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选取我国2012年—2020年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关联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惯性效应,在空间上存在正向交互效应;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推升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地与邻近地区间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正向空间互动效应。因此,今后应更加注意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长期潜在风险,优化中央支付在地区间的分配制度,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邻近地区建立竞争合作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总体规模不大,但偿债压力的区域差异较大。银行信贷是地方债务主要资金来源,一旦地方债务出现违约,违约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受冲击最大,城投债在2015—2021年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文章认为,我国地方债务面临三大风险:一是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风险规模较大,风险难以监控;二是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三是地方融资平台规范不足。文章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管控地方债务风险:一是从法理上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债主体,分割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责任,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二是对全国地方债务实行上限控制,根据各地区存量债务风险和财力状况分配各地方举债额度;三是发行市政债券或PPP融资模式,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四是选择多元化的债务负担指标,合理衡量地方政府短期和长期债务。  相似文献   

3.
李程  刘涵 《上海经济》1990,(收录汇总):56-76
本文以政府部门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政府债务对于宏观经济部门的影响。根据不同的金融工具构建分部门资产负债表关联矩阵,并运用未定权益分析(CCA)模型测度2007—2019年间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模拟了政府部门在遭受债务违约情况下各部门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后,政府部门的实际宏观杠杆率正在加速攀升;(2)政府部门隐性债务掩盖了部门内部系统性风险的实际积累水平,存在约1~2年的时滞效应;(3)政府部门债务违约后,金融部门遭受的损失最大;但考虑隐性债务后,非金融企业部门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且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停留时间更长,化解难度更大,对经济体的损害更深。因此要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控制在合理区间,更注重杠杆监管的长期性,处理好经济部门间的债务转化关系,为地方政府有效控制风险留出空间。  相似文献   

4.
曹文  伏开丽 《山东经济》2012,(3):126-130
过去国家明确禁止地方政府借债的“规则”现在已被普遍借债这一“潜规则”所替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呈现规模过度膨胀、负债日益隐性化、债务追究机制不健全等特点。地方债务问题面临严重的财政、金融、政治、社会隐患风险,有可能会危及中国经济的安全。我们应当保持高度警觉,提高财政透明度,严格预算管理;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的金融控制;完善立法机关对地方预算的监督和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化解债务风险,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资》2011,(7):12-12
正方:与美国债务违约的可能性相比,中国的地方债务并不显得十分棘手。从基本面上来讲,一个具有更低的政府债务、更高的经济增速和更强劲资本流入的中国,其地方债务的风险事实上是可控的,更谈不上违约可能。——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刘利刚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增长快速,平台债务风险逐渐加大.虽然国家已经对平台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相关政策也在逐步落实中,但是平台风险仍在不断上升.平台债务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又如何解决?文章通过构建平台债务的logistic违约率模型发现平台债务的违约率很高,风险很大,因此必须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此外,平台债务的违约率不仅仅取决于平台公司自身的财务情况,同时还受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平台公司的风险时必须要考虑政府的财政情况.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和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等会议都多次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文章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存在总体规模大、过度依赖土地融资、隐性债务隐患过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以及可能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极大的财政风险。最后,从建立合理的财税体制、加强对地方隐性债务的约束、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等视角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本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影响具有正反不同的效应,不能简单认定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就是有害的。但是当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当地政府的债务风险,影响当地财政运行的安全性和持续性,乃至社会稳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与成因,并从比较与借鉴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成因,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由于负债过高因而存在较大的隐性债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欧洲主权债务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隐性风险尚在可控制范围,中国不会爆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和规模正在超常增长和急剧累积,债务风险凸显。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严重影响了本级财政的运转,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大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因此,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原因,并提出防范化解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长期以来,大部分地方政府依靠举  相似文献   

11.
Strong credit expansion in China after the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brought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vehicles (LGFV) into the spotlight. Rapid growth of LGFV has triggered concern about local government indebtedness, banks' asset quality and, more broadly, China's medium‐term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sovereign risk.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unique firm‐level dataset to evaluate the country's local government debt. We find a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LGFV, which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coastal areas, and a deterioration of their debt repaying ability from 2010 to 2012. We u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long with multivariate discriminate analysis (MDA) to identify the credit risk of LGFV based on conventional financial variables as well as local governments' fiscal status. We also estimate the safe boundaries of debt bearing at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level. The estimations reveal more severe local government debt risks in the middle‐western provinces and higher risks associated with LGFV at the municipal and county levels. Although it is very unlikely that there will be a national debt crisis in China, the high risk of LGFV should be noted and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improving the fiscal transparency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reforming the fiscal system.  相似文献   

12.
狄灵瑜  步丹璐 《南方经济》2019,38(11):72-93
转型期中国,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当其发生债务违约时,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地方政府究竟是否愿意提供支持,会优先选择哪些企业提供支持,政府的支持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呢?为得到验证,文章选取2007-2016年沪深A股地方国有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后,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为及其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后,地方政府会提供更多的"支持",且支持额度与债务违约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债务违约前,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环保投资、捐赠以及就业等)的地方国企,在债务违约后可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地方政府支持;第三,违约企业,尤其是得到更多政府支持的违约企业可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而其经营业绩却往往更差。由此表明政府干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王姝黛 《南方经济》2020,39(5):1-17
文章基于经济理论变迁,梳理了近代以来西方预算平衡与政府债务理论变迁的主要趋势,探讨了古典经济学年度预算平衡理论与凯恩斯财政革命后的周期预算平衡理论,及其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使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财政周期选择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采取逆周期财政政策的国家能够更好地约束债务风险,该实证结果在不同债务警戒标准下均保持稳健。当前,为了有效约束财政风险,我国应避免进入顺周期财政陷阱,建立可控债务风险的逆周期财政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地方债发行数量巨大,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已经成为地方债依存比重最高的发达国家。由地方债许可制、地方财政计划以及财政再建团体制度构建起来的日本地方债制度是一种由国家主导的债务运行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地方债的资金来源结构严重依赖政府资金,通过政府交付税来确保地方债本利偿还财源,从而保证了债务的安全性,降低了债务风险,成为一种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但也因此加重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弱化了监督动因,从而使日本地方债陷入"预算软弱约束"之中。其改革方向和总体趋势是市场化,在增强地方自立的背景下,建立与地方财政力相适应的举债制度,以提高地方财政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2011—2018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多维度剖析各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在数字金融与地方债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的调节效应.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为地方政府带来的融资便利并不能单纯地作为管控地方债务风险的武器,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正确利用数字金融发展红利才是合理管控地方债务风险、保障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行之策,这为应对数字时代下地方政府的债务治理问题、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近来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风险预警研究则成为风险可控与债务管理最关键的一道防线.通过选择多个角度梳理有关文献,总结归纳经验方法,结合中国实情确定未来研究方向.风险预警模型的发展路径经历了“简单指标-综合指标”的趋势,且综合指标的分类、选择及赋权方法多样;研究方法也从一般化的建模理论到特例经验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为其分税制改革历程的特殊性、官员激励方式不完善以及其他特有因素影响,需要结合信息透明度发展与更成熟的风险预警模型进行研究,接受更严格的管理与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在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市政债券信用风险,对于相关监管部门确定省、市层级合理适度的市政债券发行额度和规模,对于市政债券的发行者以及投资者准确评估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确保市政债券安全有效地发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引入奈特不确定性因素期权定价理论的相关思想,构建了市政债券信用风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奈特不确定性背景下,当债务规模占可担保财政收入80%以下时,理论违约概率趋近于零,当债务规模达到可担保财政收入80%以上之后,理论违约概率对债务规模的敏感性突然放大。据此文章得出结论:在考虑奈特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违约率与奈特不确定性因子存在正相关关系;市政债券规模需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8.
虽然美国债务危机还没有爆发,但目前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过大、财政收支结构的刚性特征均阻碍了其财政赤字状况的改善、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也非可以永久持续,这使美国国债的可持续性问题面临挑战。在解决方案上,短期内美国政府可以通过技术性违约或者债务货币化将政府债务延后或者隐性处理,但是其代价是巨大的。因此美国应当从中长期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中期需要建立严格的财政制度;长期上则需要协调好各个产业的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It is widely known that Japan has the highest debt-to-GDP ratio among OECD countries. If Japan’s national debt continues to balloon, fiscal crisis may occur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develops a closed economy model with defaultable government debt and conducts a simulation to investigate future sovereign debt risk.First, we estimate the fiscal limit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sum of the discounted maximum fiscal surplus in all future periods. It is assumed that a partial default occurs when the amount of government debt exceeds the fiscal limit. We calculate the revenue-maximizing tax rate at the peak of the Laffer curve to derive the fiscal limit. As a result, the estimated average fiscal limit in Japa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Greece. In the Japanese economy, households are more patient and desire greater savings from greater discount factor derived from a lower real interest rate. Household saving habits support government bonds.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could have had a massive debt in addition to some room to raise the tax rate. Second, we simulate the model, using the estimated fiscal limit and non-linear computational methods. If the government debt-to-GDP ratio continues to increase for the next 20 years, the default probability will be over 10% and the sovereign risk premium will be approximately 2%. Furthermore, the default probability will reach approximately 80% and the sovereign risk premium will be 10% 30 years later.  相似文献   

20.
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是一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从财政分权和省级官员特征两个维度,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财政分权程度和省级官员特征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交互影响作用。通过2010-2014年30个省级政府的实证数据进行混合OLS回归,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小。省级官员的年龄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减小,同时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省长和省委书记也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并且财政分权和省级官员特征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的。据此提出建议,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