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立董事是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简称(IND,Independent Non-executive Director),是指除了他们的董事身份和在董事会中角色之外,近期不在公司及关联公司担任其他职务,又与公司没有关联关系,不存在交易关系等实质性的利益关系的非执行董事或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公司董事会中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削弱内部人在董事会中的控制力,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成为当代公司治理的核心.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以来,完善了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保护了中小股东的权利,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但是由于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经理层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独立董事的作用难以充分有效.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起源于美国,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并与其所受聘的公司及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都属于非执行董事,但又有所区别,外部董事可以是与股东单位相关的人员,而独立董事必须独立于所有的股东,对公司整体利益负责。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批准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上市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建立健全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是董事会的成员,是指对股东和公司负有信义义务,占据董事职位的任何人。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来源是股份公司的发起法人、走向募集法人,及与之相关的政府机构等部门。  相似文献   

4.
<正> 独立董事也被称为外部董事,是相对于内部董事而言的。独立董事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公司及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判断的关系。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美国,盛行于美英大公司。这种制度在股权极其分散,对公司实际控制者监督乏力,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中能够起到监督执行董事、高级经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晨 《上海企业》2010,(12):98-99
李晨律师:您好!我是某公司的股东及法定代表人,公司共有八名股东。今年11月初,公司其他七名股东在没有通知我参加的情况下擅自召开股东会议,形成了所谓"选举股东陈某(另一股东)为公司执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的决议。我公司章程规定,更换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董事须经持有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是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最近,我了解到该公司董事孔某个人也开办了一食品厂,经营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相同的业务。我认为孔某有可能将公司的业务转到他个人经营的食品厂,从而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据了解,我国《公司法》是不允许公司董事这样做的。现孔某不履行《公司法》规定的义务,怎么办? 刘军刘先生: 《公司法》中所称的董事、经理均是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人员,了解、熟悉公司的内部事务,掌握公司的业务秘密,并且享有公司的业务执行  相似文献   

7.
论独立董事制度在完善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董事的概念 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亦称外部董事(Outside Director)或非执行董事(Non-Executive Director),是指公司制企业中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 独立董事最早出现于美国,其法律依据是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兴起于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法人治理结构的涵义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和相应的聘选、激励与监督方面的制度安排等内容。法人治理的目标应该是促使公司经理行为与公司利益、公司股东利益相一致;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管与平衡机制。目前,我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许多非上市公司都成立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但是由于我国正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与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法人治理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有:国有股权控制权不明确,没有明确谁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谁作为国有股的代表行使权力,形成国有股权虚置;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国有股权“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在董事会成员中以执行董事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独立董事,难发挥制衡作用;董事会功能和程序不够规范,董事缺乏诚信义务,未能勤勉尽责,对董事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功能,经理层缺乏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还有如大量国有...  相似文献   

9.
加强内部审计 完善公司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措施之一,它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公司治理发挥作用: 首先是有利于公司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公司股东和经营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股东通过选派董事对经营者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股东、董事和经营者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各主体间进  相似文献   

10.
问题不容忽视从目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员结构、任职情况和作用发挥的实际状况来看,与独董制度规定的运行标准和理想效果还有差距。第一,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问题的彻底解决,仅凭在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设独立董事是不可能做到的。更何况大多数独立董事源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有62.5%的独立董事是由大股东推荐给股东大会的,由其他股东推荐的仅占10.87%。因此,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履行职责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影响。第二,独立董事难以全面获得公司的信息。及时获取公司信息并对公司进行分析判断是独立…  相似文献   

11.
<正>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规范运作的首要任务。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独立董事应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职责、发表独立意见,既要在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基础上,防止控股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又要在不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的前提下,制约经理人员滥用权力,避免和防止"内部人控制"。但  相似文献   

12.
所谓独立董事制度,就是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的非执行董事,即独立董事,并称外部董事.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是指不在该公司担任除董事及董事会内职务之外的其它职务,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在一定期比例之下(有的国家规定不得持有公司股份),并与其所受聘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独立客观判断的实质性利益关系的董事.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独立董事及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独立董事,又称作独立非执行董事,是指具有完全独立意志,代表公司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并与公司、股东没有产权关系和关联商务关系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美国,自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首次明确提出"公司治理结构"这一问题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愈来愈多的研究报告揭示了董事会职能减弱的客观事实,就其原因主要在于公司被内部人控制.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目前,独立董事的监督与制衡机制已被西方企业确立为一个良好的法人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立董事规则.作为规范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对这一建设的重视进一步加强,独立董事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独立董事越来越成为公司董事会中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月度公司     
《中国新时代》2011,(8):14-14
中芯国际爆发控制权大战6月27日,中芯国际原董事长江上舟意外离世,公司旋即爆发高层严重内斗。大股东大唐电信与其他海外股东争夺控制权,而且,斗争很快蔓延至公司内部,形成了以CEO王宁国和COO杨士宁为主的两派博弈。6月29日,在股东大会上,由于大唐电信的反对,中芯国际王宁国意外落选执行董事,被除名董事会。之后大唐电信力推杨士宁上位,遭到否决。其后,股东之一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议的新任董事张文义出任执行董事。  相似文献   

15.
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组织,是依照法律、公司章程所设立的,对公司事务进行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机构,是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监督公司内部经营行为,保障公司董事会及董事、高管人员对公司尽职尽责,防止其滥用权利,损害股东、公司及职工的合法权益,并及时纠正经营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法人的合并并不等同于法人共同投资设立公司.法人合并后成立的新法人,应对合并前法人的债权、债务一并承受.而在法人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中,出资者即成为公司的股东,依公司法原理及规定,公司对于属于股东自身的债务不负清偿责任,因为公司的财产与股东自身的财产是相互独立的,而且,股东的出资一旦投入公司,即变为公司的财产,股东不得任意抽走自己的出资,而只能取得因投资而产生的股息和红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来,受到了企业界的广泛好评。但随着“银广厦”、“郑百文”、“乐电事件”等重大案件的相续发生,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重大缺陷。对于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责任——独立董事制度的涵义和职能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非执行董事或非经营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它职务,并与其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超脱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除那些有可能影响他们做出独立判断的事务外,与公司没任…  相似文献   

18.
<正>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出现问题后而引进的一种制衡机制, 是公司内部股东与经理层、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博弈的结果。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的目的是要有效控股股东和监督经营者,从而确保董事会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目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支撑,导致独立董事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出现独立董事不独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形成及主要内容美国是最早开始实施独立(外部)董事制度的国家,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就规定至少需要40%的董事应由独立人士担任。美国首先提出了在董事会中引入外部董事,通过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适当的外部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由于独立董事不像内部董事那样直接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和公司高级管理阶层,因而有利于董事会对公司事务的独立判断。从70年代开始,美国公司董事会中的外部董事人数不断增多,到目前,一般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约占董事会总人数的2/3。1998年8月,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在…  相似文献   

20.
监事审计(SupvisorAudit)是在股份公司兴起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审计形式。它是指股份公司根据法律规定,设置监事人员,由监事代表股东对董事进行审计监督的一种法定审计。由于监事审计是在公司内部实行的,监事会属于公司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因而监事审计实质上是内部审计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