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拉长农村文化建设的“短腿”,关乎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关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业。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邱学宗 《农业经济》2006,(11):68-70
基础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有着基础性、根本性、全面性的重要意义。农村基础教育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业转化的必要的文化基础。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则是西部农村尽早摆脱贫穷、走向小康和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中之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实施国家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彻底解决农村放电影难及农民看电影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决定了农村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程度。因此,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育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图书馆作为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它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民知识更新、创新,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艳  孙科 《农业经济》2006,(12):26-2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资源、环境、人口、教育等多个学科。因此就人的作用而言,必须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怎样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需要从基层的不断实践中寻找答案。本期聚焦遴选了几个地方在推动文化建设中的做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于培育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文 《农业经济》2007,(10):44-44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而农民作为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大军,是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一、当前农民素质现状以及农民素质提高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要实现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富足,还要有精神的充实和文化的繁荣,更要有广大农民群众文明程度的提升。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列教材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科技培训》2007,(3):47-4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为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用科学技术武装新型农民,现组编了如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列教材,可供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是由村庄构成的,村庄是农村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广大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最终必须落实到村庄上.落实到农民生活的空间上。  相似文献   

13.
张晓兰 《农业经济》2006,(10):67-67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增训,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性,新疆北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现状,进行了论证和说明,并提出有益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近年来,我省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以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以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淳朴善良.广大农村保留着许多良好风气和传统美德。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民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当地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农村文化的落后和无奈。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繁荣农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湖南省湘乡市通过实施农村文化基本保障工程,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在扶持农村文艺团队方面舍得投入,有力地改变了当地农村文化的落后现状,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地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工作中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加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上海市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科技培训》2007,(1):47-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浩、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为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用科学技术武装新型农民,现组编了如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列教材,可供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