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田 《金融博览》2011,(10):32-33
能量巨大的市场"游商"什么是影子银行?可能在此次危机之前鲜有人知。但是,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影子银行终于从隐身幕后的"影子"走到台前,其"知名度"空前远播。到底什么是影子银行?其实"影子银行"这一说法并不正统,并没有什么规范的定义,只是一种形象的比  相似文献   

2.
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在于短期商业票据和回购市场提供的资金无法展期,而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则是理财产品投资者会撤回其资金。合理设计期限的资产证券化可能会消除多数理财产品所固有的期限错配情况。虽然中国与西方的非银行信贷中介体系通常都被称为“影子银行”,但实际上其差异至少与其相似处一样显著。主要的区别在于西方的影子银行体系集中在资本市场实体和活动方面,而中国的影子银行涉及金融中介,其经济职能(若非法定形式)与银行在最重要的方面相似(“类银行”)。这些差异具有重大信用影  相似文献   

3.
风险防范是金融业的核心,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框架,有利于防控由此产生的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影子银行进行定义。广义的“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狭义的“影子银行”是指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非银行信用中介机构。也有人认为“影子银行是有银行类金融机构之实、无传统银行之名的机构和业务,它们和银行如影随行。”金融稳定理事会2012年11月发布的报告认为,正规银行体系监管的加强,可能助推“影子银行”发展;“影子银行”可能创造系统性风险,在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下,会放大市场反应。因此,该机构提出了强化“影子银行”监管的初步建议,但也主张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要谨慎行事,因其也是企业和消费者的信贷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顾名思义,为没有挂银行之名,而具有银行之实,它是既有积极的融资功能、也可能酿成经济与金融风险的类似银行功能的机构及行为总和。我们关注的民间信用、地下钱庄、金融掮客等,均具有“影子银行”的一般特征。担保公司、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也属于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在不同阶段影子银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影子银行”是以套利性融资为核心的市场创新,是金融抑制的博弈产物。与欧美的“影子银行”相比并不是完全不受监管,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可能性还比较小。但应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为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6.
2011年以来发生在温州的一系列企业倒闭和企业主出逃事件,与温州影子银行体系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是从事类似于传统银行业务的非银行机构,他们没有银行之名,但有银行之实,不受或少受监管。温州是著名的侨乡,个人外汇收支活动频繁,民间外汇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又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地外汇管理工作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后,全球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测、监管进行了广泛探讨。金融稳定理事会以欧美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为蓝本,研究提出了系列建设性建议,如将“广覆盖”、“窄聚焦”和“深评估”作为监测框架建设的要点,削弱银行同影子银行实体的关联,加强对货币市场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等。我国的金融结构和市场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独特性,应立足本国实际,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影子银行并无确切的定义。一般而言,影子银行是指那些无银行之名但行银行之实的种类繁杂的各类融资机构以及银行内部大量衍生的信用业务。在我国,影子银行目前主要表现为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机构、私募投资等非银行融资机构。长期以来,影子银行因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市场具有补充作用而被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光宇 《银行家》2013,(5):42-43
影子银行是新近流行起来的词汇,当然它原本是2007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工司的麦卡利所创造。经济学家事后总结得出结论并影响了政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源就是影子银行作祟。自那以后,国内对于影子银行开始提防起来,唯恐这一舶来品在我国兴风作浪。但是在中国,对于什么是影子银行争论非常之大。有一段时间,大家认为资  相似文献   

10.
近来,有关“影子银行”的议论浮出水面,其中还影响到对某些金融活动的性质判断,如一些银行开发的理财产品是否属于影子银行业务。那么,什么是影子银行?如何看待影子银行的风险和利弊?如何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体系转移?国外影子银行监管具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杨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回购市场挤提引起的银行恐慌。机构投资者是回购市场的需求者,他们向影子银行“存款”,影子银行则以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保证“存款”的安全。当证券化资产的折价率大幅提高时,就出现了回购市场挤提,引起银行恐慌,从而导致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通常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信贷融资活动。在中国,它最早出现于80年代,但到了2010年以来才迅猛发展起来。这种表外业务是以银行规避监管而谋取利润为特征的:银行向投资人(许多是银行储户)推销所谓的“理财产品”,绕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监管要求,将所得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变相地贷给融资方(经常是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或者银行利用银行间信贷市场和信托公司,绕过监管部门对银行设定的存贷比要求和利率管制,通过复杂的信托受益人权利转让交易来最终实现信贷投放。鉴于影子银行是一种在传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间接金融,相对于“金融脱媒”(disintermediation)而言,金融抑制条件下出现的影子银行可以说是一种“准金融脱媒”(quasi-disintermediation)现象。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体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集聚了大量金融风险。在我国,一些已具备“影子银行”特征的金融业务,尚游离于监管之外,其发展壮大的同时.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形成不良影响,亟需加强引导和规范。本文介绍了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其风险,详细阐述了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存在监管真空、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金融监管独立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逐步建立并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规范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一系列与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股份制改造密切相关的经营管理创新,“价值最大化”正取代“规摸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等成为新的经营目标。在建行。中行以及工行相继股改上市后,对于上市的原国有商业银行的价值评价似乎有了一个基准。那么,股票的价格能否全面反映出银行的价值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股票的价格所反映的是在资本市场条件下,银行的权益市场价值和债务市场价值之和,是投资者对上市银行价值的一种评价。但上述“价值”绝非“银行价值”的全部。那么,什么是“银行价值”?近年来,很多银行在经营上都提出了“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但对于银行的价值,却没有一个清晰一致的认识。本文拟对银行价值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影子银行风险大小的判断引发了市场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国内影子银行金融风险巨大,在个别项目、个别地区已发生了偿付风险;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金融风险仍集中于正规银行体系,而影子银行风险总体较小,还没有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大成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影子银行”作为一个新的金融概念逐渐被市场熟知。与此同时,我国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猛,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通过结构安排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引起了业界对银行理财业务属于“影子银行”的猜忌。  相似文献   

17.
用“影子银行体系”或“平行银行体系”的说法更显恰当。至少,一定要从“体系”角度把握“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而也就不难理解何以其系统风险更加严重,其可能导致的系统危机及其社会成本是实实在在的。  相似文献   

18.
韦茜 《中国外资》2011,(8):35-37
<正>21世纪以来,伴随影子银行的高速发展,其高杠杆率及内生脆弱性也带来了巨大风险,金融危机爆发与之不无关系。在这场危机中,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本文尝试在监管视角下就如何强化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影子银行的各类定义还存在一定差异,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与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对资产价格的敏感程度以及所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都远小于国外的影子银行,更像是以“银行的影子”形式而存在。  相似文献   

20.
金融知识     
<正>影子银行"影子银行"这一概念在2007年由美国市场人士最早提出,指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非银行机构。目前国内外都比较认同的界定是:"影子银行"又称"平行银行系统(parallel banking system)"或"准银行体系",它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平行,除了吸收存款外,"影子银行"经营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影子银行"有几个基本特征:第一,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