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云港东区,亦即连云港东部城区,包括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区、和连云港港。连云港东区是江苏沿海唯一具备以国际性海港城市带动区域开发和发展的经济区域,是江苏乃至全国东部沿海未来10年令人强烈期待的兴奋点和增长极。旗帜鲜明地叫响连云港东区,加快连云港东区发展,是连云港实现跨越发展、崛起振兴的必由之路,江苏实施沿海经济战略的现实选择,中国海洋发展战略和构筑东北亚环黄海经济圈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理论,以中国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对北 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开展实证研究,选取 2001-2014年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以全国沿海地区同期人均第 二、三产业增加值为经济指标,建立面板模型和非参数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发现:①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曲线关系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倒 “U”型EKC特征,包括线性正相关、 “N”型、倒 “N”型等多种形态;②通过对比分析,各海洋经济圈的 EKC曲线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应该依据区域海洋经济特征、因地制宜调控海洋经济发展,保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海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安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截止2005年,安徽的GDP总量已提高至5375.8亿元,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几十倍。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安徽与周边兄弟省份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在GDP总量,城市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造成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区位上的,也有政策体制上的。所以在新世纪到来,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大环境下,安徽应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使之成为连接东部和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部率先实现崛起。  相似文献   

4.
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与国家理念。沿海地区和平崛起过程中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已经形成中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的领跑者现象。经济利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经济改革得失的测量器,也是社会制度巩崮和完善的稳定器。面对沿海地区和平崛起过程中民营科技企业的现实、具体的经济利益关系,必须着重处理好机会经济利益、风险经济利益、综合经济利益追求引导和制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部塌陷:现象及其内在机制推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不同区域近十多年的GDP和人均GDP发现: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既慢于东部也慢于西部,即所谓的"中部塌陷"现象从1997年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如果考虑超越中部6省范围的更广意义上的中部,"塌陷"更明显.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即"东部崛起"是"中部塌陷"的宏观背景,根据新经济地理学对"东部崛起"的理论解释,进一步推测循环因果机制是"中部塌陷"的根本原因."中部塌陷"现象出现的具体时间和西部地区内部的区域分化等事实为上述推测提供了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的内涵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与协调性评价方法对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进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4年,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指数较低,整体上处于中度脆弱阶段,但绝大多数省市的脆弱性指数呈上升态势,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2)2006—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整体分散、部分连片集中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东北沿海地区与华东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逐渐升高,华北沿海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异的空间格局。(3)2006—2014年,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整体协调性指数较低且呈上升趋势,轻度失调状态居于主导地位且逐步扩展至沿海地区。(4)2006—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的协调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矛盾仍然凸显;海洋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协调性整体呈上升态势,但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协调性整体发展较好,空间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演变态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海洋领域逐步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市场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堪称世界奇迹。在此过程中,一个显著特征是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更快。是何因素导致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本文通过构建互为补充的两种度量市场发育水平的指标,在控制了资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运用28个省份1985—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市场因素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地,为了使结果更加可信,本文还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均表明了市场因素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是振兴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洋开发已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对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综合评价各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战略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方倩  张慧  方芳 《时代经贸》2007,(2Z):31-33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引入市场机制,从此,区域经济的地区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的区域差异。湖北省作为中部一个重要的省份,拥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部崛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浙江省作为东部一个经济典型发展的省份,也有其特色经济模式。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倾斜、文化差异和投资的地区差异等等方面的原因,致使两省经济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而且互有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60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浙江海洋经济6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海洋意识不断深化、海洋经济体制不断创新的60年,更是一个海洋产业快速崛起、海洋资源开发不断深化的60年,也是新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缩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围绕市场经济改革探索海洋经济新的发展模式,已完全突破传统海洋经济的范畴,逐步转型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体系、陆海一体化经济、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浙江海洋经济应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加快"海上浙江"建设步伐,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推进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使得海洋经济成为浙江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武志新 《经济论坛》2004,(16):27-28
秦皇岛是河北省东部滨海城市,有着独特的区位和环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发达沿海城市相比,发展速度和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秦皇岛市靠什么产业才能迅速崛起,并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这是笔者到该市工作后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近一年来的深入调研思考,我认为,要想实现经济腾飞,秦皇岛市必须做好旅游经济、县域经济和工业经济三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2.
广东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基础条件1、区位优势突出(1)广东省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东省是海洋大省,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岸,西北太平洋的西缘,位居中国东部沿海,与各海及大洋相连。通过海上航运,可以与南海、东海、黄海及距离更远的沿海地区和国家开展经济联系和技术交流合作。(2)广东省与港台地区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明代渔禁对沿海渔村社会的影响欧阳宗书在中国海洋发展史上,明代是海洋社会和海洋经济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而在实现这一沧海巨变的过程中,广大渔民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明代,渔民开发海洋的角色,从单纯的捕捞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促使沿海渔村社会变迁的因素囚然很多,...  相似文献   

14.
构建西部开发中的东西部经济互动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区域开发的一般理论和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经济由东部向西部拓展的过程中,不仅不可能跨越中部,而且必须依托中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构建一系列东西部经济互动区,这些东西部经济互动区的构建,不仅能够在东西部经济互动中起到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促进东部的进一步发展和西部大开发,而且有利于实现中部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规划与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亚欧大陆桥是起自太平洋的我国东部港口群。向西绵延至大西洋东岸的港口群、以铁路干线为主要纽带、连接亚欧两洲的经济走廊。陆桥经济构筑了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形成了江河经济、海洋经济、陆桥经济三足鼎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陆桥经济形成了全国生产力的新布局.实施沿桥开发开放战略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协调发展;陆桥经济形成了区域合作的新局面、有利于克服我国沿桥各经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各块分割、自我封闭的弊端、通过沿桥开发开放、把各经济区域紧密联系起来、东西融合.优势互补、实…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地区由于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取得了比中西部地区更高的经济增长率,成为中国经济的领先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日益扩大。为此,西部开发战略提上 议事日程。但人们在对西部开发的研究中,多以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历史经验为参考,进行各种模型分析,很少注意到西部地区与20年前东部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极不相同与十分不利的初始经济、社会等条件。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实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根本所在。通过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阶段特征以及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瓶颈的分析,对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经过30年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崛起被称为是本世纪的一大传奇,但是中国经济远远未走完大国崛起之路,中国是经济大国,但还不能称为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9.
滕兆鹏  苏金生 《商周刊》2012,(21):52-54
2011年,一年之内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级海洋开发计划,于是,一股蓝色风暴沿东部沿海由北向南迅速吹遍了这个拥有5000多年陆地文明的国度。"海洋经济区的批复不仅仅是个政策问题,这是中央在向地方经济转型表达出的一种战略信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说。升级为国家战略后,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将通过这三个实验区变成一片,并以此形成以海洋经济为基础的沿海大城市群带,最终保障中国的海洋主权和事关国家发展的海洋资源的开发。在这样一个盛大的蓝色背景下,日照,一个上世纪80年代末才建置地级市的滨海新城,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但海洋污染正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多数海洋污染来自陆源污染的背景下,如何明确海洋污染防治的权责问题值得深究。基于"搭便车"现象和政府污染治理效果的观察,通过分析2003-2013年中国地级市数据,运用O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实证辨析中国的废水排放是否存在"海洋边界效应",即沿海地区的废水排放量是否显著低于非沿海地区。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的污水排放量显著少于非沿海城市,污水排放量存在至少-10%的"海洋边界效应"。研究对于鼓励环境治理区域合作、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推进"五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