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况培颖 《会计之友》2012,(29):74-75
文章以贵州苗族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出发点,探析造成目前贵州广大苗族农村金融信用脆弱的主要原因,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来参与构建苗族农村信用体系。提出只有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才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只有苗族农村金融发展了,才能促进苗族农村经济增长的基本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论通过日本出土的一种叫"埴轮"的陪葬品中人偶的服饰和古墓壁画人物的衣饰情况结合文献对日本历史上存在的贯头衣和左祍现象进行分析,将其与现存于苗族服饰中的贯头衣和左祍现象进行对比,探讨现存的苗族服饰文化并非现在人们所讲的隋唐服饰习惯,而应该是先秦时代甚至更早的服饰文化。同时也对苗日两民族的文化在历史上是否有直接接触做了探索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远古时期,苗族并无文字,人们只能依靠简单的苗族语言,在生产生活中和节日祭祀中口耳相传。按照苗族的传统习俗,每逢祭祀、年节、嫁娶都要请来歌师演唱苗族歌曲,因此,歌师在苗族人们心中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他是苗寨之中的学者兼智者。经过长久的发展,苗族歌谣集合了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文化,以及人伦教育等内容,是一部活生生的苗族发展史。而歌师是苗族文化中的精英,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继承与保护也就落在了他们的肩上。本文从苗族歌师的涵义与标准出发,分析了苗族古歌的文化价值,并探究了苗族歌师在苗族社会所扮演民间乡土文化传承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聚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想人居环境空间。以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测绘,并借助图示语言对变化多样的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进行客观、科学、深入地解析。经研究得出苗族聚落都建在山上,形成群山环抱的态势;苗族聚落没有明显的边界和内部边界;建筑依山就势,整体呈大集中小分散分布,建筑单体之间的距离相对紧凑且均匀,形成随机而有序的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对促进苗族聚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了一种宝贵的中国艺术财富,苗族传统舞蹈当中的审美文化特征。首先分析了苗族舞蹈当中所具备的传统文化审美,随后从阳刚雄浑、阴柔传情以及狰狞庄严等角度,联系一些苗族舞蹈范例分析了苗族舞蹈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并且对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之价值进行概括性的思考,希望对于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能够有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玲 《民营科技》2008,(10):207-207
奥运圣火在贵州境内传递的时候,云南省凤庆县新华乡紫微村的苗族同胞,便戴起银饰,穿起盛装,唱起飞歌,跳起芦笙舞,用最朴素、最隆重、最古老也最热烈的方式,迎接奥运圣火。尽管贵州与云南距离遥远,但是紫微苗族同胞始终觉得,圣火就在心中燃烧。在距离奥运会开幕还有17日的时候,紫微苗族同胞们又以特殊方式,为奥运会祈福。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处高原,气候宜人,多山地,聚居着众多的民族,其中苗族是贵州少数民族中较大的一支,有着独特历史文化和服饰艺术图案."四印"苗族有着他鲜明的服饰风格而独树一帜,丰富了苗族服饰的审美图示,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攒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贵州清镇"四印"苗服饰的历史沿革、图案的应用与发展及前瞻性分析三个方面着手,来表现贵州清镇"四印"苗服饰的图案价值,使得"四印"苗服饰的图案价值更加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对旅游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丰富旅游地景区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吸引更多游客,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也能保护即将消失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宜宾旅游业快速发展,兴文石海已经成为宜宾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苗族民俗文化旅游作为兴文石海特色旅游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还有许多问题,这制约了整个景区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和问卷调查,论述兴文石海苗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芸 《东方企业家》2008,(10):118-119
只有构筑了一条商业产业链并找到稳定的买家,才能从根本上让没有文字的苗族的文化重焕生机。  相似文献   

10.
向砚 《企业导报》2009,(2):138-139
本文首先阐述了苗族刺绣工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发展历史,其次指出了苗族刺绣在现代商业背景下的发展中面临的各种严峻的问题。最后对苗族刺绣工艺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概括和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勇 《中外企业家》2013,(7Z):257-258
黎族、苗族是海南省的两大少数民族。南国热土孕育了这两个古老而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但两大民族也有很多相似的习俗。因此,笔者将黎族崇尚自由并有浓郁上古遗风的婚恋习俗,和苗族崇尚男女平等有多姿多彩的婚恋习俗,从恋爱和婚礼这二方面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展现两大民族独特的婚恋文化,体现不同民族蕴含。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5,(25):238-240
威信双河乡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带的昭通市东南部,这里半河村居住的苗族由于受川南汉族文化影响,民居形式、建造技艺也与川南民居相近,笔者通过实地民居测绘和工匠采访,意在还原威信双河传统民居的建房过程,传承其建造技艺。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有较多的服装品牌企业都特别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体现,而服饰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各大服装品牌企业的普遍关注。土家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服饰文化成为了湖南服装品牌企业尽相传承与创新的对象。本文主要对湘西土家族服饰文化在湖南服装品牌企业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作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族服饰研究是民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苗族服饰因其光彩夺目的银饰、沉重古朴的蜡染、巧夺天工的刺绣、绚丽多彩的挑花,以及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以苗族语言的实际使用为标准,将苗族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区,并就三大方言区苗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之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苗族纹样的种类、形式、色彩、造型艺术上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它们承载着苗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价值取向与宗教信仰,纹样已是非常重要的精神载体工具.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它的纹样种类、结构、颜色、构图运用方面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苗族吊脚楼所指的是干栏式建筑,但又与一般的干栏式建筑不同,干栏式建筑应该是全部悬空的,但是吊脚楼却是一半悬空,一半落地,属于半干栏式建筑。吊脚楼从立项、选址、建设到使用运营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有诸多的绿色建筑元素。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吊脚楼绿色建筑元素的调查、研究、探索,提出黔东南地区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绿色建筑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黔东南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树彬 《活力》2010,(14):140-142
本文从旗袍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角度,结合中华女性着装文化特点,分析女性着装走向,研究了中华女性服饰——旗袍文化不同时期款式变化和审美因素,阐述了旗袍文化对女性着装走向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吸收中华服饰旗袍文化的精髓,穿出体现时代的服饰文化,以弘扬中华女性服饰文化的着装品位。  相似文献   

18.
赵斌  陈靖 《民营科技》2009,(11):50-50
当前作为主流文化补充的大学生亚文化现象开始凸显,主要表现形式按历史发展分为传统亚文化和新生亚文化,按传播方式分为短信文化、网络文化、流行语文化等,按生活方式分为服饰文化、流行音乐、恋爱文化等,对大学生亚文化表象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目前商业街和主题街区的发展沿革,得出结论:历史文化主题街区是商业街发展的趋势。并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商业街、主题街区自身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构想中的主题街区应有的特色进行挖掘。结合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的唐服文化,提出"新概念唐服街"的概念。其创新之处在于展销一体化和品牌化的经营管理。并初步设计唐服街各分区的功能,规划各阶段战略目标。旨在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搭建一个多彩的展示平台,把唐服街打造成享誉国际的唐服饰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0.
医药民俗现象是属于民众的,它既为民间所创造,又在民间所通行和传习。医药民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涌,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和创造。海南黎族民间草药,是黎族人民存长期与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宝贵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南苗族居住的山区有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苗族人对野生植物的药用性能有很丰富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