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贷风险一直都是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风险之一,也是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加强防范和控制的核心内容。自2008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出现资本充足率下降、抗风险能力不足的现象,加之商业银行本身存在一些风险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因此,全面强化信贷风险防范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目前的状态分析出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2.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要把握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和生成机理 ,提高风险识别力 ,在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的同时 ,重视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构造 ,发挥其补偿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贷风险防范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经营最核心和最本质的要求,我们应从辩证法的角度,客观看待信贷风险。因此,应从实际出发,对金融风险进行综合防范,具体措施有:盘活存量贷款,增加有效贷款,强化信贷监管和净化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4.
最大限度降低信贷风险、减少信贷损失、寻求利润最大化是城市商业银行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有借款人、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多方面的原因。应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和化解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5.
能否迅速、有效地判定区域信贷风险水平并进行预警,关系到能否主动防范和最大限度地控制信贷风险.在构建信贷风险指数体系的基础上,具体编制企业信贷风险指数,并结合浙江绍兴实例,对指数进行解读.解读表明,风险指数能灵敏地反映信贷不良率的变化水平.最后,探索研究了风险指数在信贷风险预警上的应用,并对当前绍兴市企业信贷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预警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解决信贷风险问题,已成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探索了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的成因。并就银行业在处理信贷风险操作上如何更多地注重各自的特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防范、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宏观审慎管理下,防范系统性风险是主要的目标。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日益被各国学界、货币当局所重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信贷风险事件逐步增多,不良贷款率有所反弹,区域性的信贷风险防范压力明显增加。作为风险测量的重要工具,夏普模型在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量中虽已有所应用,但也存在不能针对区域、非上市银行等问题。因此,将夏普模型的应用进行扩展,创造可以针对区域信贷领域系统性风险的测量方法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准确测量了系统性风险,才能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理念,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8.
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是,银行信贷风险案件特别是重大案件仍然不断出现。本文以南方高科为例,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同时,外部控制能力的不断弱化成为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并就外部控制弱化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于法制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授贷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种种问题,金融机构对授贷企业的监管还比较薄弱,切实执行审贷规范,加强对授贷企业的财务监督,防范信贷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中小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分析贷款企业的财务舞弊现象,对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金融机构纷纷将信贷重点转向上市公司,在争相向上市公司放贷过程中,却忽视了信贷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范上市公司信贷风险,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11日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真正感觉到"狼来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各企业人力资本之间的竞争。对现有的人力资本进行有效地激励就成为各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本文从企业文化的激励维度出发,再从终身责任、终身雇用、团队作战和组织承诺的角度来构建商业银行的激励体系,为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工作者提供指导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将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纳入信贷政策宏观调控框架,系统探讨信贷政策对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信贷政策在治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以后,密集出台的信贷政策明显抑制了商业银行"脱实向虚"的行为,并使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动机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的,基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通过分组检验观察到城市商业银行、成长性及风险承担水平较高的银行面对"脱实向虚"信贷政策时表现更为积极。商业银行基于政策导向、风险权衡等要求,通过其信贷资源配置管理实现了对企业"脱实向虚"行为的抑制作用,这种能力在非国有企业、成长性较高及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在主要以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经济结构失范等特殊情况时,采取信贷政策这种结构调控手段,有助于经济快速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路径上来。  相似文献   

13.
将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纳入信贷政策宏观调控框架,系统探讨信贷政策对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信贷政策在治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以后,密集出台的信贷政策明显抑制了商业银行"脱实向虚"的行为,并使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动机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的,基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通过分组检验观察到城市商业银行、成长性及风险承担水平较高的银行面对"脱实向虚"信贷政策时表现更为积极。商业银行基于政策导向、风险权衡等要求,通过其信贷资源配置管理实现了对企业"脱实向虚"行为的抑制作用,这种能力在非国有企业、成长性较高及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在主要以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经济结构失范等特殊情况时,采取信贷政策这种结构调控手段,有助于经济快速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路径上来。  相似文献   

14.
风险管理愈来愈受到各国商业银行的重视 ,目前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金融瓶颈”。面对加入WTO后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态势 ,如何健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体系已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文章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商业银行却普遍出现了“惜贷”现象,信贷资金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商业银行惜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不同思路和途径均涉及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但国内理论界对银行规模经济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因此就银行改革问题提出的许多建议和对策往往缺乏坚实的理论和实证支持。这就需要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对银行业规模经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对揭法对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现状进行考察,其实证结果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显著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轻微的规模不经济,这一结论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要求我国银行科学地制定适应新形势的生存发展战略。利用外包商的资源是强化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外包中要考虑管理、战略、技术、经济、质量等五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后恢复和设立了四大专业银行,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专业银行成立后,朝着实行独立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方向迈进。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加快其改革步伐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向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目标迈进。由于自身还存在许多缺陷,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还需要继续推进和完善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19.
经济复苏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2010年是我国经济新一个周期的起点,这决定了近两年我国经济将处于经济复苏期.在经济复苏期,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宏观经济不确定、货币政策收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以及前期累积的风险逐步暴露等多重挑战,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一特殊时期的风险成为银行业共同的课题.文章从我国经济复苏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特征,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银行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利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动态指数的Malmquist模型,对9家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找出商业银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提高银行业的运行效率、缩小国有与股份制两种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间的效率差距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