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城市化既是指一种过程(也即,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的过程),也是指一种状态(也即,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的水平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如果在一个地区中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或超过了一定的标准(如50%),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地区已经是城市化了。 城市化或城市化发展战略是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策之一。加速实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包含了复杂的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不同的学科对它下的定义也不同,经济学家往往强调产业结构转变,认为城市化是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的转变过程,地理学家从空间的角度强调城市化是农村地区缩小而城市地区扩大的过程。人口学家从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出发,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市人口相对增加的过程。社会学家从人类行为的角度考察,指出城市化是人们所经历的农村化向城市化的转变过程,概括地说,所谓城市化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或说,它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的集中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人们把由传统的乡村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称为城市化,过去主要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应该说,这种解释是不够确切的。实际上,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形态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它不仅仅体现在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中,还表现在多方面的变化过程与特征上。如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并向城市集中的过 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化是由于技术进步、生产进一步专门化带来的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这种职业的转移伴随着空间上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总的来看,城市化是一个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这在我国,实质上是一个农业人口的转化过程。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我国农村人口基本上就是农业人口。与国外城市化的动力来自城市工商业对劳动力巨大需求不同,我国城市化的动力主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通常是指因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城镇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人口、经济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这一社会过程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发展速度非常惊人。数据表明,我国1996年城市的数量与人口的数量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的2.7倍与2.2倍;1996年城市化水平由1980年的19.4%增长到29%;200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5%;预计2010年达到45%左右。而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数量和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出现…  相似文献   

6.
一、贵州农村城镇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农村城镇化(也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所属区域范围内的城镇集中的过程。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证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农业人口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就越少。本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80%~90%(英国89.1%,德国87.4%,澳大利亚85.5%,加拿大77.1%,日本77%,美国75%),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以上。据联合国1980年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50~2000美元的100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进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乡村地区的定义和统计,美国的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按照美国统计局的分类,城市地区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人口5万及以上的城市化区域,另一类是人口在2500以上不到5万的城市簇,除此之外的区域均归入乡村地区。而美国农业部定义的乡村地区是指基于县级单位的非都市区,这类以县为基础的非都市区内部包括了开放空间、乡村集镇(人口不到2500人)和城市化区域(2500人~49999人)三类。综合这两个主要标准,可以  相似文献   

8.
论空心村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空心村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乡村聚落分布现象。所谓空心村是指由于农村居民新居的外迁而旧宅虚置或废弃导致旧宅基地的闲置或废弃状态。空心村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资源。一、空心村的成因浅析西方国家的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的过程也必然伴随城市化过程与逆城市化过程,而逆城市化过程只是在后工业社会才出现。空心村在我国的出现,是与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联系的,它既反映了城市化的共性(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从事非农产业成为非农业人口),也反映了在特定历…  相似文献   

9.
农村地区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城市化的战略选择农村城市化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通过农村人口向城市,尤其是向大中型城市的转移,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使农村人口逐步转变成城市人口,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二是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在原有的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0.
大陆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与对策杨重光(中国社会科学院)1城市化与耕地城市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化一方面是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从而使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另一方面,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小城镇也迅猛崛起,成为城市化的一大特征.城镇化不仅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是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转化,耕地趋向减少的过程.因此,妥善处理好城镇用地扩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改革的主战场是在农村。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农村,这种情况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无法改变,因为将大量人口由农村转入城市之城市化过程是个缓慢过程,城市化进程过快,经济上无法承受,社会也无法承受。况且城市化也并非是绝对最优方案,世界经济发展证明,在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会进入非城市化时代,即城市向非城市化方向发展。因此,无论从近期与远期,我国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将是无可改变的现实。我国经济要有大幅度增长,必要条件是农村经济要有大幅度增长,即要求我国农村地区的国民收入将有大幅度增加,也就是农村地…  相似文献   

13.
试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地转移问题石爱虎农用土地转变为非农部门用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农地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需要和结果。农地尤其是耕地的不断减少,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必要从理论上分析农地转移的经济机理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是指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参照城市经济、技术和社会标准,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小城镇。城镇化建设是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域集中和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土  相似文献   

15.
都市农业六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转变为城市 (包括市镇、城镇 )、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化的具体过程 ,也是一个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经阶段 ,实质是农村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城市化。当前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民收入的提高 ,是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说农村城市化建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而且 ,农村城市化建设对于弱化城乡二元分割体系 ,并最终消除城乡差别 ,实现城乡两地的协调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现状我国农村城市化自 1980年以来已经取得了…  相似文献   

17.
城郊被动型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转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嵌套Logit模型,考察和分析了城郊被动型城市化过程中影响城郊农民非农就业意愿及成功实现就业转移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者个人因素对非农就业倾向及转移成功率有重要影响;年龄是影响非农就业倾向最重要的因素,非农就业倾向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受教育程度总体上是影响具有非农就业意愿者能否顺利实现就业转移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对农民实现非农就业转移成功率的影响最为重要;劳动者家庭人口数及供养的非劳动人口数量对非农就业倾向及成功率影响不显著。因此,加强中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健全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是被动型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及顺利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转化若干管理问题探讨孙弘王伟军加强农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转化的管理,对保护耕地、促进城市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是指国家因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需要,把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途的建设用地的过程。其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指的是从农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劳动者,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具有“农村人”和“城市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2亿,其中从乡村流出的占73%,从城镇流出的占27%,也就是说,农村流出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已经接近9000万,并且规模还有持续增大的趋势。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出现并迅速走向大规模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这种人口迁徙也是符合我国未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的。中国城市化的任务,不仅是要把几亿农业劳动者转变为非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产生剩余劳动力并转移到城镇或第二、三产业,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国外历史进程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份额的下降,必然出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的人口城市化过程。人口城镇化也是衡量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