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铁路站场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即安全线设置,车站咽喉渡线布置,货物装卸线布置方式,中间站到发线配置数量,中间站道岔辙叉号配置,客整所或动车存车场线间距布置,以及路企直通运输线路电气化挂网和立交疏解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这些问题对运营管理的不利影响,提出铁路站场设计优化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尽端式站型常被选为大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布局型式,与通过式站型相比,其站坪较短,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在列车到发方式上要求其接发车能力与区间通过能力相协调,以满足列车高密度的到发需求。在阐述车站布置型式的基础上,对到发线数量、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咽喉结构、接发列车的到发线占用时间等车站接发车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设置不同到发线数量、不同咽喉结构的站场,对不同间隔时分的车流方案进行仿真计算。研究表明,在站型设计中,应优先采用18号道岔的八字渡线型式布置;设置6条到发线加4条平行进路的方案最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铁路编组站在设计中存在的站场设计规模与设计需要规模有出入的问题,分析由此可能产生的车站各车场能力不匹配,从而导致车站作业效率、作业能力降低。结合现行《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和站场设计理论,重点阐述编组站的到发场能力协调、调车线数量及调车线长度、到发场咽喉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参照普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办法,结合客运专线技术标准的新特点,对客运专线车站咽喉区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办法进行了探讨。主要是确定列车占用咽喉区和到发线的时分,计算咽喉区和到发线全天通过能力,以及高峰小时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建时速200 km遂渝线站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遂渝线地理位置、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对遂渝线修改施工图阶段的车站布点、客货运输设备、道岔选型及道岔配列、站场排水系统、站前和站后工程统筹考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6.
针对湿陷性黄土对工程易造成湿陷沉降等危害的特性,提出在铁路站场排水设计中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避免线路建成后发生湿陷沉降危害.通过阐述填方站场路基排水设计、路堑站场路基排水设计和车站综合排水设计的具体措施,分析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在设计中应注重加强铁路站场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延续进路的设置可以通向出站口或其他隔开设备(安全线、牵出线、专用线、避难线、有联锁装置的平行进路及隔开道岔)。根据目前我国客运专线延续进路的设置方式,分析计算客运专线延续进路对车站作业效率的影响。客运专线设置延续进路后,形成接车作业与同方向接车或发车作业的敌对进路,影响车站作业效率。不同车站性质或不同的延续进路设置形式对车站作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客运专线车站选择是否设置延续进路及其设置形式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间站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最普遍、最常见、最基本的车站站型,这类车站的最大特点是到发线数量少,咽喉区布置简单,绝大多数没有其他方向引入,虽然种类不多,设计并不复杂,但关键是在选择站型时不能随意布置,或只考虑地形条件,必须满足运输组织的基本要求。通过阐述客运专线中间站的作业与站型布置的关系,在分析中间站在客运专线上布置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中间站的各种站型设计规律,为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中间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客运专线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列车荷载的变化、新型路基结构的采用,以及车站排水要求的加强,对客运专线站场排水构筑物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客运专线站场排水构筑物的型式和材料,并对不同的构筑物进行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丁亮 《铁道经济研究》2012,(2):19-22,29
新建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中间站主要位于县市地级中小城市,车站数量较多,在设计中逐步形成固定模式。分析这类车站站区规划,找出符合其客流特点与城市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做好铁路与城市衔接的规划与设计,发挥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的作用,也有利于设计者对这类车站设计时更加重视和做好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