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说沪深两市有2000多只股票,但值得投资的并不多。投资股票不仅是追求高收益,更是要求安全。在高风险的金融市场,首要的是保证本金不能遭受重大损失,这就要避开高市盈率高市净率的股票。这类已被炒高的股票未来能保持高成长的只是少数,  相似文献   

2.
有些投资者认为"便宜是投资硬道理",喜欢将股票分成价值股和成长股,并认为买低市盈率(PE)的所谓低估值股票是价值投资,而对高PE的成长股避而远之.原因是,他们认为企业未来的成长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低PE表明现在的股价低于股票的价值,具有安全边际,等股价回归合理水平,就可以赚取非常确定的差价.  相似文献   

3.
在静态的投资价值分析中,一般认为:股价与每股收益有显著的相关性,每股收益越高,股价越高。但在现实中,高科技股票的市盈率水平却与一般股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何市盈率水平差距如此之大的股票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时间的股票市场上呢?这里,我们用管理会计中的盈亏平衡点思想,结合动态分析来重新确定高科技股票的动态平衡点即股票的投资平衡价格。一、考察的前提(一)股票市场中的股价是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公司的业绩(这里用每股收益作为指标)是股票定价的最重要因素。(二)高科技股存在一个合理的投资平衡价格,…  相似文献   

4.
证券市场市盈率的问题、修正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盈率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和管理层据以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投资者根据整体市场的市盈率的分析可以辨明市场风险,把握住投资较大板块和股票,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管理层通过对市盈率水平的分析,可以准确把握股市的强弱,从而提出合理的调控措施,保证股市健康运行。然而,市盈率在会计核算以及在具体运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市盈率的缺陷市盈率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税后利润(亦称每股收益)之比率,用倍数表示。它包括个股市盈率和平均市盈率两种核算口径。前者用以衡量某股票投资价值大小,后者则用以考察股市整体市场风险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股市主要实行收益市盈率,而非分红市盈率,此种做法与欧美股市的通行做法有所不同。从表面看,即使是收益市盈率明显提高,与一般投资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收益市盈率更多的体现为理论数据,只存在于账面上,股民无法获得收益的分红。因此,在我国的股市中正逐步兴起投资高分红股票,其超额收益广受各界关注,本文仅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股市主要实行收益市盈率,而非分红市盈率,此种做法与欧美股市的通行做法有所不同.从表面看,即使是收益市盈率明显提高,与一般投资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收益市盈率更多的体现为理论数据,只存在于账面上,股民无法获得收益的分红.因此,在我国的股市中正逐步兴起投资高分红股票,其超额收益广受各界关注,本文仅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PEG(市盈率增长率比率)的概念 PEG是综合考察价值和成长性的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用它可以找出相对于盈利增长率市盈率较低的股票.它通常被简化表示为市盈率除以预期投资盈利增长率.  相似文献   

8.
投资者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某股票的市盈率已经五六十倍了,却还在不停地上涨?为什么某股票的市盈率不到二十倍,价格也不高,却总是像乌龟一样原地不动?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股票估值?用动态市盈率选股票,靠谱吗?  相似文献   

9.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风险与收益对称,这在股票投资中如何实现呢? 高成长投资的风险 若股票投资盈利预期是20%,则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每股收益平均增长率应该达到20%,这并不容易。我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确定一项准则,这项准则与彼得?林奇提出的定律不谋而合,即当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和市盈率的数值相等时,  相似文献   

10.
通常,投资者按照个股的每股收益,以市盈率的标准来选取股票。但在A股市场市盈率远远超出世界成熟市场的今天,选用某一时点静态数据为指标的"估值法"不仅存有缺陷,且让人迷茫。"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成就令人羡慕。他的成功得益于其高超的投资理念和独特的选股方法:通过考察公司历年的财务指标数据,选择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市市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沪深股市平均超过60倍的市盈率,有关人士忧心忡忡,认为市盈市过高,超过了欧美国家股市市盈率30倍的警戒线,笔者认为 深两市的总体市盈率状况,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经济周期,市场利率水平,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相适应的,没有偏离经济运行的总体轨道,当然,市盈率不高并不意味着股票市不存在风险,加强监督管是化解股市风险、防止股市泡沫膨胀和过度投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某股票的市盈率已经五六十倍了,却还在不停地上涨?为什么某股票的市盈率不到二十倍,价格也不高,却总是像乌龟一样原地不动?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股票估值?用动态市  相似文献   

13.
刘俊  郭三化 《时代金融》2012,(11):62-64
市盈率作为衡量股票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在A股市场应用过程中,尤其是在衡量指数方面,遭遇了诸多模菱两可的困局,这给投资者和分析人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如此,市场在衡量指数投资价值或风险之时仍然对市盈率法乐此不疲。本文用金融计量相关方法对市盈率衡量指数是否合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市盈率与指数之间相关关系不成立;市盈率的变动对指数变动的解释程度很低,脉冲响应在相当长滞后期内不收敛,影响不确定;市盈率的变动(一阶差分)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指数变动(一阶差分)的原因,而只是结果。因此,用市盈率来判断指数所处阶段的投资价值或风险并不科学。  相似文献   

14.
普通投资者投资于股票市场不外两个目的,领取高于银行利息的股息红利和搏取市场差价利润。前一目的的实现基本取决于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入市时市盈率水平(股价除以每股税后利润)的高低。后一目的则主要取于股票的供需状况,一般来说,在股票供需基本平衡的条件下,获取差价利润的机  相似文献   

15.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研究股票收益变化和机构持股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高机构持股股票,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会吸引机构增加持仓,且机构增持的股票相对减持的股票的后续表现又更好,而低机构持股股票则不然。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上是采用正反馈即惯性交易策略的,而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则较为随机。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个体投资者而言,论文结果意味着他们应当委托机构进行理财如投资于基金。  相似文献   

16.
刘俊  郭三化 《云南金融》2012,(4Z):62-64
市盈率作为衡量股票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在A股市场应用过程中,尤其是在衡量指数方面,遭遇了诸多模菱两可的困局,这给投资者和分析人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如此,市场在衡量指数投资价值或风险之时仍然对市盈率法乐此不疲。本文用金融计量相关方法对市盈率衡量指数是否合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市盈率与指数之间相关关系不成立;市盈率的变动对指数变动的解释程度很低,脉冲响应在相当长滞后期内不收敛,影响不确定;市盈率的变动(一阶差分)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指数变动(一阶差分)的原因,而只是结果。因此,用市盈率来判断指数所处阶段的投资价值或风险并不科学。  相似文献   

17.
股票投资通常分为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分析通过趋势,形态,K线等分析方法。基本分析主要通过研究股票的盈利性等方面,综合判断一个公司的综合状况从而确定是进行长期投资。著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提到 PEG(市盈率相对盈率增长指标)理论,并将 PEG指标作为投资股票的重要指标在其研究中得以成功应用。本研究,致力于论证 PEG理论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而净利润增长率通过研究和公式分析是 PEG投资中的一大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 PEG指标,分析个股收益,进一步论证通过 PEG的选股原则能够选择到更为优质的股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市运行波动剧烈的现实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股市运行波动剧烈主要表现在股价指数和个股价格暴涨暴跌、股票交易量和换手率波动剧烈、股票发行和融资金额大起大落、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低差距过大和新股上市以后涨跌幅波动巨大等五个方面。对此,我们应该控制股票融资规模,实现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平衡;限制新股发行市盈率,实现新股定价合理化;限制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抑制新股上市首日爆炒行为;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抑制股市过度投机交易。  相似文献   

19.
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表现会直接影响其运行的稳定性,由于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社保基金对于选择投资对象有没有明显的偏好呢?本文利用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社保基金的持股偏好。研究表明,社保基金在进行投资时对于经营业绩好、风险性低、股权集中度高、估值偏低的股票具有明显的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保险公司偏好股权集中度低的股票、公募基金偏好流动性高的股票相比,社保基金更偏好股权集中度高的股票,而对于流动性高的股票并没有明显的偏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市盈率的我国股市泡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盈率是被广泛用来测量股市泡沫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股票的理论价格应该是未来各期红利的贴现之和”这一传统金融理论,导出用以衡量股市泡沫成分的基准——合理市盈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发现市盈率的合理值是一个动态值,据此测量出的上海A股市场泡沫成分自1993年以来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我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日趋成熟,投资行为日趋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