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新闻     
1全球通胀压力加剧过去6个月,从美国和欧洲的发达经济体,到中国、巴西以及其他新兴市场,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已触发通胀抬头。市场也将未来几年通胀进一步上升的预期纳入价格之中,部分人士警告,通胀可能是全球的下一个经济压力点。  相似文献   

2.
2010年,老百姓挂在嘴边最多的一个字是"涨"字,白菜涨价了,蒜涨价了,猪肉涨价了,花生油提价了……通胀压力迎面而来。通胀背后,频现游资鬼影。  相似文献   

3.
全球通货膨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的通胀风险 几年来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已经带来了一些通胀的压力,尤其是在美国.从80年代开始通胀长期减低的趋势现在基本上已经终止了,OECD国家的CPI在75年之后基本上达到一个高点,75年之前有另外一个高点,之后,除了1987年少许波动以外,大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路下跌.  相似文献   

4.
通胀最大的威胁来自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小蕾 《上海国资》2010,(12):15-15
第四季度以来,通胀压力骤然加大。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通胀压力是2009年大大超过经济运行需要的大规模增加的流动性投放。  相似文献   

5.
通胀透视     
2010年以来,CPI屡创新高,通胀压力持续增加,控制通胀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本文在回顾CPI走势的基础上指出,在2011年中国经济和中国百姓仍难摆脱通胀带来的压力。文章系统地梳理和分析造成通胀的国际外部影响因素及国内自身内部因素的作用机制,指出在当前投资活跃的情况下,断然不存在所谓的通胀红利。中国经济反击通胀需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是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关注民生。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法律手段规范市场行为、打击投机炒作。  相似文献   

6.
于亮 《特区经济》2014,(3):30-32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通胀压力日渐凸显。如何治理通胀仍是我国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全面考量了我国所面临的通胀状况,从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多个层面详细分析了造成此轮通胀的原因,并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治理通胀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1,(8):99-101
其实不仅是国内,通胀的气息早已布满全球。新兴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也不能幸免。欧洲央行在金融危机后的首度加息就是为抑制通胀苗头而来,通胀输出国美国,目前其国内也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预期的运行特征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特区经济》2010,(12):70-72
国内学者就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通货膨胀预期的运行特征展开了初步研究。文章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概括,认为通胀预期主体的分层性、通胀预期基础的混沌性、通胀预期过程的持续性、通胀预期强度的波动性是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预期的基本特征。现阶段通胀预期强化的直接原因在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弱化通胀预期、缓解通胀压力的短期措施是货币政策尽快转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9.
最大的压力来自货币政策的脆弱和货币化的改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环境不利于抑制通胀。目前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已经很大,但货币供应的乘数效用还不大,据估计为2.5,货币的再创造能力和流动性受现行体制和政策影响还较弱,这使基础货币的扩张对通胀的影响还不充分。从中长期看,银行改革将加强货币创造能力,通胀的压力就会进一步释放。国家银行出现的“存差”直接构成对通胀的压力。在基础货币失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通胀之声甚嚣尘上。一些人高喊"通胀"而实际是想说,中国货币政策应当开始转向了。幸好中央高层头脑清醒,通过多次喊话才保持了货币政策基调的正确方向。中国是不是确实存在通胀压力?肯定地讲,确实存在。但这个通胀是不是可以被人民币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通胀预期主体的分层性、通胀预期基础的混沌性、通胀预期过程的持续性、通胀预期强度的波动性是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的基本特征。近期国内通胀压力日益加大,强化通胀预期的因素不断涌现。为了防止严重通货膨胀局面的出现,短期内应坚决运用包含加息手段在内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缩流动性.长期内则必须摆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驱动的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物价回落可能是阶段性的,并不能因此忽视潜在的通胀压力. 2008年7月份物价指数的公布,使得市场对于通胀压力的担忧明显降低,尽管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0%创出新高,但是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间比上涨6.3%却低于市场预期水平,而且从5月份的7.7%和6月份的7.1%持续回落,市场倾向性地预期CPI会逐步回落,从而预期这种降低的通胀压力可以给宏观政策放松紧缩力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输入型通胀和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下,人民币升值被寄予了更多的抑制通胀的希望.不少官员和学术界人士都在强调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胀,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胀的贡献力究竟有多大? 数据显示,进入4月以后,人民币升值幅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4.
货币超发、工业品价格上涨、美元走弱带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等因素引发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对通胀的影响程度后认为,在总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通胀虽有上行压力但整体温和可控.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的两难境地。在输入型通胀和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下,人民币升值被更多地寄予了抑制通胀的期望。不少政界、学术界人士都在强调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胀,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胀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值得深入研究。从本轮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分析,力图找出解决通胀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最佳宏观调控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上海经济》2008,(6):74
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通胀压力继续增大.根据一季度统计数据,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滑,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通胀形势相当严峻.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高通胀的状态下,企业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两种涨价行为。对于不合理的涨价行为,政府及时采取的价格管制可以立杆见影取得效果,但并不足以实现控制通胀的目标,因为这次通胀的主要原因在于合理涨价部分中。对于合理涨价问题不能采取价格管制,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那么,除了必要的价格管制以外,政府在其权限范围内还可以在控制通胀问题上有何种有益作为呢?本文试图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即稳价导向减税政策。该政策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科学的结构性减税安排,扶助、激励和引导企业提高消化成本上升压力的能力和意愿,以实现在不牺牲企业利益和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抑制通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资讯     
《中国经贸》2011,(3):6-7
全球通胀压力加剧 过去6个月,从美国和欧洲的发达经济体,到中国、巴西以及其他新兴市场,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已触发通胀抬头。  相似文献   

19.
通胀攀升令经济形势剧变 近期的通胀压力不断攀升令经济形势大变。随着能源价格刷新高位,世界各地的央行均须面对不断增加的通胀风险。香港消费物价通胀于6月份攀外至6.1%,是自2007年8月以来的最高位。更令人忧虑的是,价格上升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0.
年初以来,我市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但由于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剧、宏观政策持续收紧及外部市场突发事件增多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困难增多、难度增大,尤其需要关注通胀压力持续上升、企业运行压力加大、资金供给日益趋紧等问题,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