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果 《金融博览》2011,(10):76-78
杰西·利弗莫尔,20世纪20年代纽约华尔街的传奇人物。20岁时,通过股票赚得第一桶金;30岁时就已经成为了百万富翁,并为自己赢得了"华尔街大空头"的称号。他数次成功预言股市逆转,在所有人都倾家荡产的时候,他却可以全身而退、笑看股市风云变幻。利弗莫尔常言:每次违背自己的法则,他一定赔钱;遵循法则,就一定赚钱。这些投资法则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冀烁文 《理财》2012,(8):40-41
在股市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进股市,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你也把他送进股市,因为那里是地狱。正如这句谚语,股市是一个收益和风险共存并让人爱恨交织的地方。有80%以上的投资者是亏损的,使得很多人认为股市就是一个圈钱的场所,根本不具有投资价值。笔者已在股市中浸淫多年,  相似文献   

3.
大话乔布斯     
郎咸平 《证券导刊》2012,(10):94-95
华尔街的经营战略就是“零和游戏”,华尔街的财富积累是让99%的老百姓付出惨重的财富损失作为代价。而乔布斯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搞了一个iPhone这么简单,而是这个人用自己的智慧颠覆了整个数字化行业,  相似文献   

4.
华尔街精神     
果敢的人讨论问题总是直截了当!利昂就是这样的人,这一点从他给自己的书起的名字就可以证明:《华尔街精神》。当我们华尔街的历史与某种所谓的精神放在一起时,必将引起很大的震动,而利昂恰恰是第一位尝试这样结合的人。利昂认为,他是惟一有资格研究华尔街精神状态的人,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变态心理学”得了A+。  相似文献   

5.
血染华尔街二十世纪20年代期间,世界经济正处于各强国势力重新组合时期。经济开始逐步复苏走向繁荣。曾一直在世界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英国;自1920年经济危机后一蹶不振。而美国经济在这一时期呈现热络局面。华尔街股市连续95个月的“牛市”,到20年代后期,华尔街股市的涨幅更是惊人。华尔街股市20年代初期的上涨,原因是美国大型企业的蓬勃成长;银行大举参加证券融资业务,造成信用极度宽松。另外,投资人对象RCA这种在当时属于新科技的股票预期会带来较大的收益,纷纷参与股市,大幅度推升股市价格  相似文献   

6.
李瑞 《金融博览》2009,(24):74-76
给巴菲特“力量”的人 沃伦·巴菲特作为当今最为成功的华尔街明星,他所取得的成就已是家喻户晓,而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位启蒙老师:一位是格雷厄姆,另一位就是菲利普·费雪。费雪被称为最伟大的成长型股票投资大师,他终其一生重视公司经营层面的特征,坚持“买入持有”的长期投资策略,在20世纪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有PE界人士感慨自己是野草:“这么多年过去了,野草还是野草,只不过环境更恶劣了。”华尔街金融风暴来袭,中国市场上的PE们又迎来了“一岁一枯荣”的季节交替,在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驱动力的时候,中国的PE的作用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8.
人人都知道,买股票就是买它的未来,所以,从股市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便通过各种手段预测,并在预测的指导下进行投资。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预测的声音始终没有停止过。凯恩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靠在股市上的精明测算,1936年时把财富增长到50万英镑。但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错误的预测导致投资失败,资产损失了62%。之后,凯恩斯痛定思痛,总结出著名的空中楼阁定律: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根据他人行为来作出的决定,是空中楼阁。A股市场在那段疯狂的日子,各路专家像明星走穴一样在各种场合都热衷于预测,“唱多者”被“粉丝”们簇拥着;“唱空者”被甩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显得孤独而无助,甚至被骂声淹没。当股市被推向高高的悬崖,又重重地摔下来的时候,很多专家的预测已被事实否定。据相关机构统计,专家的预测有80%都是错的。我们回头看看,众多专家是如何预测的。  相似文献   

9.
每当《建国大业》的主题曲《追寻》在耳边响起,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一个真真切切的身影:凭借对事业的漫漫求索,他取得金融理财师的职业称号;凭借对工行的无限忠诚,他赢得省行级标杆客户经理荣誉称号;凭借对客户的倾心关爱,他被客户爱称为“我们的私家经理”。  相似文献   

10.
股市向来被人们视为精英聚集之地,华尔街更是衡量一个人智慧与胆识的角斗场。罗伊·纽伯格作为见证华尔街世纪变迁的一代宗师,他的传奇经历影响了后辈无数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投资者大部分都自称为纽伯格的信徒。  相似文献   

11.
王平 《理财》2011,(12):78-79
华尔街,作为美国的金融中心,它随着美国的崛起而闻名于世。在中国还处于革命时期,就有一位中国青年,在华尔街闯出了一片天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经济支柱。他就是舒自清,正因为在华尔街的辉煌业绩.他被称为“红色外贸专家”。  相似文献   

12.
在华尔街工作12年之后,我开始操纵一支对冲基金。我甚至不能肯定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我在事业的洪流中起起落落。如果我振作起来了,股市肯定是要探底了;如果股市还没到底部,我就会宽全地不知所措——像个笨蛋。我惟一知道的事就是“低买,高卖”。  相似文献   

13.
靳文 《金融博览》2008,(9):78-79
投资大师罗伊·纽伯格(Ray R.Neuberger)出生于1903年。1929年,罗伊进入华尔街,他是唯一同时住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崩溃的人。  相似文献   

14.
王涛 《云南金融》2009,(1):29-29
股市有条警句叫做“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没炒过股的人不太理解这里面的风险是什么,炒了股的人又以为自己会创造奇迹,所以总是有人经不住诱惑,不太理会这条警句一波又一波地投身股海,在里面品味苦辣酸甜。2007年这个时候股市上证指数近6000点,现在呢,1700点!也就是说去年这个时候用6000万元买的股票,现在只值1700万元了!什么叫黄粱美梦?这就是其一。也难怪有人自嘲地说:2008年最幸运的人有三种——种是没在汶川的人;另一种是得奥运金牌的人;还有一种就是没进股市的人。  相似文献   

15.
[内容简介]作者以在华尔街十多年投资股市的经验教训为感性素材,在研读了西方几百年来的炒股名著和炒股大师传记的基础之上,对投资股市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对取得成功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大繁至简、提纲挈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5月丰润高天的青碧,携来投资人与创业者的相拥。5月20日至21日,本刊主办了第五届亚太投资峰会。在中国市场驰骋的大牌VC、PE差不多悉数到场。看到这些新老朋友,突然想到《华尔街的肉》封面上的一句话:“我从股市绞肉机中死里逃生。”安迪·凯斯勒能写下这句话,他一定非常欣喜。同样,经历过“血肉就在身边横飞四溅”的投资人,再次出现在峰会现场时。看不出他们脸上有愁云惨雾,而是个个神采奕奕,踌躇满志。  相似文献   

17.
邓海燕 《理财》2011,(11):46-47
美国著名投资大师杰西·里费默在《股票作手回忆录》中曾经说过:“华尔街没有新鲜事。”言下之意.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股市,无论怎样涨来跌去,都万变不离其宗,自有其内在规律。其中,无庄不涨便是规律之一。前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曾感叹:“中国股市,无股不庄。”  相似文献   

18.
崔彬彬 《理财》2012,(12):53
股票与电影《华尔街》上映日期:1987年12月11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大亨戈登·盖柯在金融界叱咤风云,人人敬畏。在随时随地上演的金融大战中,他总能百战百胜。初出茅庐的纽约大学毕业生保罗·巴德野心勃勃,却空有满腔热血而投报无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盖柯,用一个股市内幕情报帮其赚了笔大钱  相似文献   

19.
李烨 《新理财》2009,(10):90-91
摩根家族的发展,是华尔街成功的缩影。在这场金钱的游戏中,摩根家族中最辉煌的要算是他的“债主”生涯了。摩根家族创造的体制,至今仍然统治和影响着华尔街的一切。这一经营思想和战略,贯穿在资本主义由幼年迈向壮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吉姆·罗杰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作为现代华尔街的风云人物,罗杰斯被誉为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1968年他以600美元投资股市,到1980年赚取的财富足以让他后半生过上安逸体面的生活。随即他在37岁之时宣布退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