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而经理人是企业的实际管理者.股东总希望经理人遵循自己的决策并将各项目标执行下去;但经理人也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作出是否执行股东决策的选择.因此,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文章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这两者之间的激励博弈关系,并讨论股东如何才能使经理人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决策,最终给出协调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以Feltham-Ohlson模型和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分析了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价值及股东、经理人利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不会影响企业价值;增加企业收益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可以增加经理人的收益,而股东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减少企业收益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会减少经理人的收益,而股东可以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以Feltham—Ohlsonk模型和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分析了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价值及股东、经理人利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不会影响企业价值;增加企业收益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可以增加经理人的收益,而股东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减少企业收益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会减少经理人的收益,而股东可以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经理人业绩评价与激励报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现代企业为制度背景,以劳动贡献决定劳动报酬为基础理念,从出资者理财角度出发,探讨经理人业绩评价体系及与其连动的激励报酬模型。提出了以EVA为业绩评价指标、董事会预算EVA为业绩评价标准的经理人业绩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理人报酬模型。实现经理人利益与企业、股东利益相连,搭建起双方同呼吸共命运的经营平台。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体“,缔结契约的各方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由于缔约各方的目标函数及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信息优势方会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侵害其他缔约方利益,这种现象称之为“代理问题“。为解决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股东不仅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组织机制、声誉机制以及法律等外部机制制约经理人行为,而且需要从企业内部入手,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使经理人行为尽可能符合股东利益。股东对经理人激励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薪酬激励。本文在代理理论框架下探讨薪酬设计中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和业绩评价标准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中最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目标取向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经理人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从而加重了代理成本。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同时又能使经营者尽职尽责地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建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博弈。在对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模型化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一个不完全契约以实现股东期望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博弈.在对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模型化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一个不完全契约以实现股东期望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源于公司制企业的崛起。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且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正常情况下,当收益与成本不对称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股票期权报酬合约一直被理论界认为能够使公司股东利益和经理人自身利益在更大程度上保持一致。从而使经理人在采取最佳策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得股东利益趋于最大化。也就是说,股票期权报酬合约是减少公司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的有效途径。除了构建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股票期权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之外,股票期权制度设计还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在存在控股大股东的企业当中,管理当局与小股东关系密切,管理当局代表着股东尤其是大股东的利益。同时,大股东拥有超强的控制权,并且在大股东进行决策选择时,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急于获得控制权私利,忽视小股东的利益问题。因此,公司的决策最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德国公司治理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目的不能仅限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应该同时考虑企业其他参与人,包括职工、债权人、供应商、用户、所在社区以及经理人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这一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认为职工、经营者、供应商和用户与股东一样,都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都承担了风险,所不同的只是股东投入的是物质资本,而职工和经营者投入的是人力资本。随着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代表人物是布鲁金斯学会的M·布莱尔。与传统公司治理理论不同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目的不能仅限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应该同时考虑企业其他参与人,包括职工、债权人、供应商、用户、所在社区以及经理人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这一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认为职工、经营者、供应商和用户与股东一样,都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都承担了风险,所不同的只是股东投入的是物质资本,而职工和经营者投入的是人力资本。随着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东变得分散而消极,且更容易…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企业是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公司治理就是处理这一系列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子公司经理人作为企业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本,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也直接影响股东财富价值的创造。然而,由于子公司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也必然造成子公司经理人与股东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根据詹森和威廉·麦克林的委托代理理论,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可能背离委托人的利益或不忠实委托人意图而采取机会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中,“股东利益至上”这一逻辑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几乎世界各国的公司法都认定,股东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论是经营者的选拔任用,还是公司重大经营策略的制定,股东都具有最终决策权。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就是如何解决好股东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如何激励经理人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如何制约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认为股票期权是减少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公司股东利益和经理人自身利益在更大程度上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管理目标由股东利益至上发展到关注相关利益者利益,与之相对应的企业财务目标也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然而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与内外部环境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方存在着矛盾冲突,这使得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实现自身利益时,受到制  相似文献   

18.
逆向监督与激励问题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广泛存在,尤其以在公司制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典型,但以前并没有人对此问题进行探讨.逆向监督与激励指的是监督者(股东的代表)会在一定程度上放任经理人违约侵害股东的利益而使经理人自己获利的行为,以此作为一项激励经理人的制度,这恰恰和一般的监督者时经理人的要求相反.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传统的企业理论所关注的企业经济责任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现实中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总是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利益关系,如果企业片面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承担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问题,其结果除了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外,也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是现今学术界研究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之一,由委托代理理论所延伸出来的盈余管理问题历来被学者们重视。由于在委托代理活动中,企业经理人与股东债权人、大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之间存在利益不一致的问题,而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