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近年来,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下,城市商业银行群体的业务规模、资产质量和经营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批优质的城市商业银行纷纷完成资产重组,实现跨区域经营甚至上市。如何把握跨区域经营带来的机遇,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迎接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和复杂经营环境带来的挑战,将是城市商业银行接下来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商业银行所处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东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针对西部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提出适合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模式,赋予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以全新的发展策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从根本上提高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促进其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志宏 《经济论坛》2010,(12):48-53
2005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呈现出跨区域经营、合并重组、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经营等新的发展趋势,目的在于走出城市地域限制,追求规模扩张、做大做强。而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怎么办?是追求"走出去"(跨区域经营发展),还是从实际出发"走下去"(拓展农村市场)?笔者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应调整市场定位,走出"单一城市制经营"空间发展模式,立足城市,积极拓展农村金融市场,确立"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纷纷走上了跨区域发展的道路。但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极具地域性特色的金融机构,其进一步的发展定位和经营对策正成为银行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其在跨区域发展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并实现质的提升是首要任务。本文先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阻碍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实施跨区域发展的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是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方式上的一次革命。本文的内容分为四块:首先是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简单描述;第二块内容是文章的主体,从阐释单一城市制的弊端推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必要;其后是总结学者针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提出的一些对策;最后是对本文的小结:城市商业银行要进行跨区域经营,就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合理定位,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对我国15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2011年的X效率进行了测评,并就跨区域经营对上述银行X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跨区域经营可以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X效率,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有关。同时,实证数据显示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与其X效率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表明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过程中,提高资产管理能力有助于提升其X效率。  相似文献   

7.
曹成国 《时代经贸》2012,(4):155-156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以来,城商行迎来了一波设立异地分行的高潮。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多元化发展,能够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能力,并推动中国银行体系的良性发展,但跨区经营也使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受到更大的考验。城商银行要明确市场定位,转变发展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城商行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成为近期我国理论和实践中关注的热点,而美国商业银行跨州发展规制历史较长,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经济效率分析提供了经验借鉴。从规模经济效率、市场竞争机制作用、银行分支机构建立与经营风险控制等经济效率维度看,在跨区域发展中,我国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均优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因此,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进跨区域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率;而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则首先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待其较为成熟后再推进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孔彩梅 《经济师》2007,(12):240-24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未能清晰定位。文章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SWOT分析,探讨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可能性并预测了其发展战略。从而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以立足自身,以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客户为本,以零售业务产品为市场营销,以本地区域经营为模式的定位,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凯  赵晓菊 《财经研究》2012,(7):111-120
文章从经济增长模式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不同类型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出发,分析了中国六类银行的盈利优势。文章将财务分析思想贯穿于实证模型的设计、检验和分析中,在保证模型结果可靠性的同时丰富了实证分析的内涵。研究发现,大型商业银行盈利优势受益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和规模优势,但成本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股份制商业银行受经济增长模式影响不显著;城市商业银行受益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金融发展,利差升水补偿了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的高成本、高风险;外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突出。  相似文献   

12.
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动态博弈分析切入,探索目前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瓶颈及解决途径。结合SPP理论,运用"链式"思维,从商业银行如何确立优质的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如何引导小微企业信贷的客户经理拓展业务模式、如何加快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速度等方面,深入探讨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金融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邓俊锋 《时代经贸》2006,4(7):63-65
银行同业的关系已经由单纯的对抗性抗争发展到竞争性合作,英国汇丰集团作为金融界的巨头之一,其采取的竞争性合作战略在其发展壮大中起了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在收购兼并中发展壮大是其竞争性合作的结果,提供金融化的金融服务是其合作优势的体现,全球化的资本运营是其银证合作的成功,这些都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演变带有经济转型时期的特征。通过政府干预,城市商业银行获得了较快发展,地方政府也因为控制了一定的金融资源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现有的制度格局却带来了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不合理、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城市商业银行所推行的股权改革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良好的互动关系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与金融结构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的竞争、金融体系的完善都迫切需求开放和发展民营银行。另一方面,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原有的模式已不适应其发展,银行问题突出,改革势在必行。而民营化改革因为其独特的优点应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较好的改革途径,这同时又为民营银行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发展民营银行的一个重要之源便是城市商业银行民营化,与此同时,做好民营化改革相应的配套工作也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孙建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1,(7):105-106,118
民国时期的县银行在抗战爆发前及抗战期间有过辅助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县银行也存在资本薄弱、信用不稳固、营业区域狭小、业务难发展、未能专注于服务三农、监管难度大、经营风险及脆弱性高等问题,其经营实绩不尽人意。审视民国县银行由盛转衰的史迹及其弊端,总结其原因,有助于中国政府重组现阶段的县域金融中介体系,发展农村金融、支持和均衡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放条件下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条件下,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日益成为银行获取核心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金融创新的发展对创新主体、监管者甚至整个金融市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从金融创新的含义界定、动因分析和发展历程追溯入手,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趋势、创新中应当关注的问题和创新外部环境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商业银行的隐形风险也在日趋增加。根据2008—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商业虽然尚处于基本安全区域,但部分指标给出了风险信号。在中国金融市场不断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应尽快建立全面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并加强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即时检测,以保证中国金融市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从银行资产、负债以及支付结算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机理,然后选取中国2010—2018年79家商业银行数据,通过建立多元面板回归模型,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具体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具有明显的负面冲击作用,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程度等因素也对银行绩效有重要影响。影响机理的检验结果证实: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银行的净利息和非利息收入都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冲击,进而影响银行绩效。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农商行、城商行等小型银行绩效的影响要大于全国性的大中型银行。位于东部地区、开展跨区域经营、创新能力强的银行能更好地应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在新的金融生态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积极向金融科技转型创新是传统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4年49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别从收益因素、风险因素及收益风险综合因素方面,分析非利息业务对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全部银行样本来看,非利息业务发展对于收益和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收益提高主要源于手续费和佣金业务,但对风险影响不显著;对于国有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在增加了收益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收益提高主要来源为手续费和佣金,风险增加主要来源是其他非利息收入;对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对收益、风险和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都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农村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降低了银行风险,且银行风险降低主要源于手续费和佣金业务,但对收益和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