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宋宗宏 《南方经济》2020,39(1):1-12
国家能力是解释中国成功进行市场体系渐进孵化的关键。文章首先对中国独特的市场体系渐进孵化逻辑进行了总结梳理和阐述,回顾了二战以来市场体系孵化的全球经验,然后分析了学习能力、财政能力和法治能力与渐进孵化的双向互促共进关系,最后从一般意义上提炼了中国渐进孵化市场体系的经验及规律。文章是从国家能力角度阐释中国市场体系渐进孵化实践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2.
李文华 《特区经济》2012,(10):13-16
中国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推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但资本市场新兴市场的性质没有改变,结构性问题突出:"输血"能力减弱、从"解困市"到"融资市"的市场定位、过度投机、补贴盛行、监管不足等严重制约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要实现资本市场从新兴到成熟的转变,转型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中国与"一路"沿线66个国家产品层面的数据,研究认为"一路"沿线国家为出口方、中国为进口方的贸易互补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且资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强。而以中国为出口方、"一路"沿线国家为进口方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则发现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强。贸易互补性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资源禀赋差异是中国与"一路"国家贸易互补性的决定性因素,"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效率、贸易效率、科教水平、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环境等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但这些因素发挥效果仍依赖于资源禀赋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中国与"一路"沿线66个国家产品层面的数据,研究认为"一路"沿线国家为出口方、中国为进口方的贸易互补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且资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强。而以中国为出口方、"一路"沿线国家为进口方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则发现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强。贸易互补性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资源禀赋差异是中国与"一路"国家贸易互补性的决定性因素,"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效率、贸易效率、科教水平、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环境等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但这些因素发挥效果仍依赖于资源禀赋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国内观察     
《广西经济》2014,(5):4-4
正关注4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从三个方面增强资本市场支持"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降低整体融资成本。4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家、政府、市场、社会的治理视野,促进公共服务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需以公共服务基本理论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治理主体多元协同供给、一体化机制与制度为主体框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水平动态提升的供需均衡机制"为治理目标,以期从本土化特色理论构建、公共服务治理实践经验总结、公共服务价值内涵贯穿及合理确定公共服务治理的基本范畴和制度安排等方面探索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首都创业孵化体系”建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京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试点城市之一,积极结合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的实施,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城市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首都创业孵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上,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运用市场经济规律,集成资源,把孵化服务机构、创业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其它资源有机组合成完整的体系。其核心,是加快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换言之,创业孵化体系由科技  相似文献   

8.
定向募集公司股份流通问题其实质是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布局与制度设计的根本问题;股份的流动性是天赋秉性,如果人为地去约束或压制它,要么使其丧失其天性,要么就变为"怪胎";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将是以产权交易为主,目前我们正在加紧补产权课,我们将创造一种以产权变革为主的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资本市场,政府部门首先要从"马路经济"现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要从政府直接办市场、管市场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充分利用市场本身的力量建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从政府、高校和大学生三个层面分析"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的必要性,尝试整合高校、政府和社会支持体系等三个方面的资源,使之构成"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的主体。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为地方政府规划"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提供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郗舟 《中国高新区》2008,(11):118-119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各种类型、规模的企业提供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是被发达国家业已证明了的成功的、通行的做法。在中国,如何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经成为国家主管部门和许多学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华尔街金融风暴和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的今天,把读邹德文、张家峰、陈要军博士的著作《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选择与创新》(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版),审视思考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愈发深刻体认到该著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万陆  赵细康 《南方经济》2019,38(12):1-14
市场有效性取决于制度质量,但是一个欠发达国家不可能迅速建立起符合有效市场要求的高质量制度。为打破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低制度质量—增长停滞"的恶性循环,文章基于中国经验,提出了一个国家实施孵化市场的发展政策与制度建设同步并举的发展赶超路径,通过培育现代产业、扶植竞争性企业和优先发展公共事业尤其是基础设施,籍此扩充市场参与者数量、提升市场参与者能力、扩大市场边界和规模,加速市场发育,并由此反过来倒逼推动制度质量提升。进一步,我们指出,要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如此广泛的发展政策,需要来自国家力量的保障。在现有文献所提出的维持有效市场需要依靠国家财政能力和法治能力支撑之外,文章提出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建设基于"对外学"和"干中学"的国家学习能力,用于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政策中纠错纠偏,并补偿一国发展早期天然存在的国家财政能力和法治能力的欠缺。尽管文章分析主要结合中国经验展开,但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共性问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Reinsurance is a vital financial device for enhancing underwriting capacity, ceding risks, and mitigating financial distress. By supplying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reinsurance can facilitate growth and expansion in the insurance business. Focusing on the insurance sector in the emerging Spanish economy and using a novel dataset on fire insurance compan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fire insurance in the national capital formation, the importance of reinsurance as a vehicle for expanding the country's domestic underwriting capacity, and how the import of capital impacted on the balance of payment,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legislation regarding insurance in 1908 to the outbreak of the Civil War in 1936. Considering the situation of undercapitalization, the singularities of the insurance market, and the changes in regulatory schemes, we find that foreign reinsurance became a key financial vehicle for increasing underwriting capacity in Spain. We also show the struggle of an emerging market to find ways to keep the balance of current accounts and raise capital when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was underdeveloped. The diffusion of reinsurance networks from the core of industrial western countries towards emerging economies was one of the mechanisms for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on a global scale.  相似文献   

13.
陈辉 《特区经济》2008,(6):82-83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投资者需求不同,必然要求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来满足不同的金融服务需要。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应该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特定阶段出发,构建以主板为核心,创业板为拓展,三板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并配合相关的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4.
Since the end of 2015, the US Federal Reserve has raised its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nine times. This has led to capital outflows and asset depreciation in many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financial volatility of emerging markets in the face of external shocks. By calculating the capital flows of 30 emerging markets from 1990 to 2018 and conducting panel regression, this paper finds that countries with good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a sound banking system and high economic growth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cross‐border financial risks. An implication from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that emerging countries would benefit greatly by actively taking part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framework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llows emerging countries better access to China's massive consumer market to promote trade and long‐term growth. Their quality of infrastructure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cooperation with China i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They can also jointly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financial framework to enhance regional financial stability. These strategies will reduce systematic financial risks and counteract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US interest rate hikes.  相似文献   

15.
李婧 《亚太经济》2008,(6):29-33
2006年以来,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向中国,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使中国有步骤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促进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的计划受到挑战。中国需要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市场化原则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采取盯住货币汇率制度、完善外汇市场等手段,促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灵活;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经济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10多年,西藏经济发展取得了卓越成就,但西藏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1)相对稀缺的人力资本、有限的资本积累能力及屈指可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制约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动力形成。2)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相对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及较小的市场容量等环境因素制约西藏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集聚。3)法律法规和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及市场主体有待培育制约西藏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制约条件的改善,往往与一些深层次的亟待解决的矛盾相关。它们是:1)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与劳动力资源无法合理配置之间的矛盾。2)经济跨越式发展对现代化科技人才的需求与西藏人力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3)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与运行维护成本巨大、技术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4)政府强有力推动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和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之间的矛盾。为此,本论文从加强西藏同胞的教育和培训、发展西藏特色农牧业、加强西藏流通体系建设和深化西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棉之 《特区经济》2006,211(8):102-103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兴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其功能正常发挥的问题,股权分置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首要问题,股权分置改革正是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股权分置的产生背景、现实影响以及后股权分置时期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政策协调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是否与其他配套性政策形成有效协调,从而共同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第一类配套性政策指标包括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物价稳定、基础设施建设与研发投入等5种宏观经济因素;第二类配套性指标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产品市场发育度、要素市场发育度、法制环境等5种市场化进程指数。结果发现,物价稳定、市场化进程与我国贸易开放形成了较好的政策互补,同时人力资本、金融发展等其他指标并未与贸易开放形成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郁鹏  路征 《特区经济》2012,(10):209-211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区域创新系统的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国家和地区因此成为创新型经济。文章对区域创新系统的逻辑结构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区域创新系统的三要素构成考察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框架,然后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一般特征进行了概括,最后指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应对,即完善区域创新系统的宏观政策环境,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内在机制,重视社会资本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以及通过区域规划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