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R/S和V/S方法分别对我国电力行业代表性股票--长江电力股票和化工行业代表性股票--烟台万华股票计算得出的Hurst指数为基础,并以此而建立新的风险度量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化工行业代表性股票-烟台万华股票的风险高于电力行业代表性股票--长江电力股票的风险.同时指出将赫斯特指数用于行业的风险比较研究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岭 《经济师》2009,(1):106-107
作为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的股票期权(ESO),在西方公司中产生了巨大的治理效能。在我们国家,股票期权的适用效果却不甚明显。文章归纳了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特点,对股票期权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股票期权制度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股票期权激励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茶 《经济与管理》2004,18(1):75-77
股票期权激励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近年来我国有一些企业引进了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对企业业绩提高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国有企业在股票期权激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 策,以期股票期权激励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欧梅萍  黄志忠 《经济师》2002,(7):129-130
文章指出 ,在我国市场中 ,股票风险对股票收益的影响重大。在股市高涨 (牛市 )时期 ,投资于风险越高的股票 ,所获得的超额收益也越高 ;而在股市低迷时期则相反 ,投资于风险越高的股票 ,所承受的损失就越大。而且通过股票风险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 ,发现了我国股市存在对利润的过度反映和股市调整所产生的“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中的涨跌起伏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尽管如此,它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在某一段时间中,如果A股票出现上涨趋势,则B股票必然会随之上涨;如果A股票在tl时刻出现上涨趋势,B股票在t2时(t2>tl)刻出现上涨趋势,则C股票必然会在t3(t3>t2)时刻上涨。前一条规律能够用来对股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后一条规律能够用来对股票的涨跌进行预测,这些规律在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婷  员宁波 《经济师》2012,7(2):94+97
股票期权作为最有效的激励制度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引入我国,但是长期以来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一直备受争议,而其核心问题就是会计确认问题。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我国的股票期权采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文章就股票期权费用化的有利及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股票期权费用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进一步明确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模型的选择;在制定股票期权行权价时,应考虑市场运行周期的影响;在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时,要考虑除股票价格外的其他一些指标等。  相似文献   

7.
单娟 《时代经贸》2011,(10):216-217
2004年以来,我国股票期权的运用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更推动了股票期权的运用。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并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在个人股票期权征税方面开始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下,有必要对中内外股票期权税收政策予以综述,进而对我国的股票期权税收政策剖定和完善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淑栋 《当代经济》2009,(23):16-17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处于重要地位,是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项长期激励制度.然而,在我国现阶段,股票期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入手,在分析股票期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出发,肯定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制度。同时对提出了我国现行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股票期权这一薪酬工具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股票期权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企业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的大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在企业经营者中推行股票期权计划是解决经营者激励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企业界进行大胆且有益尝试的同时,理论界围绕着股票期权计划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概念和特征1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概念经营者股票期权亦称经理股票期权(ESO),它是把金融衍生工具上的“股票期权”概念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而形成的一种制度,是指企业经营者在与企业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对于管理者股票期权的概念,虽然具体的表述有所不同,但理论界几乎不存在什么争议。  相似文献   

11.
股票期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晓跃  李安云 《经济师》2002,(6):143-144
近年来 ,我国企业对股票期权激励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运用股票期权形成一种对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但在实施股票期权激励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文章对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80年代以来,股票期权(ExecutiveStock Option)作为一种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式在西方国家企业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据统计,全球前500位大工业企业中有90%的企业已向其经营者或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了股票期权的薪酬制度。股票期权是指企业给予其经营者在特定的期限内以规定的价格(行使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普通股股票的权利。在股票期权的有效期限内,当股票市价高于行使价格时,经营者行使权利,就可以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购得股票。而当股票市价低于行使价格时,则可暂不行使或放弃权利。随着我国薪酬制…  相似文献   

13.
股票发行认购不足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凯  陈信元 《财经研究》2004,30(12):121-129
股票发行认购不足,是指投资者认购股票的数量低于公司实际发行的股票数量.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公司配股过程中,而且投资者完全放弃认购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通常是部分投资者认购股票,而部分投资者放弃认购股票.为什么不同的投资者选择不同的股票认购比例?文章以完全市场为假设前提,运用证券组合理论,分析了投资者选择认购股票比例的内在经济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市场条件下,投资者根据原有的投资组合以及股票风险,选择不同的认购比例.因此,确定合理的发行价格,允许配股权的转让,都可以有效降低股票发行认购不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股票期权是美国上市公司中盛行的一种激励机制。文章通过分析中美上市公司之间股票期权制度的差异,就完善我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制度安排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以来,我国股票期权的运用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更推动了股票期权的运用.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并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在个人股票期权征税方面开始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下,有必要对中内外股票期权税收政策予以综述,进而对我国的股票期权税收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虚拟股票期权是通过公司内部虚拟股票方式开展的激励计划,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对非上市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具有良好适用性。可有效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在模式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经济增长值理论来解决基金设立、股票的内部价格制定、股票数量确定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建设刚刚起步 ,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式。本文将对西方国家有关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对我国股票期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现实背景进行剖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我国应选择以业绩为行权条件的指数化股票期权激励模式 ,并对该模式的设计、优势及实行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宋岩 《外向经济》2000,(2):18-19
自80年代以来,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m)作为一种对企业经营的激励方式在西方国家企业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据统计,全球前500位大工业企业中有90j6的企业已向其经营或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了股票期权的薪酬制度。股票期权是指企业给予其经营在特定的期限内以规定的价格(行使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普通股股票的权利。在股票期权的有效期限内,  相似文献   

19.
尤建强  崔岩 《技术经济》2005,24(12):9-13
本文讨论经理股票期权的定价问题。本文认为经理股票期权契约与普通股票期权契约是有区别的,经理股票期权的定价公式不能简单照搬一般股票期权定价公式,经理股票期权比普通股票期权的契约复杂得多,经理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是激励理论,普通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是保险理论。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公允价值”法的不规范之处。  相似文献   

20.
股票增值权的激励模式在我国上市公司已实施数十年,然而,实施的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从股票增值权激励的对象入手,对股票增值权利益相关对象的博弈进行了研究,得到股票增值权计划的条款不能使得双方利益均衡时,依然难以有效激励员工、增加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