速经济开放、确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汇率及货币政策。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来看,中国毫无疑问正按着上述原则推动经济发展,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的速度——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的过程中,我已经阐明了这点。对此次双边会谈的基调我感到满意,此外两国的部长还将计划公布多个政府部门的工作计划,以应对两国之间存在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