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于欣 《新财富》2007,(4):74-76
通过对多项财务指标的比较发现,本届评选出现的一个显著变化趋势是,金牌董秘所在上市公司与优秀董秘所在上市公司、入围董秘所在上市公司与全体上市公司的业绩差距开始缩小。这一变化表明,在2006年全流通的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群体在普遍重视公司业绩提升的同时,不少公司也通过努力尽量展示出更多的优秀面,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表明,投资者在评选金牌董秘时,公司业绩已不是判断公司好坏的唯一重要因素,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投资者关系管理得如何等一些企业软性指标也成为他们考评上市公司的重要参照系数。所有这些变化都对董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还发现,融资能力作为体现董秘能力的重要指标仍然体现出与“金牌”的高度相关性,在这方面,金牌董秘所在上市公司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更胜一筹,这种融资能力的差距也明显体现在金牌董秘所在上市公司与优秀董秘所在上市公司,与人囤董秘所在上市公司之间。“2007金牌董秘”的榜单变动率为42%,其中因卸任而落榜的董秘较去年减少,显示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重要性在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上市公司的重视,金牌董秘评选竞争日趋激烈。伴随中小企业板的发展壮大,更多中小企业董秘当选“金牌”,上榜率较去年提高33%。自新财富首届“金牌董秘”评选开始,我们就将焦点集中到了董秘职群责、权、利不对等的执业风险上。随着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进人全流通时代,董秘的执业风险加剧相较其地位的提高为甚,而董秘职业的未来发展,市场化或许是其最好的出路。中小企业板市场上,董秘的市场化较主板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国企)先行一步,出现了市场化的苗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新财富》2014,(4):93-117
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迎来十周年,在IPO暂停的情况下,榜单维持了上年35%的高变动率。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更是面临激烈的竞争,新人上榜率持续提升。与此同时,“金牌”公司和“优秀”公司的盈利和募资能力也都超越了A股上市公司的均值,“金牌”价值得以进~步显现。  相似文献   

3.
《新财富》2010,(1):9-9
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已走过五年,市场影响力日益壮大。过去五届的评选中,共有195位“金牌董秘”从千余位上市公司董秘中脱颖而出,他们是中国董秘群体的杰出代表。2009年10月,第六届“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4.
《新财富》2010,(2):32-33
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已走过五年,市场影响力日益壮大。过去五届的评选中,共有195位“金牌董秘”从千余位上市公司董秘中脱颖而出,他们是中国董秘群体的杰出代表。2009年10月,第六届“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5.
《新财富》2010,(3):64-65
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已走过五年,市场影响力日益壮大。过去五届的评选中,共有195位“金牌董秘”从千余位上市公司董秘中脱颖而出,他们是中国董秘群体的杰出代表。2009年10月,第六届“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
《新财富》2009,(12):37-37
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已走过五年,市场影响力日益壮大。过去五届的评选中,共有195位“金牌董秘”从千余位上市公司董秘中脱颖而出,他们是中国董秘群体的杰出代表。2009年10月,第六届“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7.
《新财富》2009,(11):17-17
伴随资本帝场的发展,“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已走过五年,市场影响力日益壮大。过去五届的评选中,共有195位“金牌董秘”从干余位上市公司董秘中脱颖而出,他们是中国董秘群体的杰出代表。2009年10月,第六届”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新财富》2009,(1):F0003-F0003
第五届“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启动。过去四年的评选中,共有142位“金牌董秘”从干余位上市公司董秘中脱颖而出,他们是中国董秘群体的杰出代表和参照标杆。  相似文献   

9.
《新财富》2007,(3):108-109
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受到了资本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已成为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为进一步贯彻“提高董秘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评选宗旨,由新财富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目前网络投票已经在全景网开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新财富》2007,(2):14-15
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活动己成功举办了两届,受到了资本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已成为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力进一步贯彻“提高董秘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评选宗旨.由新财富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目前网络投票已经在全景网开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新财富》2008,(4):62-66
考虑到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本届“金牌董秘”获奖人数由S0人增至100人。从“金牌董秘”所在上市公司表现看,其业绩整体较其他公司更出色,市值快速增长,被基金重仓者占63%,显示了“金牌董秘”与公司价值有很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06,(8):108-108
由《新财富》杂志社主办的“2006新财富金牌董秘”颁奖典礼于日前在深圳隆重举行,中国证监会公司监管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监管部、各地证券监管局领导作为颁奖嘉宾出席了本次颁奖典礼,为50名“新财富金牌董秘”颁奖。  相似文献   

13.
《新财富》2010,(4):72-73
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自举办以来,得到了资本市场各界的大力支持,井在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提升董事会秘书社会认知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连续五届评选,共有195人次获评,其中更有侯郁波、林奕辉、郭国强、肖莉、于玉群、冯健雄、高军等7名董秘蝉联五次“新财富金牌董秘”。  相似文献   

14.
《新财富》2010,(2):30-31
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自举办以来,得到了资本市场各界的大力支持,并在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提升董事会秘书社会认知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连续五届评选,共有195人次获评,其中更有候郁波、林奕辉、郭国强、肖莉、于玉群、冯健雄、高军等7名董秘蝉联五次“新财富金牌董秘”。  相似文献   

15.
《新财富》2013,(8):I0007-I0008
在“国际并购中的中国崛起”国际论坛举办当日,第九届新财富金牌董秘、第七届新财富最佳投行颁奖典礼也在同期隆重举行。百余位杰出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最佳投行获奖机构的负责人及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上市公司、主流券商和公募基金高管等共同见证了颁奖典礼的盛况。新财富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经过9年的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携手近2500家上市公司和广大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和券商分析师,不断探索构建了一套董秘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评价体系,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不断完善“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  相似文献   

16.
《新财富》2008,(8):130-131
2008年6月28日,由《新财富》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新财富最佳投行、第四届新财富金牌董秘颁奖典礼在深圳大梅沙京基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作为投资银行与上市公司交流协作、探求共同发展的年度盛会,  相似文献   

17.
于欣  王凡 《新财富》2008,(4):54-60
《新财富》2005年推出“金牌董秘”评选,率先聚焦董事会秘书这一职群,至今已历四年。四年来,董秘们的生存环境逐步改善,高管地位逐步确立,待遇随之提高。本次接受调查的董秘中,48%兼任董事或副总,其薪酬水平和薪酬满意度均呈提高趋势。董秘们的工作成果,在上市公司违规现象的下降上得到体现,2007年违规上市公司占比下降24%。  相似文献   

18.
《新财富》2010,(3):62-63
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自举办以来,得到了资本市场各界的大力支持,并在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提升董事会秘书社会认知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连续五届评选,共有195人次获评,其中更有侯郁波、林奕辉、郭国强、肖莉、于玉群、冯健雄、高军等7名董秘蝉联五次“新财富金牌董秘”。  相似文献   

19.
《新财富》2007,(11):122-122
由《新财富》杂志社主办,全景网、《交易日》协办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论坛”,于2007年10月27日在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香港秘书公会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席魏伟峰、亚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江咏、新财富杂志研究部主任孔鹏、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围绕本次论坛主题——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发表精彩演讲。与参会的基金、券商代表及50位“金牌董秘”共同探讨市值管理的理论及实务操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财富》2008,(4):80-80
第四届“新财富金牌董秘”评选之余,本刊对获奖的200名“金牌董秘”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以便全面反映董秘的生存状态。 董秘工作压力大 接受调查的“金牌董秘”中,有61%认为工作压力较大,另有17%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图1)。超过50%的董秘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