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项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是提高水利工程效益的必要条件,献县枢纽除险加固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将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使设计方案得到优化,在节约投资、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发挥工程调洪、泄洪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在支流口人工湿地生态治理示范工程的运行管理中总结出水生植物生长期管理、冬季运行管理、收割期管理等三个关键节点的湿地水生植物管理经验,为黎河流域后续人工湿地建设管理以及同类型人工湿地管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的管道建设中,管道建设单位与运行管理单位是分开的。6月28日临邑——济南原油管道投产,其建设与运行管理由管道公司一家负责,即由与该管道相近的鲁宁输油处负责建设和运行投产后的管理。管道的建设与管理融为一体带来了以下好处:第一,工程管理人员能从今后管理的实际出发,把事情考虑得更加周密细致。第二,工程管理人员在协调地方关系时由于占地利的优势,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和节约经费。第三,有利于管道维护和管理。第四,有利于培养管道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第五,有利于人员内部调剂和综合利用,不需另外增加定员。管道公司对临济管道建设与管理一体化的尝试值得思考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河南、河北、白洋淀等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家进行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工期与成本之间的矛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进行工程运行管理。为此,针对当前以三种现代数字技术为依托的运行管理技术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计划技术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运行管理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得到的工期和成本均要少于三种传统方法预测得到的工期和成本,因此其性能更高,能在更短时间内和以更少的成本更好地完成预定计划目标。  相似文献   

5.
固原市规划在清水河城区段河道内建设橡胶坝拦蓄河道径流,形成城市水面,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清水河城区段在三里铺桥~火车站桥段4.67km河道内建设橡胶坝蓄水工程6座。清水河汛期洪水峰高流急,来水含沙量较大,如此运行条件,做好6座橡胶坝的联合运行调度、科学运行管理是发挥工程效益和保证工程安全的关键。因此,针对本工程特点,对工程运行各方面进行研究,编制了固原市清水河城区段河道蓄水工程联合运行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6.
王田 《华北电业》2012,(5):16-17
唐山东500千伏变电站工程获国家电网公司质量管理流动红旗;唐山北500千伏变电站等6项工程被命名为2012年度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公司上半年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优质工程率达到100%;承德热河220千伏变电站作为公司成立以来建设的首座智能变电站,顺利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核工业》2008,(10):12-13
管理与国际接轨:坚持自主原则,建立“垂直管理,分级授权,相互协作,横向约束。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运作”管理模式,实施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建设工期最短:1号机组比合同工期提前43天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比合同工期提前112天投入商业运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核工业》2011,(9):32-35
探索安全监管模式 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的工程建设模式不同于国内以往核电建设的管理方式,其工程建设由业主委托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全面参与。根据工程建设委托合同,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工程前期准备、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直至移交运行的整个过程,使之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并协助业主通过竣工验收等全部工作。  相似文献   

9.
煤矿建设项目工程档案是煤矿建设的历史记录,也是煤矿建设项目投产后运行、维修、管理、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河矿井项目档案管理存档案管理人员经验短缺,管理周期长,工程资料形成的单位多,技术管理人员对工程资料不熟悉,档案管理规范不统一,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与资料分散容易散失。在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采取超前介入,纳入合同管理,纳入建设单位、工程监理、设计单位及质量监督全程控制,纳入经济责任制管理,实行动态跟踪监管,严格验收程序,严把档案移交关等手段加强管理,确保顺利通过项目档案验收。  相似文献   

10.
马健 《华北电业》2011,(4):62-63
输变电工程档案是电网建设和发展的真实历史记录,是规范建设电力设施和管理、运行、检修的重要依据。对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输变电工程档案是指工程项目在立项、审批、采购(含招投标)、勘测、设计、施工、调试、监理、  相似文献   

11.
管理销售网络建设资金是财务部门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只有切实加强管理,才能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运行、高效回报,使国家和股东的资产保值增值.搞好销售网络建设财务管理,要着重建立“四个机制”,即投资决策集体审批机制、可研报告财务评价机制、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及工程竣工决算机制.“四个机制”贯穿一条主线--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坚持一个原则--监督制约,形成合力;围绕一个宗旨--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在销售网络建设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基础上,应建立一整套的业务流程,如资金管理流程、工程进度款拨付流程、工程成本结算流程、工程竣工转资流程等,并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输变电工程作业人员的管理不仅关系到作业人员个人的安全、企业的有序运行、信息资源共享与统筹,更是电网安全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联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筑邦科技有限公司将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与电网建设管理特色相结合,创造性地研发了一套安全管理系统。经过实践,该系统从理论分析到试点运行已初见成效,进一步优化完善后可有效解决野外作业环境带来的安全管理困难,以及电网建设工程分包带来的管控缺位,由此实现对在建项目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葛洲坝枢纽工程开工建设40周年,葛洲坝电站投产发电30周年。这座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运行管理的20世纪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发挥出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从运行控制、安检观测、养护维修、汛前和汛期工作等方面阐述了二河闸工程的运行管理办法,对二河闸工程的运行管理办法进行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土保持项目重于建设而疏于管理,导致项目后期综合效用降低等问题,从管理机构与制度、投资及收益、技术推广、工程维护与管理4方面入手,采用基于熵权的改进TOPSIS法对芦山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管理各时期的综合效用实施评估。同时,针对项目各时期管理运行效用评估结果提出优化对策,以期为水土保持项目的管理运行策略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SL415-2007) 本规范规定了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对象的范围,编制了管理对象的分类目录;明确了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规定了各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明确规定了在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项目管理中推行法人负责、项目招标、工程监理、建设项目效益后评估制度和水文技术装备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了项目建设中的质量监控措施,规定各级水文技术装备管理机构参与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建设质量监督、项目验收的职责;规定了在运行管理中实行定期检查、检修维护,规定了检修维护的内容、周期、取费标准和将运行维护经费纳入部门财政预算的原则;规定了为保证正常工作及应急需要,水文技术装备实行定额分级储备制度;明确规定了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实行定期更新、报废的制度,规定了报批程序和审批权限;规范还根据水文监测工作的特殊性,规定了为保证水文监测工作质量,推行水文技术装备质量认证管理的制度;规范中还就水文监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安全生产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规定,特别是首次加入了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防雷的内容,明确了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规定了项目建设与操作运行的防雷技术细则,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雷操作要求;规范中首次提出了建设全国统一的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要求,规定了集中控制、分级管理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设备工程内涵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重点行业的重点设备运行状况与安全隐患,分析设备工程与安全保障的依存关系:即加强设备寿命周期对策性管理可以保障安全运行;同时只有设备安全运行才能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进而按设备一生各环节提出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贾俊梅 《广西电业》2007,(10):70-72
2005年之后,部分供电企业开始使用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简称FMIS)进行物资材料管理,使得工程物资、原材料的管理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随着电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物料管理对供电企业的成本控制、工程及资产管理意义重大,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下面为笔者在实践中就持续优化物料模块运行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确保管道工程建设任务,使工程建设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及危及环境事故,保障施工过程在安全、有序、受控的状态下运行,需要我们切实加强油气管道施工工程的控制与管理,进一步提高管道施工工程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疆地区受季节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对水利工程岁修维护与管理带来的挑战,以新疆某水利工程岁修维护工程建设为试点,探索了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模式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工程建设过程、质量安全保障和运行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一套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理论,保证了水利工程高质量的安全建设和优质的运行管理,可为同类型的水利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